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如
(延安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延安,716000)
神經內科護理開展治療工作時,常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其中以急性腦出血患者為主。這種患者一般發(fā)病比較急,如果不使用有效的搶救治療,其死亡率非常高。同時,急性腦出血患者經過搶救后,雖然能夠挽救其生命,但是腦部是神經主要匯集地,由于急性出血引起腦部神經受損,容易出現(xiàn)患者致殘,嚴重時偏癱,甚至是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影響其后期生活質量。因此,為了幫助神經內科患者出現(xiàn)偏癱后提高其后期生活質量,需要對神經內科因為疾病因素引起的偏癱患者進行治療,使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以此來改善后期生活質量。目前,對神經內科患者出現(xiàn)偏癱癥狀后,一般使用西醫(yī)治療理論,這種方法以對癥治療為主,其中會根據患者臨床癥狀,使用藥物,訓練等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功能,使其自理生活能力提高。但是在實際神經內科偏癱患者應用西醫(yī)對癥治療后,這種方法使患者身體功能恢復有限,導致其后期自理能力差,從而影響其生活信心,導致其心理不健康。為了解決西醫(yī)治療神經內科偏癱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結合中醫(yī)治療,并且在臨床上進行綜合性的康復治療方法,幫助其恢復身體功能,使其后期生活質量提高。以此,本文對綜合性康復護理在神經內科偏癱患者中并觀察效果[1]。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的神經內科134例偏癱患者作為分析目標,分成綜合組與普通組。兩組患者開展治療工作時,需要患者符合以下標準,首先患者需要同意本次研究內容,因此需要患者和本次研究組簽訂研究協(xié)議書;其次是患者疾病需要符合本次研究標準,患者需要應用影像學等手段診斷為神經內科疾病引起的偏癱癥。最后是患者完成研究協(xié)議簽訂后,還需申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綜合組總共編入67例神經內科偏癱患者,對患者年齡數(shù)據統(tǒng)計后,年齡在40歲到80歲,平均年齡58.35±7.24歲,對患者性別數(shù)據統(tǒng)計后,有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36例。普通組總共編入67例神經內科偏癱患者,對患者年齡數(shù)據統(tǒng)計后,年齡在41歲到79歲,平均年齡57.38±7.19歲,對患者性別數(shù)據統(tǒng)計后,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2例。(P>0.05),資料無差異。
1.2 治療方法普通組采用西醫(yī)的對癥治療,這種治療中有抗感染治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肢體訓練等內容。綜合組在普通組基礎上開展綜合性康復護理,這種治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心理和疾病知識方面的治療、肢體功能恢復治療、中醫(yī)治療:
心理和疾病知識:(1)心理治療:神經內科患者病情一般都很重,許多患者剛經歷生死,使其擔心治療,容易出現(xiàn)患者心理不健康問題。同時,患者治療后如果有偏癱情況,會引起其心理負擔加重,甚至嚴重時引起焦慮和抑郁,導致其心理疾病發(fā)生,影響后期治療工作的開展。因此,在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護理工作開展前,需要解決患者心理問題。患者心理健康,才會應用積極治療心態(tài)配合綜合性康復護理內容,以此使綜合性康復護理能夠順利實施。醫(yī)護人員在進行患者心理治療工作中,具體可以應用以下方法:首先是利用親情開展心理治療,患者最在意的人為患者家屬,因此,醫(yī)護人員可以利用家屬和患者關系,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比如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家屬多關心患者,多對患者進行精神鼓勵等,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會調整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其次是應用交流方法,醫(yī)護人員用溝通交流模式,也可以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然后再針對性的解決其心理疾病。再次是利用轉移注意力方法,可以轉移患者關注內容,使其心理狀態(tài)放松,可以解決其心理緊張問題。最后是進行社會支持,神經內科可以建立心理咨詢中心,患者有心理疾病需要支持時,心理咨詢中心需要積極采取方法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2]。(2)健康教育:神經內科患者疾病治療時,由于該種科室疾病以急癥為主,因此許多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不夠,這種情況下對患者進行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容易導致患者在治療時配合度差,影響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效果發(fā)揮。醫(yī)護人員開展綜合性康復護理工作時,需要幫助患者解決該方面的問題。具體解決患者對疾病知識知曉率方法中,可以應用健康教育方法。臨床上可以應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有多種,而且這些健康教育經過多年的使用,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時,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綜合性的選擇健康教育方法,幫助患者對神經內科引起偏癱的知識了解。在本科室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時,除了對患者應用傳統(tǒng)宣教方法外,還結合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技術,對患者進行偏癱疾病知識宣教。本科室使用的互聯(lián)網技術主要是微信宣教,這種方法應用在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中有良好的效果,比如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時,利用微信推送心理疾病知識,幫助患者預防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又比如在肢體功能訓練中,可以使用視頻加圖片方法,幫助患者了解康復訓練動作要領,使其掌握。在患者綜合性康復護理工作中應用微信宣教,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療效果[3]。
