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萍
(徐州民政醫(yī)院,江蘇 徐州)
慢性心力衰竭為臨床多種心臟疾病終末期表現(xiàn),主要是指心功能受損、心臟射血無法滿足機體正常代謝,臨床病理表現(xiàn)以肢體乏力、水腫、呼吸困難為主,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數據顯示[2],慢性心力衰竭近五年內死亡率與惡性腫瘤具有高度一致性,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針對慢性心力衰竭探究適配治療手段具有重要課題探討價值?,F(xiàn)代醫(yī)學針對慢性心衰多采用利尿劑治療,以緩解心臟負荷,改善局部循環(huán)系統(tǒng),但于臨床應用中發(fā)現(xiàn),盲目應用利尿劑,易導致腎臟灌注不良或利尿劑抵抗,增加臨床治療難度,開展有效治療對策,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尤為重要[3]。現(xiàn)研究筆者特針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劑抵抗患者經由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分析,開展如下。
收集筆者醫(yī)院內科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劑抵抗患者37例為探查對象,研究入組時間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其中涉及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最大年齡79歲,最小年齡41歲,年齡均數(58.76±1.49)歲;原發(fā)疾病分布: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1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7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1例,擴張性心臟病患者5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2例;其中21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3例患者病糖尿病。
納入標準:(1)37例患者均滿足《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診療指南》中對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劑抵抗的評估依據,經心功能分級提示為Ⅳ級,既往有利尿劑治療史,持續(xù)使用24利尿劑后尿量不足800ml,或氧飽和度低于90%[4];(2)患者入組前簽署書面知情書,授權病歷資料進行數據分析。
于治療前對患者血壓、心率、血脂等指標進行監(jiān)測,予以患者對癥治療,開展限制水鈉、控制感染、吸氧等手段,予以患者呋塞米注射液靜脈泵入,鹽酸多巴胺注射液持續(xù)靜脈泵入,于上述基礎治療上,聯(lián)合開展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予以患床邊持續(xù)靜脈-靜脈血液濾過治療,選取股靜脈或頸內靜脈,置入雙腔管,建立靜脈通道,選取氯化鈉鉀注射液10ml混合10%濃度葡萄糖鈣注射液30ml混合化25%濃度硫酸鎂注射液4ml混合0.9%濃度氯化鈉注射3000ml混合5%濃度葡萄糖注射液250ml混合滅菌注射液500ml為置換液,設置置換流速為120-200ml/min,設置超濾量為1800-4000ml/d,每次持續(xù)治療6-12h,依據患者機體狀況適當調節(jié)治療頻次,于治療期間輔助肝素鈉進行抗凝注射,根據出血風險大小設置不同初始和維持計量,無出血風險初始劑量為15-25IU/kg,維持10-20IU/kg;出血風險小,設置初始計量10-15IU/kg,維持5-10IU/kg;出血風險大,設置初始計量5-10IU/kg,維持2.5-5IU/kg,同時加強對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功能的監(jiān)測。
于治療前后記錄患者心率、左室射血分數、BNP等指標,評估患者心功能;于治療前后檢測比對患者肌酐、尿酸、尿量、血尿素氮指標。
治療后患者心率、BNP指標低于治療前,左室射血分數指標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
治療后患者肌酐、尿酸、血尿素氮指標低于治療前,尿量指標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s)
?
近年隨著老年人口比重增多,心腦血管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率逐年遞增,成為危害人們機體健康主要內科疾病,受到臨床學者高度關注。利尿劑作為心力衰竭主要對癥治療手段[5,6]。因疾病呈慢性進展性,長時間腎臟灌注相對或絕對不足。伴有腎功能衰竭風險,于利尿劑治療期間敏感性降低,長時間應用利尿劑治療易導致利尿劑抵抗情況,誘發(fā)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危害患者機體健康,加重腎功能受損,增加臨床病死率[7,8]。
連續(xù)性腎代替的療法作為臨床腎臟終末期首選治療手段,借助有效的血液凈化儀器,有效清除機體代謝廢物或毒性物質,代替腎臟功能,有效延長患者預計生命;本研究筆者于臨床多年工作經驗中發(fā)現(xiàn),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于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劑抵抗應用中同樣具有顯著療效,可有效緩解疾病進展,改善機體體液潴留等情況;其臨床開展原理主要是借助血液凈化儀器,通過彌散與對流兩種方式,以清除機體毒性物質,于患者靜脈或動脈,借助通透性良好的半透膜濾過器,借助壓力梯度方式,以清除溶質或水分,進而緩解心、腎負擔,改善機體缺氧情況,加速炎癥因子吸收,可有效延緩腎功能降低進程,為患者的疾病治療提供幫助[9-11]。經本研究比對數據顯示,治療后患者心率、BNP指標低于治療前,左室射血分數指標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肌酐、尿酸、血尿素氮指標低于治療前,尿量指標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反饋效果較好。
綜上,于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劑抵抗治療中采用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可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腎功能,整體效果顯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