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翼
讀書是身為教師的我們終身都要的學習過程,它可以賦予我們豐富的知識色彩、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面導向的三觀、可以拓寬視野、可以提升綜合素質、可以使人氣質出眾。 身為教師想要完全踐行新的課程理念和學科素養(yǎng),就要通過不斷讀書來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經典的教育書籍,作者是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書中,他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關于教學的建議,每條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更有精辟的理論分析。
一、身為教師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豐富自己的精神空間
書中指出:“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做兩件事: 一,要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 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 ”所以,教師自身就必須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精神空間,包括思維、情感、道德、理想、信念等等。
二、給予關愛,學會賞識
愛的力量是渾厚的、影響是深遠的,而愛的結果是和諧的。身為教育者只有心中有愛,才能不對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感到厭倦,才能把這種愛種植于學生心中,才會感覺到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有著讓人欽佩的思維方式和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 書上說:“讓孩子全面和諧發(fā)展是教育者的使命,而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孩子個性的尊重。 ” 身為教師,如何能讓孩子在健康成長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是我們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書中倡導的賞識教育特別符合孩子心理發(fā)展特點,既滿足了學生內心的需求,又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賞識每一位學生,幫他們建立自信,使之在關愛中成長的,同時積極挖掘學生身上一些獨到的新優(yōu)點,讓他們能不斷的獲得新的肯定。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有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備獨具慧眼的能力,做生活中“美”的發(fā)現者。
三、善于積累,勤于思考
書中講到,有一位資深的教師上了一節(jié)展示課,聽課教師們完全被吸引了,非常敬佩,于是向他請教說: “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jié)課? ”他說:“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這個課題現場我只準備了大約十五分鐘。 ”這個回答讓我深思良久,他用質樸的語言詮釋了“讀書”的重要性和積累的必要性,“讀書,必須是由內而外對知識的渴求,而不是為了應付上課。 ”在新課改理念下,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地開拓自己視野、豐富知識儲備, 在實踐中積累和在過程中反思,才能帶給學生豐滿的知識和靈魂的震撼。
教師能做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努力去開拓興趣的源泉,并能在前行的過程中一邊體驗自己的勞動,一邊收貨屬于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