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
(遼寧省鐵嶺市婦嬰醫(yī)院口腔科,遼寧鐵嶺 112000)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科常見疾病之一,是指牙齒根尖部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病變,多發(fā)于小兒[1]。臨床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患牙會有咀嚼不適或咀嚼無力的癥狀,嚴重時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感,損傷牙齦,出現(xiàn)頜面部腫脹,甚至發(fā)熱等全身癥狀。若早期無法得到及時治療,會對患兒恒牙發(fā)育甚至消化系統(tǒng)造成一定影響。目前,根管填充為治療該類疾病的有效手段,且不同填充材料對療效的影響存在差異[2-3]?;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戓槍π喝檠缆愿庵苎追謩e采取碘仿氧化鋅糊劑與Vitapex糊劑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小兒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兒83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1)。對照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2~7歲,平均年齡(4.73±1.19)歲;側(cè)切牙17例,上頜中切牙19例,上下頜尖牙6例。觀察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3~7歲,平均年齡(4.71±1.17)歲;側(cè)切牙16例,上頜中切牙20例,上下頜尖牙5例。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兩組患兒均符合《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4]相關(guān)診斷標準,且X線片檢查根尖存在不同骨質(zhì)破壞;所有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免疫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中途無法隨訪者。
1.3 方法根管治療前對兩組患兒進行X線照射,了解患兒根尖骨質(zhì)具體破損情況,進行髓腔預備,常規(guī)開髓應選擇最粗大根管進行,將髓頂去除,清理壞死組織,操作者應注意預備根管長度不得超根尖孔;隨后使用0.9%氯化鈉溶液與3%氧化氫進行交替沖洗并擦干;選擇合適拔髓針檢查根管口,隨后順根管壁慢慢插入直至1/3根尖處,拔髓針旋轉(zhuǎn)1圈再直線拔出,為防止操作中超出根尖孔,檢查測量根管長度應較工作時長2.5 mm,且根管擴大至30號,最后將根管沖洗干凈并擦干,用暫封王暫封;1周后復診,若患兒患牙無滲出、扣痛等異?,F(xiàn)象,則取出暫封,進行根管治療。
1.3.1 對照組采用碘仿氧化鋅糊劑進行填充:使用擴大針將碘仿氧化鋅糊劑反復填于根管內(nèi),待根管充滿后拔出,確認無任何糊劑溢出現(xiàn)象加充牙膠尖。
1.3.2 觀察組采取Vitapex糊劑進行填充。使用注射器前端靠近根管內(nèi)近根尖4/5處,緩慢且均勻?qū)itapex糊劑注入,注意控制加壓,防止加壓過大根充后引起腫脹;注入時同時抽提注射劑,根管充滿后拔出,最終確認無任何糊劑溢出現(xiàn)象加充牙膠尖。治療后進行3個月隨訪。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疼痛程度及3個月后成功率。①療效:治療1個月后,通過X線片判斷標準對兩組患兒充填質(zhì)量進行評價,適充:根尖與根充材料距離≤2 mm,且根充物緊密無縫隙;欠充:根尖密封不嚴密或根尖與根充材料距離>2 mm;超充:根充物部分超出根尖。有效率=適充/總例數(shù)×100%;②疼痛程度:應用VAS疼痛評分對患兒治療1周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無痛為0分;1~3分為輕微疼痛;4~6分為疼痛,影響睡眠,但尚可忍受;7~10分為劇烈疼痛,無法忍受;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③成功率:用X線片對患兒乳牙恢復情況進行檢查,成功:根尖無跳痛、扣痛,且咬合時無痛感表現(xiàn),恢復咀嚼功能;失敗:根尖有間接性跳痛、扣痛表現(xiàn),且咬合時有痛感,咀嚼功能未徹底恢復。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2%,高于對照組的7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個月后,兩組VA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42)觀察組(n=41)t值P值治療前6.82±2.14 6.85±2.21 0.063 0.950治療后2.67±0.96 1.12±0.48 9.268 0.000 t值11.469 16.224 P值0.000 0.000
2.3 兩組治療成功率比較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成功32例(76.19%),失敗10例(23.81%);觀 察 組成 功39例(95.12%),失敗2例(4.88%)。兩組治療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12,P=0.014)。
小兒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是由于患兒牙齒蛀牙未及時治療,細菌感染后引起牙髓炎,而牙髓炎進一步往根尖發(fā)展,從而引起根尖周圍炎癥。臨床表現(xiàn)為牙槽骨遭到破壞和根尖肉芽組織形成,因早期不易發(fā)覺,導致疾病發(fā)展至晚期,引起劇烈疼痛,使患兒咀嚼食物時不用疼痛的一側(cè)咀嚼食物,持續(xù)發(fā)展會導致臉部發(fā)育不對稱,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此外,根尖周炎還可能侵犯恒牙胚,引起恒牙者畸形或發(fā)育不全,甚至出現(xiàn)牙齒無法正常萌出,影響口腔健康[5-6]。根管治療是目前根尖周炎首選治療手段,通過取出壞死的牙髓組織及感染的牙本質(zhì),為根尖周組織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以促進其恢復正常功能[7]。
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根管填充材料為根管成功與否及預后的關(guān)鍵[8]?;純阂蚰挲g限制,配合度差,且疼痛耐受性較低,外加乳牙有生理性吸收的特性,因此,選擇填充材料時應具備組織相容性好、安全性高、效果明顯、易操作等特點。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3個月后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Vitapex糊劑相較于碘仿氧化鋅糊劑治療小兒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療效更顯著,且疼痛程度較低,遠期治療療效更高。分析原因為,碘仿氧化鋅糊劑具有一定殺菌、抗感染作用,但治療操作時間較長,治療時需反復輸送,患兒配合度差。且為方便治療,需將根管擴大,因此,無法掌握后期根管填充的嚴密性。另外,碘仿氧化鋅糊劑相容性較差,可能會引起乳牙滯留,使糊劑無法完全吸收。而Vitapex糊劑易操作,且滲透性、流動性及相容性較好,治療時利于充填壓力,能使糊劑隨根管注射各個部位,嚴密貼合根管壁,作用于病灶。此外,細菌感染會導致根尖周炎炎癥的加重,加劇疼痛感,而Vitapex糊劑中碘仿具有較好的殺菌、防感染作用,使根管內(nèi)炎性減少滲出,還能使炎癥所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zhì)發(fā)生中和作用,進而一定程度上減輕患兒牙體疼痛現(xiàn)象,使肉芽組織生長,促進愈合[9-10]。
綜上所述,Vitapex糊劑較碘仿氧化鋅糊劑治療小兒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療效顯著,且能減輕患兒疼痛程度,遠期治療成功率更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