康復訓練:在本次使用的康復訓練治療,主要是應用了早期康復訓練方法,該種方法有以下內容:(1)早期臥床訓練:患者經過搶救治療后,等其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時可以對患者進行早期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利用按摩、輔助運動四肢和活動關節(jié)為主要訓練方法。要求患者每天訓練2次,每次維持在20分鐘[4]。(2)站立階段康復訓練?;颊吣軌蛘玖⒑?,可以對其訓練邁步、行走、上下樓梯,撿豆等訓練?;颊呙總€訓練內容控制在5到10分鐘,而且在訓練時可以采用循序漸進方法,逐漸增加訓練強度,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功能?;颊呷绻姓Z言障礙時,還可以進行說話訓練,這種方法也是應用簡單到困難的訓練原則,逐漸幫助患者恢復交流能力。在該階段的訓練中,醫(yī)護人員的鼓勵非常重要,幫助患者樹立康復訓練信心,能夠使其治療效果提高。因此,在患者康復訓練時,患者有微小的成就也需要及時鼓勵,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5]。(3)日常生活內容訓練。為了幫助患者提高后期生活質量,可以在患者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中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制定訓練科目,比如要求患者自己穿衣、吃飯等訓練,能夠提高患者后期的生活自理能力[6]。
中醫(yī)治療: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中,為了提高其治療效果,還可以對患者使用中醫(yī)治療手段?;颊咴诳祻椭委熤校梢詰弥嗅t(yī)的針灸方法,幫助其恢復身體功能。患者應用中醫(yī)針灸治療時,首先對穴位的選擇,本次應用了外關穴、內關穴,環(huán)跳穴、曲池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商丘穴?;颊呤褂醚ㄎ恢委煏r,利用平補平瀉手法,針灸時用常規(guī)毫針,每穴行針后留針30分鐘,并且每穴間行針間隔5分鐘,患者每天治療1次,每治療5天休息2天為一個療程[7]。
1.3 觀察指標治療優(yōu)良率觀察:患者治療效果評價中分成4個等級,分別是優(yōu)、良、中、差。優(yōu)為患者身體功能全部恢復,良為患者身體功能恢復60%以上,中為患者身體功能恢復20%以上,差為患者身體功能恢復20%以下。心理狀態(tài)觀察:心理狀態(tài)觀察從SAS和SDS兩個指標進行觀察,兩個指標都以50分為界線區(qū)分患者是否有心理疾病,50分以上為有心理疾病,并且分值高嚴重程度高,相反心理狀態(tài)更健康。生活能力觀察: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評價,總分100,分值高生活能力強。治療滿意度:治療滿意度利用的是我科的治療滿意度調查量表,總分10分,患者給分高滿意度高。疾病知識了解觀察:疾病知識了解觀察采用我院的疾病知識了解率量表評價,該量表設計100分知識問答題,患者得分高對知識了解率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錄入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優(yōu)良率和依從性情況綜合組和普通組治療優(yōu)良率、依從率比較在表1呈現(xiàn):
表1 兩組治療優(yōu)良率和依從率對比
2.2 兩組心理狀態(tài)情況綜合組和普通組SAS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比較在表2呈現(xiàn):
表2 兩組心理狀態(tài)對照
2.3 兩組生活能力情況綜合組和普通組Barthel指數(shù)對比在表3呈現(xiàn):
表3 兩組Barthel指數(shù)對照
2.4 兩組治療滿意度情況綜合組和普通組滿意評分比較在表4呈現(xiàn):
表4 兩組治療滿意度對照
2.5 兩組疾病知識評分情況綜合組和普通組疾病知識知曉評分比較在表5呈現(xiàn):
表5 兩組疾病知識知曉評分對照
神經內科患者開展治療工作時,由于該種科室疾病因素,容易導致患者腦部神經受損,引起患者偏癱,使其失去生活能力。為了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功能,使其后期可以自理生活內容,可以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治療,這種治療方法中,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開展,使其康復治療效果提高[8]。
首先是在綜合性康復護理中進行心理和疾病知識問題解決,患者在治療時對疾病知識了解,并且心理健康,可以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效果。在本次的綜合性康復護理治療中,解決患者心理問題主要方法是進行心理治療,并且利用不同心理治療方法,幫助患者恢復心理健康。在解決患者心理問題同時,醫(yī)護人員還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普及,普及疾病知識時,應用了綜合宣教模式,使患者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識內容,以便患者在后期治療工作中應用知識提高治療效果[9]。
其次是綜合性康復護理治療中應用了訓練模式,本次為了提高患者康復訓練效果,利用早期康復訓練。早期訓練不僅有利于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還可以在早期訓練中結合患者日常生活需要開展訓練,使患者掌握日常生活能力技術,有利于提高患者后期的生活質量[10]。
最后是在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中利用中醫(yī)治療手段,本次使用中醫(yī)針灸治療,通過刺激身體穴位,調節(jié)身體功能,以此來達到治療疾病目的。本次應用中醫(yī)針灸治療時,關鍵是對穴位的選擇。神經內科偏癱患者針灸時,首先可以選擇曲池和手三里穴,這兩個穴位的使用可以幫助患者恢復上肢功能。其次是選擇商丘和環(huán)跳穴,這兩個穴位的聯(lián)合使用,能夠幫助患者恢復下肢功能,特別是對環(huán)跳穴的利用,能夠幫助患者增強下肢活動靈活度,使其下肢功能恢復。內外關穴位的選擇中,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腦部功能,使其損傷神經恢復,以此來達到治療偏癱疾病目的。最后是對足三里的使用,該穴是一位補血,能夠促進腸胃蠕動,提高患者身體免疫力,使其康復治療效果提高[11]。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獲得,神經內科偏癱患者采用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效果優(yōu)良,該方法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