丁一冰 黃曉林 田彩云
【摘要】本文以大學生為例,采用兩個不同的量表對一定群體進行調查,結果說明大部分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上都有一定的問題,而氣質類型與人際交往的關系也說明二者有一定相關。多血質氣質類型與人際交往能力呈現一定程度的負相關,粘液質、抑郁質都是呈現一定程度的正相關,膽汁質呈弱相關,在此基礎上可以有目的性地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并給予適當的、有效的方法和建議。對于改善大學生不良的人際交往具有指導意義,切實可行地提高大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氣質類型
引言
在大學時代,每個學生年齡都比較類似,但在面臨相同事物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表現,也就是不同的氣質特點。人際交往是大學生學習社交技巧的重要機會,大學生應當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可以調整自己,并作出適當的行為,這堆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好處。如果大學生出現長期的適應不良問題,就有可能有焦慮、失眠等問題,對他們的心理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1本研究的問題和意義
1.1研究問題
討論氣質類型和社交能力的關系。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大學生的氣質類型和社交能力,以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
1.2研究意義
以本文研究了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實際情況,發(fā)現問題,找到方法,具有一定實際意義,提高大學生社交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2.氣質因子與人際交往的調查研究
2.1研究對象
通過隨機調查的方法,從沈陽市某大學隨機調查143名本科大學生,有效問卷132份。其中男62名,女生為70名。
2.2研究工具
人際交往困擾:用鄭日昌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表,該問卷信效度良好。
氣質類型:氣質類型調查采用我國陳會昌等人編制的氣質類型測驗問卷,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氣質因子與人際關系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大學生社交能力水平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大學生人際交往情況由表3.1能夠發(fā)現,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大部分不是太好,在132名大學生中,有60.83%的大學生有一定的人際交往問題,比如性格相對比較內向,不愿意交流,不愿意與人良好的相處;通過表可以看到有39.17%的大學生在和其他人溝通時問題不大,可以很好的和別人交流,性格相對比較開朗,能夠很好的和別人交流;在人際交往困擾的幾個方面,其中交談困擾的問題最大,54.17%的大學生有交談困擾;第二是交際交友方面的困擾,占所有被試的50.83%;第三是待人接物困擾,有38.33%的大學生存在此問題。
3.2大學生氣質因子與人際交往困擾的相關分析
對被試的氣質因子維度和人際困擾的不同維度分別與人際困擾分數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多血質和人際交往困擾有一定程度的相關;粘液質和交際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和人際困擾總分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抑郁質與人際困擾除交際交友困擾外的其他維度均有相關。
3.3大學生氣質因子對總體人際困擾分析
結果顯示多血質因子與總體人際困擾呈顯著的負相關,可能是因為多血質類型的大學生樂觀開朗,思維比較迅速,因此可以和別人建立比較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膽汁質類型的大學生和人際困擾呈現正相關,可能是由于這種類型學生比較熱情、精力旺盛,但做事比較沖動,沒有很好的思考,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有一定的矛盾;粘液質類型的學生比較內斂,不愛說話,情緒上不容易表露,做事情選擇隱忍,因此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際交往困擾;抑郁質的大學生情感比較內收,思維方式固化,孤僻,因此此類型學生也有一定程度的人際困擾問題。
4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此次隨機調查的132名大學生將近一半的人都有社交能力方面一定程度上的困擾,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數據顯示,應著重的解決大學生交談困擾以及交際交友方面的困擾。因此,針對本論文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大學的學生管理中應該注意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并以大學生的氣質類型特點為切入點,使用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有目的、有計劃的來干預、改善,最終完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水平。
參考文獻:
[1]段丹丹,周萍.當代大學生社會安全感現狀及影響因素[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10).
[2]張翔,常保瑞,趙燕.不同性別及科系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孤獨感與心理健康的差異[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2):34-6.
[3]鄒泓.同伴關系的發(fā)展功能及其影響因素[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2).
[4]鄒泓.同伴接納、友誼與學校適應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3:55-59.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286-305.
[6]楊東,張進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疏離感的理論構建及量表編[J].心理學報,2002,34(4):407-413.
[7]徐學綏,張勇,王義寧,馬驕,劉亮.不同氣質類型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04).
[8]傅彩云.同伴關系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1(02).
[9]聶號雨.大學生人格特質對寢室和諧的影響[J].理論觀察.2019(10).
[10]賈月亮,安龍,賈月明.大學生社交能力與網絡成癮的關系:社會適應與自卑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9(01).
作者簡介:
丁一冰(1990.1—),男,漢族,籍貫:遼寧丹東人,沈陽城市學院,助教,碩士學位,專業(yè):應用心理學,研究方向:職業(y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