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力 焦利杰
摘 要 Java語言這種編程語言主要面向對象,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范圍,當代社會發(fā)展對于該類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每年從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學生有很多,然而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能掌握的Java應用技能和職業(yè)經驗很難滿足當代企業(yè)對于這方面專業(yè)人才的需求,因此當代高職高專學校Java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問題尤為重要?;诖?,為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有必要對現有的教學方法、考核方法進行優(yōu)化,指導學生在校期間準確掌握和應用Java程序應用技能,不斷積累職業(yè)經驗,保證畢業(yè)后能夠更好的從事相關工作,實現自我發(fā)展與進步,滿足社會對于這類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 高職 Java程序設計 教學方法 Java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9-0054-02
隨著Internet與www的高速發(fā)展,利用計算機與通信網絡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交流。由于網絡所構成的世界具有一定虛擬性,且信息量巨大,增長速度具有“爆炸性”。在文明產生之前,人們就開始了交流與通信,直到今天計算機通信以數字、可見字符、各種特殊字符為主,而人們希望出現能夠傳輸動態(tài)彩色的視頻、三維和動態(tài)的圖像,因此三維設備最終會取代兩維顯示設備,給人們營造“家庭影院”的效果,而這一切都可以借助Java語言實現[1]。
1 Java語言教學現狀
1.1 傳統(tǒng)、單一、僵化的教學形式
許多高職院校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普遍對《Java 程序設計》這一門課缺乏正確認知,未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不關心Java 學習的合理設計、科學應用與深度開發(fā),學生大多只關注成績,對知識點進行盲目記憶,未能全面認知Java課程教育重要開發(fā)系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學生依然能夠串聯、應用 Java 重要知識點,并能實現部分孤立算法,但缺乏足夠的能力與勇氣來獨立的完成項目。當下,教學依然在于課堂教學,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主體、教材為核心,不具備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情境,學生學習具有很大的盲從性,導致學習成果缺乏適用性,學生在學習中顯得比較吃力,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且教師教的也比較辛苦。
1.2 未從根本上改變思維定勢模式
通過調查得知,部分高職院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師,師資資源緊缺,往往忽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再加上,教師多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方法,局限于講課與上機的范圍,由此會直接限制Java 的實用性,且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講授語法細節(jié),而不重視培訓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導致整個課堂氣氛變得十分沉悶,學生也會產生畏難情緒。長此以往,會對《Java 程序設計》失去學習興趣,在學習中變得比較被動,導致教師在上課時也面臨不小的壓力。此外,教師在業(yè)務素質方面面臨不小的壓力,部分教師只注重獲取書本知識,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和編程經驗,也不具備一線開發(fā)能力與專業(yè)實踐經驗,從而很難提高學生設計、應用 Java 程序的能力。
C、C++等語言所注重的思維方式主要面向過程,網頁設計、ASP程序設計等則是面向結果。Java作為職中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純面向對象,也是精華所在,如果編程時依然采用傳統(tǒng)方式方法,則很難對其真諦進行真正的理解與掌握,如此一來在今后的工作當中,學生會因為無法達到面向對象這一模式而難以靈活的應用,更談不上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會直接降低學生的就業(yè)起點,不利于充分發(fā)揮其工作潛力[2]。
除此之外,當前的課程結構主要是按照知識內在邏輯結構陳述理論性知識,不能結合具體職業(yè)工作過程性知識,缺乏針對性與實用性。
2 高職Java程序設計教學方法
2.1 發(fā)揮“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作用
將項目案例貫穿到整個課程教學當中,起初就要確保學生所編寫的程序具有實用價值,這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與學習熱情的調動十分有利。教學內容所采用的案例較為完整,且能夠按照具體實踐以應用為目標,在學習和研究程序設計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中能正確使用完成實際應用程序的方法,將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徹底摒棄掉。每提出一個新概念與知識點,所具有的實用程序和輸入、輸出都是完整的且具有可行性。在完成實際應用程序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掌握其中的概念與知識點,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專業(yè)知識用途和具體應用方法步驟。在實踐環(huán)節(jié),重視做好相關實驗安排工作,恪守驗證性標準、鞏固性標準和創(chuàng)新性標準實驗等,其中驗證性實驗主要是引導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完成課堂任務,旨在讓學生深刻體驗和感悟專業(yè)知識運用方法和實驗結果;鞏固性實驗則是指導學生能夠獨立的應用與鞏固所學知識;創(chuàng)新性實驗則是在課堂案例教學基礎上重視學生靈活應用和舉一反三能力的應用。
