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靜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
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以及互聯網加教育的提倡,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腦、網絡、手機,那么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互聯網以及交互式電子白板也開始大面積使用,比如投影、視頻、音頻、仿真實驗室、課件、課堂活動、小組積分都可以用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在我們數學學科方面,一些較為復雜抽象的幾何圖形或者函數,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直觀的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但是,互聯網加教育并不是一味地濫用多用,很多老師已經利用白板代替了傳統(tǒng)板書,一節(jié)課上完,黑板空空如也,學生什么也沒有記住,走馬觀花。
長此以往,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逐漸成為了一種主要教學方式,而不是一種輔助性教學工具,舍本逐末,適得其反。
(二)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過程中忽略學生的學習體驗效果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應該圍繞怎樣讓學生主動學而不是以往的灌輸知識,因此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更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反觀現在的教學,老師的課件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方式設計,怎樣設計的讓自己的知識傳達給學生,不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情況以及促進學生學習的情況。此外,多媒體教學技術交互性體驗較差,不能很好地實行教學互動模式。
(三)多媒體效果分散學生學習注意力
教師為了增進學習效果,經常在教學中加入動畫、視頻、動態(tài)效果圖等,用以提高學生注意力。但是同時帶來了學生過度注視效果忽略學習主要內容。例如,我在學習過程中加入了我市主要地標性建筑以加強學生對立體圖形的學習,結果造成了學生的過度討論,如此教學意外是我始料不及的。
(四)多媒體的使用超出學生實際接受能力
一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水平,課件設計超出學生接受范圍,導致多媒體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具體表現一些數學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多媒體使用效率不高,具體表現如下:理解難度高。例如,在教學“認識多面體”時,我設計了了解十二面體的課題,要求學生認識十二面體的各種視圖。毫無疑問這大大超出了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加大了學生理解難度,這與教學內容相差較大。問題的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沒有進行透徹的研究,從自己的視角來設計教學課件,導致了學生難以接受教學內容。
二、如何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
數學是一門以理論研究為中心的學科,是科學的基本語言,是其他自然學科的基礎,同時對描述社會規(guī)律和現象有很大的影響,數學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的知識結構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日漸成熟,數學課堂的可視性和趣味性越來越強,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
(二)多媒體教學應該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把新知識的學習當成一種探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主宰的樂趣。我們在平時的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覺學生潛力,通過簡單明了的多媒體展示,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三)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
凡事都要適可而止,我們在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的時候應該以學生基礎為出發(fā)點,不應一味求新求異,設計課件應遵循適度原則,一切都應該以提高學生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重心,從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設計教學過程。適度利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得益彰,從提高學習效率出發(fā)。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傳遞數學思維方法
在利用多媒體以及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中,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研究學生的學情,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把教材與課件有效有機地結合起來,然后再設計我們的教學課件,這樣才能有效地向學生滲透數學學習的思維方法。例如,在學生第一次系統(tǒng)學習立體圖形知識時,教師只需讓學生理解立體圖形的基礎特征,通過比較的思維方法,比較圓柱與棱柱的區(qū)別,多媒體直觀展示圓柱與棱柱,展開的樣子,折疊起來的樣子,讓學生充分觀察探索。
綜上所述,新媒體新技術我們不該不用,也不能濫用,應該與有效地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