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雨
在平時的數(shù)學課堂上總是感覺講的少,沒講夠,總是對學生有各種的不放心,擔心講解的不到位,擔心學生聽不懂等等,所以每當上完一節(jié)課回到辦公室,感覺身心疲憊。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下面結合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幾個教學實例,談談自己對數(shù)學課堂該如何放手給學生的幾點認識。
一、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敢于放手給學生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實際行動?!彼越處熞寣W生做課堂教學的主人,讓學生圍繞問題看書自學,小組合作,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進行巡視,做個別指導,不要事事包辦代替,要敢于放手給學生。
例:“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的教學片段
上課幾分鐘后,我已經(jīng)導入了課題,讓學生探討了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接著我讓學生畫三角形:“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來畫一個簡單一點的三角形,假設它的邊長是2厘米、3厘米、4厘米?!痹捯魟偮洌虚g的一個學生小聲說了一句:“畫一個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不更簡單?”這可不是我預料中的事,可我轉念一想,就以此為題,讓同學們認識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不也很好嗎?于是我說:“那同學們就畫一個邊長分別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角形吧?!?/p>
開始時同學們都自己畫,可是過了一會兒學生們都自覺地分成小組熱烈的討論開來??磥硭麄円呀?jīng)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三邊之間的微妙關系了。
幾分鐘后,他們開始相信自己的畫法沒錯,都異口同聲道:“不能組成三角形?!?/p>
“有這么回事?”我故作驚訝,“我很想知道它的奧妙所在,你們能告訴老師這三條邊為什么不能組成三角形嗎?”
“能!”大家很自信。
小組里的學生都拿出自己的學具開始演示。很快就有人告訴我: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小于第三邊時,不能組成三角形。
我剛剛對這個結論予以肯定,有的學生就提出:“1+2并不小于3呀?!薄翱刹皇菃幔焙脦讉€人都有了意見,“他的總結不完整?!?/p>
我見火候已到,趕緊趁熱打鐵:“快思考一下,怎樣就完整了?”
小組又進入了熱烈的討論中,后來發(fā)現(xiàn):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時,也是不能組成三角形的。于是大家對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做了這樣的總結:“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時,才能組成三角形?!?/p>
為了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寬闊的天地,我向他們拋出了一道題: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是x厘米、4厘米、5厘米,那么x最大不能超過多少?最小不能小于多少?通過做題,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經(jīng)過努力,大家得出結論。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識到:敢于把課堂放手給學生,能夠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經(jīng)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地過程。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想法,不斷啟發(fā)學生關注問題的重要方面,而不是一味地放手給學生,任由學生沒有目的的去流于形式。
例:“雞兔同籠”的教學片段
“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特別喜愛動腦筋,今天我又給大家?guī)砹艘坏乐橇τ螒蝾}?!蔽译S手板書:今有雞兔同籠,上有8頭,下有22足。問雞有幾只?兔有幾只?
學生興致勃勃地拿出紙和筆,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嘗試著尋找問題的答案。在經(jīng)過了10多分鐘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之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討論,然后,小組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平時發(fā)言最積極的張夢彤說:“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是1只雞、7只兔,那么,足的總數(shù)是30條,與條件不符;如果是2只雞、6只兔,那么,足的總數(shù)是28條,與條件不符;如果是3只雞5只兔,那么.....”
張亮試探地問老師:“我先假設都是雞,可以嗎?”
我說:“這當然是可以的?!?/p>
這時,于瑞雪也受到了啟發(fā):“既然可以全部假設成雞,那么,我也可以全都假設成兔,這樣共有32條足,多出10條足,再把5只兔改成雞?!?/p>
董夢涵也附和說:“我們也可以這樣進行假設。假設8只都是雞,就有16條足,比實際少6條足,由于每只兔假設成雞,少了2條足,所以,用6除以2得到兔有3只,再算雞的只數(shù)?!?/p>
最后我說:“面對問題,我們想方設法,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比較這些方法,談談你的想法,好嗎?”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在上述教學案例中,關于“雞兔同籠”的數(shù)學問題,我并沒有將這一問題的解答方式直接講述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并解決它。在學生有了各自不同的解答方式之后,教師又在關鍵時刻,幫助學生講自己的方法科學化、系統(tǒng)化。一題多解所體現(xiàn)出來的表面的不一致,最終殊途同歸,所有學生都有不同水平的發(fā)展。這樣做,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做數(shù)學”的快樂,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其實,教師的教,歸根結底是一種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恰到好處,就能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飛躍。因此,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把課堂放手給學生,不要事事包辦代替,做一位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者、情感交流者,服務于課堂,但不主宰課堂,最終實現(xiàn)師生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