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柳芳
摘要:作文評語好比潺潺流水,寫得好,潤物細無聲,既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又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和靈感,扭成作文教學中的“一股繩”,讓師生“同構”“共振”。寫不好,則可能讓希望之火泯滅,優(yōu)秀之苗夭折。一直以來,作文批改方法的探討是語文老師比較重視的,但對作文的評語研究不多。程式化的評語,缺乏針對性。在當今深度學習,注重學生語言和思維發(fā)展的背景下,作文教學中的評語優(yōu)化迫在眉睫。筆者通過實踐,從做好前提、打好基礎、把好尺度、控好后續(xù)四個方面談談小學語文作文批改中的評語撰寫,做到“三化”:細化、活化、人性化。
關鍵詞:習作評語;以生為本;細化;活化;人性化
怎樣的作文批語才算有效呢?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當然是能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作文反饋的話語。有效的評語還能有助于學生不斷積累寫作興趣及寫作個性、特長,學生寫作文興趣一方面源于寫作的愉快體驗,另一方面通過作文評語所表現(xiàn)出的肯定、鼓勵、期待等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因此,作文評語更適合于個體,因人而異地加以指導,注重自我,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個性和特長,既指導學生作文,又教學生做人,對學生的心理面貌也有重要影響。
一、做好前提:翻開習作細閱覽
作文評語要有針對性,教師必須在充分閱讀學生習作的基礎上,對該篇作文的選材內容、寫作特點等給學生提供較為準確的反饋信息和切實可行的寫法指導。那么,該如何讀呢?筆者認為:先讀透,再發(fā)現(xiàn),最后相互比較。
1.通讀為先決
在提筆寫評語之前,要做好學生作文的整體瀏覽,在此基礎上,教師寫出的評語才能“對癥下藥”。
(1)讀內容:全文瀏覽明主旨
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才是讀者最想看見的,全文瀏覽,內容是否具體,有無真情實感,有沒有把自己內心深處想表達的寫出來。文章要表達的內容有沒有給批閱者留下較深的印象。
(2)讀句子:重點句子析關鍵
語句通順,表達清晰。根據(jù)課標要求,一二年級在寫話中樂于運用平時閱讀使或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三四年級要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比如有新鮮感的詞句;五六年級能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
(3)讀標點:特色之處細發(fā)現(xiàn)
除了文通字順,標點符號也不可隨意使用。應當根據(jù)作文表達需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正確使用標點,有時候對作文也起到關鍵作用。
2.搜尋為要務
(1)搜亮點
搜亮點,并放大亮點。筆者認為,教師在對學生作文的批改中不應只用挑剔的眼光找出學生的錯誤和不足之處,而應多運用一些鼓勵性的言語。細心地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加以鼓勵,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2)尋弱點
當然,一味地表揚、鼓勵,沒有指出缺點,是進步不了的。每一次細致地批改不就是為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嗎?
3.對照為關鍵
每一次批改學生習作,教師都應緊緊圍繞相應的習作要求來具體落實,把習作要求和學生習作進行對照,這一步是關鍵。
(1)主題是否合意
拿到一篇作文,從學生所寫的文章內容里看看,能不能找到明確的主題方向,再來考慮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標題,不僅能夠讓讀者一眼看出文章的主題,還能吸引更多讀者,奪人眼球。
(2)選材是否合理
主題合意了,選材也相當重要。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3)表達是否合適
從作文中找學生所表達,這樣的話語到底是不是夠準確。
二、打好基礎:落筆之前細思量
評語最重要的是導向作用。精妙的評語,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因此,教師寫評語一定要用心、細心。
1.文之風采屬哪般
拿到學生作文,不要急著下筆。學生作文屬于什么文風,根據(jù)文風確定評語撰寫的方向。
(1)寫人寫事類作文
教師應關注有沒有通過具體的事情來表達人物特點。如果詳寫一件事,要用一段經(jīng)歷或者多件事來描寫,是否有一條線索貫穿。
(2)寫景類作文
教師應該在學生習作中尋找特別之處,抓住共性東西,還要注意作文中的觀察方式及順序,是定點觀察,還是移步換景,或者是其它。
2.生之個性有異同
學生的個性決定了老師寫評語的語言風格。在作文評改中,不同的學生還需區(qū)別對待,分層批語。
(1)開朗型
陽光、自信的孩子,從他的文字中就能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字都隱藏著他的笑聲。這類學生評語可直接指出他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哪里不夠。
(2)內秀型
班里總有一批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很多時候他選擇當個“隱形人”。對于這種性格的學生,我們要夸張地肯定,委婉地提醒。
(3)自卑型
