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小玉 田素英
【摘要】目的:分析術后護理干預措施和康復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的意義。方法:利用分組實驗方式,選擇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間乳腺癌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分組的形式,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則加大術后護理以及康復指導。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較差,其分值較低,和對照組相比較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同時加大術后護理和康復指導的患者,其疼痛分值也較低。結論: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加大術后護理以及康復指導,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時降低術后疼痛感,可加速患者的恢復。
【關鍵詞】乳腺癌;術后護理;康復指導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DOI】
乳腺癌是女性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現(xiàn)如今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該疾病的發(fā)生率也逐年增長。對于乳腺癌的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為主,但是在手術過程中會切除女性患者較多的乳腺組織,因此存在較大的傷口創(chuàng)面,容易造成胸部的畸形,對患者的外在形象有嚴重影響,故而需要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和康復指導[1],而本次研究則對術后護理干預措施和康復干預方式進行分析,探討其意義。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利用分組實驗方式,選擇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間乳腺癌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分組的形式,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患者,上述患者年齡在20歲~5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19±2.11)歲,上述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診斷標準,并均無手術禁忌癥,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理想,不存在無法溝通以及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包括手術前的指導、日常干預以及藥物干預等。
而觀察組患者則加大術后護理以及康復指導。
(1)切除乳腺癌手術結束后,皮瓣下通常放置引流管,這樣可以將積液及時引流,加速切口的愈合,但是需要對引流管的狀態(tài)進行干預,維持引流管的通暢性,并且每小時對引流管進行逆向擠壓;與此同時需要觀察患者的引流液情況,術后1~2天需要引流50~100毫升,術后4~5天如果沒出現(xiàn)積液、創(chuàng)面及皮膚緊貼的情況,可實現(xiàn)拔管[2]。
(2)由于在手術后患者的生理會出現(xiàn)變化,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消極的情緒,所以護理人員應為患者營造良好的術后恢復環(huán)境,當患者麻醉清醒后應予以溝通,利用真摯的態(tài)度將成功的案例剖析給患者聽,并鼓勵的方式讓患者積極的面對疾病。
(3)在手術后6小時,如果患者沒有出現(xiàn)惡心和嘔吐的情況,就可以予以正常的飲食,護理人員需要保障患者的營養(yǎng)均衡,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可食用高蛋白類:如奶制品和豆制品等,提升身體的抗癌作用,但是對于糖類應要適量,由于在放射治療后,對患者身體糖代謝造成了影響,因此需要補充一些蜂蜜和馬鈴薯等食品,提高機體的熱量;與此同時,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多吃些抗癌食物以及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黑木耳、西蘭花等[3]。
(4)在手術完成后,需要鼓勵患者及早進行功能鍛煉,術后6小時予以平臥位,將功能位置在患側上,肢肩關節(jié)擺放位置60°,同時肘關節(jié)可自由擺放。術后的1~2天需要進行適量的伸直、屈腕訓練;術后3~4天進行曲肘活動,小臂予以全方位的練習,關節(jié)進行屈伸、內(nèi)收的動作;術后5天需要做肩部的前屈、后伸以及外展性動作;在術后第6天進行握球訓練;術后7~8天進行肩部運動;術后10天進行患側上肢手指訓練[4]。
1.3 觀察范圍
(1) 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2) 分析患者術后疼痛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 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心理狀態(tài)
在表1中看出,觀察組患者術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較差,其分值較低,和對照組相比較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2 分析患者術后疼痛情況
在表2中看出,觀察組術后疼痛分值明顯較低,和對照組相比較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近年來的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長,雖然該疾病的致死率有所降低,但是疾病對女性患者的身心影響則較高。手術、化療、放療等均為臨床常用方式,但是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有效的護理干預,特別是術后恢復階段,而在本次研究中,對25例患者加大術后干預以及康復指導,將每個患者看作單獨的個體,并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對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同時也能減輕患者術后由于身體缺陷帶來的不良心理,讓患者能有信心面對治療,隨后在飲食方面進行干預,提升患者術后的身體狀態(tài),最后進行康復指導,加速患者的恢復[5]。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也不難看出,觀察組患者術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較差,其分值較低,同時加大術后護理和康復指導的患者,其疼痛分值也較低。結論: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加大術后護理以及康復指導,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時降低術后疼痛感,可加速患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寧芳.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功能康復的分段性護理指導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2):157-158.
[2]朱富娣,張歡,李惠艷.心理護理及個體化健康指導在乳腺癌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25(32):149-151.
[3]李飛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飲食指導與康復護理分析[J].名醫(yī),2018,(02):49.
[4]劉婷.心理護理及康復指導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06):807-808.
[5]熊偉娜,彭琳.常規(guī)護理與有氧運動聯(lián)合音樂療法在乳腺癌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究[J].當代醫(yī)學,2018,24(0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