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
◆摘? 要:“人”是一個道德的概念,它表現(xiàn)在兩種意義上。一方面,它意味著人有對自己的行動和生活負責的能力。另一方面,它表明人渴望別人優(yōu)持自已,希望得到承擔這種責任的機會并且得到別人的尊重。成為一個全人(to be fully a person)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就是被別人承認是負責人的人。情緒智能課程對促進個體成為全人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人;全人;情緒智能課程
一、“人”的概念
教育培養(yǎng)人類特有的品質和能力,特別是那些與知識和理解有關的品質與能力?!叭恕钡母拍铑A設了人的意識,一種感受世界而不只是與世界發(fā)生物理作用的能力。這種意識又由不同形式的理解所構成。這些理解通求學習又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煉。事實上,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成長中的大腦接受各種形式的理解,這些理解改變著人的世界觀,并使人觀察世界的方式變得更為智慧;同時理解世界的一個方面就是承認別人也是人。
因此,“人”是一個道德的概念,它表現(xiàn)在兩種意義上。一方面,它意味著人有對自己的行動和生活負責的能力。另一方面,它表明人渴望別人優(yōu)持自已,希望得到承擔這種責任的機會并且得到別人的尊重。
二、全人教育的特點
(一)強調整體間的關系
全人教育以整體主義為哲學基礎。整體主義強調平衡、整體、包容、關系等。全人教育的重要提倡者隆·米勒曾提出“人、社區(qū)、社會、地球、宇宙”五個整體性層次。郭海鵬教授認為可以將社區(qū)和社會整合到一個包括所有人類物種的層次中。因此,他得出四個整體性層次:自已(已),他人(人),自然(地)和宇宙(天)。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同時又是更大的整體當中的一部分,例如社區(qū)、社會、自然、宇宙等等。不同的整體相互之間有聯(lián)系,相互影響。
(二)關注德、智、體、美、勞、群、情、心八個維度的潛能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全人教育培養(yǎng)的是“完整的人”,具體來講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八個維度的潛能的發(fā)展:德、智、體、美、勞、群、情、心。這八個維度的潛能的確定結合了我國“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全人教育重要提倡者隆·米勒關于“全人的基本要素”(智力,情感,身體,社會,審美,精神)的研究以及馬克思關于教育的論述等思想。
(三)注重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也叫做“體驗學習”“體驗性學習”,是一種與時俱進、實用的教育方法。體驗學習理論把學習看作是結合了體驗、感知、認知與行為四個方面整和統(tǒng)一的過程。
學習者要進行有效的學習,需要具備四種不同的能力——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和行動應用。也就是說,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之中,學生能充分地、開放地以及沒有偏見地參與到新的經驗中去,從多種角度去反思觀察他們的體驗、形成概念,結合他們的觀察而形成邏輯語言理論,最后使用這些理論來作出決定并解決問題。而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可以塑造正直的身心,體會做人做事的正面態(tài)度與方法,培養(yǎng)專注、沉穩(wěn)、堅毅、果斷、反省和勇于承擔之品格,從而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三、全人教育的優(yōu)勢
(一)課程體系涉及面廣
全人教育課程體系涉及面廣,包括語文學習、電腦知識、體育運動,以及職業(yè)素質、道德修養(yǎng)的學習與培養(yǎng)。全人教育注重青年大學生多元發(fā)展,讓學生學習必備的生活技能,成為全面的專才。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主要以學科及就業(yè)為導向,過多側重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導致青年大學生往往只掌握一門學科知識,對其他相關學科或領域的知識一無所知或無從得知。
(二)教學模式多樣
全人教育主張整個教育過程都是動態(tài)的,是在師生互動中建構起來的教學內容。全人教育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還體現(xiàn)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首先,校園主題文化活動可以體現(xiàn)出全人教育的理念。大學校園通過多彩的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交流能力、就業(yè)能力等,幫助學生在課堂以外全面提升個人素質。最后,學生社團活動可以體現(xiàn)出全人教育的理念。
(三)考核方式貫穿始終
全人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改變過去“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方式,而采取持續(xù)評估的考核方式。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中,并不是以考試成績?yōu)槲ㄒ粯藴实?,而是以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實際生活體驗為標準。但在目前高等院校教師與學生缺乏溝通的情況下,教師往往以考試成績作為標準來評價學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中,應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業(yè)務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管理能力,
四、通過情緒智能課程實現(xiàn)全人目標
(一)從育人維度來看,情緒智能課程屬于“情育”和“群育”維度。
全人教育的情緒智能課程有兩大特點:一是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并重,除了學習情緒管理的相關知識,還特別注重親身的體驗和實際的修習;二是中西結合,既借用西方現(xiàn)代科學心理學的成果,也融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
(二)“認識你自己”和完成VIA測試(24種人格力量測試)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臘的神廟墻上也有“認識你自己”的訓誡,可見自我覺知的重要性。學生需要將自我評價的優(yōu)缺點與綜合7個人(親戚朋友、同學等)對自己反饋的優(yōu)缺點寫下米。VIA測試是一項簡單的自我評估,學生經過測試之后需要將前分數(shù)最高和最低的5項紀錄下來,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
(三)每天記錄3件“好事”,即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古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今有情緒智能課程“三件好事”?!叭檬隆笔乔榫w智能課程非常重要的一項練習。學生在一個月后就會有記錄90件“好事”,重點不在于發(fā)生了哪些好事,而是使學生反思: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好事?如何讓這樣的“好事”更多的發(fā)生?如此每天堅持記錄反省,強化積極的情緒和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覺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久而久之,必有增益。
參考文獻
[1]劉寶存.全人教育思潮的興起與教育目標的轉變[J].比較教育研究,2004(09):17-22.
[2]唐少清.全人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較[J].社會科學家,2014(12):110-118.
[3]侯長林,羅靜,鄭國桂.雅斯貝爾斯大學整全人教育思想探討[J].教育探索,2016(01):17-21.
[4]徐淑猛.小原國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