對寫作水平稍差的學生,在批改中教師要把要求放低,重點批改他的基本功,如字、詞的運用,句子是否通順等。
(4)驕傲型
從某種意義上看,作文不單單是學生作文能力,也是其在生活中的親身實踐、體驗。所以,教師的作文評語不只是寫作方法上的指導,還要在學生的道德品質、為人處世等方面進行引導。這類學生,教師的評語可以適當選用裁判式的,直擊孩子內心,嚴厲地批評也是有必要的。
3.書之格調論方法
明確了學生的文風、了解了學生的個性后,才能書寫不同的評語。不同層級的學生評語的形式、表達都有所不同。
三、把好尺度:靈活運用不固化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生的習作評價要根據(jù)各學段的目標,去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fā)展狀況,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教師把好尺度,寫出意見建議或感受顯得尤其重要。
1.點與面結合
顧及全篇,照顧局部。抓住作文的主旨,高屋建瓴說出全篇主要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此基礎上,特別指出局部的好處和不足。只有這樣,評價和指導,才能具體而切實。但要注意的是:評語不能面面俱到,在全篇的基礎上,側重某幾個方面就好。如果不能對全篇作出恰當?shù)脑u價,必然會減弱評語的促進作用。
2.合與分兼顧
要想評語真正發(fā)揮作用,需要被學生接受、理解。它的接受程度有多少,就會有多少的作用。評語要表述得較為詳細、具體,做到合與分兼顧。
3.嚴與慈并舉
調整角色,促進交流。少點“架子”,多點平和。寫作文評語,是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教師要放下架子,摒棄以往師道尊嚴的觀念,做學生的朋友,把自己的平易、和藹、真誠撒向每一位學生。在下評語時語氣力求親切,如同是和學生在面對面地交流。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會情感真摯、關系融洽、信息暢通,學生才會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和愛戴之情,才會對作文評語產(chǎn)生自覺接受教育的內趨力。
4.剛與柔相濟
作文的內容與形式好比血肉和骨架,兩者缺一不可。每次作文可所側重,或內容,或形式,作文評語也可有所側重。但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影響內容,這使得教師的作文評語不可能只顧其一,不及其二。
四、控好后續(xù):溫馨交流顯人文
習作教學,老師的評要跟上,作文講評課是促進作文教學的關鍵。有針對性的講評,推動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根據(jù)學生樂意接受評語中教師提出的建議,結合講評課的反饋,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人文關懷境界。如何達到效果最優(yōu),鼓勵性、啟發(fā)性、師生互動缺一不可。
1.個別面批:鼓勵性為主
“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這樣說。教師應尊重學生差異,多角度去看待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自信、快樂地成長?!岸嘁话押饬康某咦樱蜁喑鲆慌脤W生?!彼裕瑥哪撤N程度上說,好作文是教師鼓勵出來的。
2.集體點評:共性為原則
面對全班學生的集體點評也不能含糊,要注意兩個原則:代表性原則和啟發(fā)性原則。從全班中選擇一兩篇優(yōu)秀作文,和學生一起讀,領悟他是怎么寫的,從而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師在講評作文時,善于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嘗試多種表現(xiàn)方法。然后講授幾點必要的寫作知識和技巧,學生每節(jié)課“學有所得”。
3.書面互動:溫馨再創(chuàng)作
一切從尊重學生出發(fā),語評的語氣、措詞都要以生為本,顯示出“學生第一”的位置,嚴厲的指責、尖刻的批評、武斷的命令是萬萬不可取的。商討式的評語可避免權威性的肯定和否定,師生平等的對話才走心;幽默委婉式的評語,以機智的俏皮取代簡單粗暴,學生愉悅的心態(tài),更容易接受教師的建議。
注重作文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當然,生動活潑的評語能給人美感。教師評語也努力于此,這是身教。學生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影響。能為學生所理解、接受,并且能對學生的寫作及思想、情感、個性等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既扎實了學科素養(yǎng),又提升了思維品質,這才是當今以生為本理念下最科學、最有效的評語。
參考文獻:
[1]《關于小學作文評語改革的思考與實踐》,蔣鳳良,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一期
[2]《小學作文評語的撰寫,李彩霞,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年23期
[3]《探析藝術性評語的寫作》,杜新貞,教育與技術,2006年12期
[4]《作文評語更新初探》,朱茂松 陳瑾,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12)
[5]《關于小學生作文評價策略的優(yōu)化研究》,韓大強,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
[6]《小學語文教學新視野》,汪潮著,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