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思拓,劉曉晶
(陜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設(shè)計院,陜西 西安 710054)
有機物是我國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指標之一,有機物的含量大小直接影響反滲透工藝的運行效率和處理成本,去除有機物是多級反滲透(RO)工藝不可或缺的預(yù)處理單元[1]。本項目為某園區(qū)廢水零排放項目的活性炭吸附工藝單元,吸附進水為兩級反滲透RO2濃排水,其水質(zhì)特點為:高鹽、高氯離子、高不可生化有機物(有機物≥500 mg/L,B/C不到 0.1)。處理后出水要求COD≤115 mg/L,以便進入下一個工藝單元進一步處理?;钚蕴课焦に?,以往多用于給水行業(yè),很少用于大規(guī)模工業(yè)廢水的處理,但在零排放廢水處理中,有機物的脫除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后續(xù)處理工藝的穩(wěn)定運行[2-3]。因此,有必要對活性炭吸附零排放廢水有機物進行中試工藝研究,以指導工程運用。
某煤化工廢水(兩極反滲透RO2濃排水),水質(zhì)見表1;活性炭,碘值為700,900,1 000 mg/g;重鉻酸鉀、乙二胺四乙酸、硫酸汞、濃硫酸(98%)、硫酸銀等均為分析純。
表1 進水水質(zhì)
PB-10酸度計。
吸附裝置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吸附裝置流程圖
原水在原水箱進行緩沖后,用計量泵打入一級碳柱進行吸附,一級吸附產(chǎn)水全部進入二級碳柱進行二級吸附,其產(chǎn)水進入反洗水箱。
一級吸附實驗裝置(無二級部分,其余相同)?;钚蕴恐睆?00 mm,高1 600 mm,裝碘值1 000 mg/g柱狀活性炭22 kg(體積45 L,進水0.75 L/min,吸附負荷0.04 L/(L·min),每天取樣,測量COD、吸附容量,運行16 d。產(chǎn)品水及外排水水質(zhì)要求見表2。
表2 產(chǎn)品水及外排水水質(zhì)要求
COD采用重鉻酸鉀法進行測定[4]。
一級吸附實驗,共三個實驗碳柱,分別裝碘值700,900,1 000 mg/g,三種柱狀活性炭22 kg(體積45 L),結(jié)果見圖2、圖3。
圖2 活性炭對COD的影響
圖3 1 000碘值碳累計吸附容量
由圖2、圖3可知,運行至14 d,700碘值碳及900碘值碳進、出水COD已近相同,停止進水。1 000碘值碳尚有效果,繼續(xù)實驗,運行至16 d,進、出水的COD也基本一樣,達到吸附飽和點,吸附容量為18.7%,累計吸附容量為4 121.2 mg/g,有機物去除效果較其它兩種碳高15%~20%。此外,磨損強度、漂浮率及粉末等性能參數(shù)也較好。故選用碘值1 000 mg/g活性炭進行后續(xù)實驗。
一級吸附實驗采用一個實驗碳柱,裝碘值1 000 mg/g柱狀活性炭25 kg(體積45 L),實驗進水1.8 L/min,吸附負荷0.04 L/(L·min),結(jié)果見圖4、圖5。
由圖4、圖5可知,運行至11 d,1 000碳的進、出水COD已近相同,達到吸附飽和點,吸附容量為17.9%,累計吸附容量為4 479.0 mg/g。
圖4 一級吸附進出水COD趨勢線
圖5 一級活性炭累計吸附容量
裝置為串聯(lián)二級吸附中試裝置,裝碘值1 000 mg/g柱狀活性炭,一、二級裝碳量32 kg(體積70.7 L)。一級碳柱進水設(shè)定為0.7 L/min,一級出水全部重新進入二級,吸附負荷0.003 L/(L·min),結(jié)果見圖6、圖7。
圖6 兩級吸附進出水COD趨勢線
圖7 兩級吸附一、二級碳柱吸附容量
由圖6、圖7可知,兩級吸附實驗二級平均出水COD為110 mg/L時,累計吸附容量僅為6.33%。反之,當處理出水有機物要求低時,如本實驗兩級吸附的第一級,平均出水COD為276 mg/L,活性炭的累計吸附容量可達到飽和的18.07%。利用這一特性可使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發(fā)揮到最大。當活性炭吸附處理高濃度有機物廢水時,可分兩級或多級。運行時,只換一級的飽和活性炭;將未飽和的二級碳柱改為一級,使其繼續(xù)運行至飽和。這樣,新裝的再生碳或新碳始終為二級吸附,可保證二級出水有機物一直為高標準。
采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機物,出水水質(zhì)取決于吸附時間及選用活性炭的吸附速率。同一種活性炭,吸附速率和吸附進水與有機物濃度有關(guān),高有機物濃度吸附速率大,低有機物濃度吸附速率小。本次兩級吸附中試,一級吸附進水COD為476 mg/L,吸附速率為2.8 mg/(L·min)。二級吸附進水COD為200 mg/L,雖吸附時間相同,而二級實際平均吸附速率僅為0.93 mg/(L·min),和一級相差很大。一級累計吸附容量達18%(接近飽和)時,二級平均出水COD為114 mg/L。
采用一、二級吸附柱中裝填煤質(zhì)柱狀活性炭處理某煤化工廢水,其出水水質(zhì)見表3。
表3 二級出水水質(zhì)分析
由表3可知,其出水COD平均為114 mg/L,滿足<115 mg/L的要求。
(1)在相同條件下,1 000碘值碳的有機物去除效果較好。此外,磨損強度、漂浮率及粉末等性能參數(shù)也較好。
(2)根據(jù)吸附中試實驗,本柱狀活性炭的飽和累計吸附容量為18%~19% 。由一級吸附實驗趨勢線可看出,當累計吸附容量達18%以后,出水過程線出現(xiàn)拐點,出水COD快速接近進水。
(3)二級吸附中試裝置裝碳量32 kg(體積70.7 L),一級碳柱進水設(shè)定為0.7 L/min,一級出水全部重新進入二級。一級吸附進水COD為476 mg/L,吸附速率為2.8 mg/(L·min)。二級吸附進水COD為200 mg/L,雖吸附時間相同,而二級實際平均吸附速率僅為0.93 mg/(L·min)。一級累計吸附容量達18%(接近飽和)時,二級平均出水COD為114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