Java作為一門科學,擁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也存在一些抽象的知識點,而對于高職高專學生而言,基礎普遍較差,為此教師需要具化那些比較抽象的知識,歸納凌亂的知識點 ,實例化那些難懂的知識點。通過案例教學的開展,可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編程,學生可以意識到這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再那么的深不可測,只要認真學習,完全有能力獨立自主的完成程序的撰寫和軟件系統(tǒng)的開發(fā)。再加上案例任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生可以從中享受學習的成就感,實現學習目的,如此可以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3]。
2.2 運用遞進式和項目迭代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在《Java 程序設計》教學活動中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學活力,改善教學方案,高效實現 Java課程目標。運用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實踐項目實施驅動,能促進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以及軟件系統(tǒng)開發(fā)的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的Java語言應用技能,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理應適當運用網絡資源,充分借助網絡技術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也可以設置技術論壇,以此為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提供互動交流空間。 據調查了解,當代高職計算機課程培訓活動主要是上機操作,運用可視化開發(fā)工具通常無法同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理論學習水平。通過手寫代碼能夠加強學生對代碼寫作的掌握能力和記憶能力。首先,立足于項目的簡單知識點;其次,循序漸進的增加相應知識點;最后,逐漸達到實際開發(fā)水平。按照這樣的步驟,可幫助學生更加輕松的上手,享受學習樂趣、滿足感和成就感,并且能夠在專業(yè)課程學習過程中及時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2.3 采用代碼還原法進行訓練
Java 技術具有內容繁多、體系龐大等特征,一本專業(yè)教材就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卻無法為學生提供完整的Java 觀照。在上課時,教學內容應立足于教材,采取綜合性提煉,精選Java 技術課程核心基礎內容,同時融合流行技術內容。如果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就能使學生掌握 Java 高級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有效增強學生的學術水平。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基礎不牢固,在訓練時可以采用代碼還原法,主要分為兩部分,即簡單代碼、復雜代碼。如針對簡單代碼,首先可以將代碼去掉保留注釋,然后指導學生按照注釋將最初代碼還原出來;對于復雜代碼,可引導學生畫出相應的流程圖,在完全掌握流程的基礎上,再按照注釋對代碼進行還原。
2.4 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方法
將全班學生劃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由優(yōu)等生擔任組長,模仿現實項目開發(fā)小組負責人的工作流程,然后協同小組成員做好指定模塊作業(yè)。組長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發(fā)揮一定引導作用,且還需要與其他成員一起齊心協力的解決問題,鍛煉其協作能力,幫助其他成員盡快融入項目開發(fā)當中。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也可以讓小組成員輪流擔任組長,便于更好的勝任今后的工作,或者讓部分學生擔任項目用戶、部分擔任項目開發(fā)人員,采用自己所設計的問卷,在項目開發(fā)過程中對不同性質的人員進行模仿,便于更好的交流、解決問題。
2.5 采用集中式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
傳統(tǒng)教學一般一周四節(jié)或六節(jié),理論課兩節(jié)或四節(jié)以及后續(xù)再安排實踐教學,如此一來許多學生在剛學習了一點知識以后,一周過后就會忘記,下一周就要復習上一周的內容,不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因此,可以考慮在五六周之內集中完成整門功課的教學,然后在下一階段安排該門課程以后的學習。同時,教師在組織學生設計課程和完成畢業(yè)設計的過程中,理應按照相關流程完成項目開發(fā)工作,即系統(tǒng)分析 →系統(tǒng)設計 →數據庫設計→編碼實現→測試與發(fā)布等。在了解開發(fā)意圖、明確周邊條件的基礎上再開發(fā) Java 項目。
3 結語
通過探討高職Java程序設計教學方法可幫助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都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明確自己的需要,應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在完成每個章節(jié)的學習以后,都會有新的發(fā)現與收獲,然后逐步滿足社會需求。教學過程中是“教”與“學”的過程中,通過開展Java程序設計的教學改革,可幫助教師積累豐富的項目開發(fā)與教學經驗,及時整改該程序設計課程中的問題,在認真分析內容的基礎上采用案例引入、項目結合的方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即自主學習、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與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悅.高職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基于學科競賽的教學方法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4):99-100,104.
[2] 張瑾.基于高職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分析[J].職業(yè),2019(31):78-79.
[3] 李艷榮,南炯.淺議高職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教學方法[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