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修磊
(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醫(yī)院骨科,新疆阿拉爾 843300)
胸腰椎骨折是臨床骨科常見疾病,治療難度較大,且會對患者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如何提高其臨床手術療效已成為醫(yī)學骨科研究的重點[1]。以往針對此類骨折常采取傳統(tǒng)切開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手術進行治療,能恢復骨折生理曲線及椎體高度,但該手術操作過程需通過椎體正中的方式入路,易損傷椎體周圍軟組織,加之手術切口長、出血量大,因此,患者疼痛程度較高,易引發(fā)諸多并發(fā)癥[2]。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技術不斷運用于臨床各疾病治療中,能可視情況下進行手術操作,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優(yōu)勢[3]?;诖?,本研究旨在探討微創(chuàng)經(jīng)皮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MIPPSO)、傳統(tǒng)切開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治療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9.75±8.49)歲;病因:交通事故13例,重物砸傷7例,其他10例。觀察組男22例,女8例;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39.61±8.53)歲;病因:交通事故14例,重物砸傷9例,其他7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TLICS[4](胸腰椎損傷程度評分)3~5分;臨床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均完整;受傷至手術時間<7 d。排除標準:骨質(zhì)疏松癥者;病理性骨折者;無法隨訪者。
1.3 方法
1.3.1 觀察組實施MIPPSO手術:患者取俯臥位,行全麻插管后,通過C型臂X線機觀察,對骨折椎體上下端相鄰椎體椎弓根部進行定位,隨后選取4個椎弓根為中心,行縱切口1.2~1.5 cm,依次將皮膚、皮下組織以及深筋膜切開,然后將最長肌與多裂肌間隙鈍性分離至橫突、關節(jié)突處。在X線輔助下,于椎弓根投影外緣將穿刺針刺入,針尖往外偏約15°,至椎體內(nèi)側至骨質(zhì)內(nèi)穿刺約3 cm,隨后采用X線透視對穿刺針尖進行觀察,確保其處于椎弓根投影范圍內(nèi),但未到達內(nèi)側皮質(zhì);然后應用X線側位對終板平行及穿刺針進行調(diào)整,直至穿刺于椎體內(nèi),隨后將內(nèi)芯拔出,將導絲置入,拔出穿刺針;采取上述同樣方式將3根導絲置入,通過導絲將保護套管、擴大管分別導入;使用中空絲攻將釘?shù)罃U大,隨后經(jīng)導絲置入椎弓根釘,然后抽出導絲;通過X線機對內(nèi)固定進行觀察,滿意后將置棒器經(jīng)皮下組織安裝,并依次將其放置于上椎弓根與下椎弓根螺釘槽內(nèi),擰緊固定螺帽;最后于X線透視下將骨折椎骨進行復位,直至椎體高度滿意后,緊固所有螺帽,縫合切口。
1.3.2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切開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手術:術區(qū)消毒鋪巾后,患者體位及麻醉方式同觀察組,以克氏針將切口點進行標記;于C型臂X線機觀察下將骨折椎骨定位,采取后正中方式入路,將皮膚、皮下組織依次切開,將椎旁肌鈍性剝離;操作者目視下用克氏針對暴露進針點定位,隨后依次放置椎弓根螺釘,同時固定胸椎骨折端生理曲度符合的椎弓根螺釘、預彎棒;將椎弓根釘螺帽擰緊,并撐開椎弓根釘,便于骨折處復位;最后復位骨折椎間隙、椎體至正常高度,擰緊并固定釘棒,留置引流管后包扎切口。
1.4 觀察指標術中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傷口引流量、住院時間;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對兩組患者術后1、6及12周疼痛情況進行評估,0分為無疼痛,10分為劇烈疼痛。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傷口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值P值手術時間(min)81.35±11.84 84.24±12.61 0.915 0.364術中出血量(mL)279.71±76.54 80.64±20.35 13.767 0.000切口長度(mm)147.56±6.04 38.63±4.51 79.150 0.000傷口引流量(mL)227.81±77.34 30.58±16.85 13.648 0.000住院時間(d)13.38±3.14 10.03±2.69 4.438 0.000
2.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術后1、6、12周,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scores)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scores)
組別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值P值術后1周4.09±0.67 3.73±0.60 2.192 0.032術后6周2.97±0.53 2.55±0.47 3.248 0.002術后12周2.09±0.32 1.91±0.29 2.283 0.026
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化的不斷發(fā)展,因意外致胸腰椎骨折患者數(shù)量也不斷增加。保守治療需長時間臥床,不僅治療時間較長,且并發(fā)癥較多,因此,患者多采取手術治療[5]。以往臨床針對該類骨折多實施傳統(tǒng)切開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手術手段,療效較顯著,但該手術過程中對患者腰椎斷骨處軟組織有較大損傷,且切口大,極易引發(fā)感染等并發(fā)癥,預后較差。有研究[6-7]表明,患者骨折愈合后易出現(xiàn)腰背僵硬、無力或酸痛的現(xiàn)象。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MIPPSO已廣泛用于脊椎骨折手術治療中,且療效顯著。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傷口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1、6、12周,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于胸椎骨折患者實施MIPPSO手術,無需剝離過多肌肉,切口較小,能減少術中對軟組織的損傷,進而降低出血量,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原因為,傳統(tǒng)切開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手術操作時需大面積剝離肌肉,導致肌肉受到高強度、大面積損傷;且術中需長時間對肌肉進行擠壓、牽拉、切開等操作,術后易導致患者肌肉活動韌性衰減;另外切開肌肉后易引發(fā)水腫,導致神經(jīng)信號發(fā)生傳導障礙;且拔管時受刺激引起疼痛的炎癥反應;也是該術式引發(fā)患者遠期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8-9]。而MIPPSO手術無需剝離過多肌肉、橫突及關節(jié)突,一定程度減輕了對軟組織的損傷,避免對患者造成腰背疼痛等癥狀[10]。MIPPSO手術的優(yōu)勢在于,能在可視情況下進行手術,采取多椎體同時置釘,能有效防止術中大量出血現(xiàn)象;且術后無需置引流管,進一步減少感染的發(fā)生,也避免了患者拔管時的疼痛;此外,手術實施肌間操作,筋膜以及肌纖維受損程度小,因此,能降低患者術后疼痛,促進骨折恢復[11-12]。
綜上所述,胸腰椎骨折患者實施MIPPSO手術的療效較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更顯著,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優(yōu)勢,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緩解疼痛程度,促進骨折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