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群
(防城港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防城港,538021)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溫變暖,中暑發(fā)病率已經(jīng)不斷攀升,夏季作為中暑高發(fā)季節(jié),在高溫環(huán)境下長期勞作,容易引發(fā)機體功能紊亂,汗腺分泌功能異常,需要及時救治[1]。在這種情況下機體體溫調節(jié)功能下降后,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高熱[2]。在第一時間進行救治,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預后。本文通過將院前急救護理和院內急診救治護理納入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120例我院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中暑患者進行研究,按處理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均60例。納入標準:①多數(shù)患者均出現(xiàn)意識及皮膚溫度改變、無汗等癥狀;②所有患者均獲得有效治療。排除標準:①中暑護理配合度較差;②存在其他嚴重內科疾?。虎巯嚓P資料不完善者。對照組:女24例,男36例,年齡范圍:25-45歲,平均為(32.41±4.01)歲;體溫范圍39.8-41.1℃,平均為(40.44±0.21)℃。研究組:女25例,男35例,年齡范圍:25-45歲,平均為(32.23±4.03)歲;體溫范圍38.6-41.1℃,平均為(40.34±0.24)℃。上述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可進行研究。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院內急診救治護理,1.患者入院后及時判斷患者意識情況,出現(xiàn)意識喪失、嚴重呼吸困難者可通過開放氣道或行氣管插管將其出現(xiàn)的呼吸道癥狀解除。針對患者體溫采取體表降溫措施,控制室內氣溫在20-25℃。2.合理進行體溫降溫,對于高溫持續(xù)不退者,給予藥物降溫處理,肌肉注射復方氨林巴比妥2ml,注意觀察患者藥物不良反應。4.對于輔助性檢查需要及時開展,糾正患者水電解質失衡,常規(guī)抽血進行血液各項檢查,積極開展后續(xù)治療。研究組院內急診救治護理與對照組一致,院前急救護理:急救車未到達前,將患者移送到陰涼通風處,或轉移到20-25℃空調房中,利用電風扇進行降溫,讓患者充分休息。嘔吐患者,將頭偏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出現(xiàn)誤吸。意識良好者,飲用含鹽的飲料。醫(yī)護人員到達現(xiàn)場后,立即開展搶救工作:1.針對患者病情,詢問目擊者患者發(fā)病情況,對患者積極判斷,了解是否出現(xiàn)大汗、口渴、頭暈、意識障礙、高熱抽搐、四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完成初步的搶救工作。是否處于高溫環(huán)境下作業(yè),癥狀是否符合,有無休克嘔吐等情況。2.積極進行補液措施,針對輕癥中暑患者,可使用補液治療,結合藿香正氣液口服。3.維持急救車內溫度,將溫度降低,使用冰袋對頭頸部、腋窩、大腿等降溫處理。4.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
1.3 觀察指標記錄患者急救護理后各項指標[3]。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了解患者意識昏迷程度,總分15分,得分越高患者意識越清楚[4]。記錄患者癥狀恢復時間,以自主恢復意識,且能夠自主飲水,正常交流為主;根據(jù)自制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文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急救護理后其他指標研究組心率、呼吸頻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救護理后其他指標[n=60,(±s)]
2.2 兩組急救前后GCS評分治療前兩組GCS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救前后GCS評分[n=60,(分)]
2.3 兩組癥狀恢復時間與滿意度研究組癥狀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恢復時間與滿意度[n=60,(±s)]
中暑是常見的急病,由于夏季持續(xù)高溫,在戶外活動或熱輻射環(huán)境下長時間勞作期間出現(xiàn)機體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導致機體失代償現(xiàn)象?;颊甙l(fā)病后臟器受損,合并呼吸困難、嘔吐、心律失常等癥狀。因此在高溫環(huán)境下,需要做好降溫防暑準備,避免長時間作業(yè),出現(xiàn)異常需要第一時間得到處理[6-7]。
有研究證實,對于中暑的患者開展急救,第一時間降低體表溫度具有重要意義,但患者體溫過高,會出現(xiàn)腦細胞死亡,引發(fā)腦水腫等癥狀,情況嚴重甚至會喪失意識,對患者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8]。本文通過將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GCS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GCS評分高于對照組,研究組癥狀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事實證實,在院內急救與院前急救聯(lián)合情況下,能夠改善患者癥狀,整體情況較為滿意,在良好處理下,患者整體恢復情況較為理想。對于情況嚴重的中暑患者,需要有效暢通患者呼吸道,保護好患者腎臟安全,積極預防腎功能衰竭,是院前急救的重點。由于中樞患者會出現(xiàn)體液丟失的情況,使得水電解質紊亂,出現(xiàn)組織器官損傷,經(jīng)過重癥監(jiān)護室治療后,仍會出現(xiàn)死亡的情況。結果中研究組心率、呼吸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在急救后患者整體情況較為理想,能夠改善患者各項指標。在急救要點上,結合患者發(fā)病情況,積極開展診斷與急救處理,實現(xiàn)了快速降溫處理,并能夠快速擴容,早期改善了患者預后。同時也需要對患者進行合理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避免長時間作業(yè),每日及時補充鹽水分,減少中暑程度。在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均需要增加液體攝入。同時要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少食高油高脂食物,減少人體熱量攝入。穿著質地輕薄、寬松和淺色的衣物。中午高溫時應避免戶外工作。如必須進行戶外工作,則備好防暑藥物,如藿香正氣液等。
綜上所述,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救治護理對中暑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改善患者癥狀,整體滿意度較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