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琴 高 萍 戴富明*
(1上海市金山區(qū)朱涇鎮(zhèn)農業(yè)農村服務中心,上海 201599;2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上海 201403)
稻瘟病是水稻生產上危害嚴重的一種真菌性病害,該病害由稻瘟病病菌侵染所致[1],在水稻整個生長周期內均可發(fā)生,在上海地區(qū)常見的為葉瘟病、穗瘟病,其中,穗瘟病在上海地區(qū)的發(fā)生最嚴重,造成的損失也較大[2-3]。近年來,隨著水稻銷售由稻谷向品牌大米轉變,優(yōu)質水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然而很多優(yōu)質水稻品種不抗稻瘟病,從而導致稻瘟病在優(yōu)質水稻生產上的發(fā)生日趨嚴重。目前,藥劑防治仍是水稻生產上防治稻瘟病的普遍選擇,但是,符合水稻綠色認證且可用于防治稻瘟病的藥劑僅有10余種,存在藥劑選擇短缺和藥劑再評價的問題。鑒于此,現根據上海市金山區(qū)朱涇鎮(zhèn)的水稻實際生產情況,并結合水稻綠色認證允許使用的農藥種類,筆者測定了嘧菌酯、戊唑醇、甲基硫菌靈、春雷霉素4種殺菌劑對水稻稻瘟病病菌的室內毒力作用,以期為朱涇鎮(zhèn)的水稻綠色生產提供技術支持。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菌株分別為2019-423、2019-803、2019-924(于2019年在上海市金山區(qū)朱涇鎮(zhèn)水稻種植區(qū)采集的穗頸瘟標樣,并分離稻瘟病有效單孢菌株),由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植物病理課題組提供。
供試藥劑為98%嘧菌酯原藥(京博農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7%戊唑醇原藥(上海生農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提供)、70%春雷霉素原藥(河北嘉博農業(yè)有限公司提供)、97%甲基硫菌靈原藥(上海悅聯(lián)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嘧菌酯用二甲基亞砜配制成濃度為10 000 μg/mL的母液,春雷霉素用無菌水配制成濃度為10 000 μg/mL的母液,戊唑醇和甲基硫菌靈用丙醇配置成濃度為10 000 μg/mL的母液,母液均保存于4 ℃下備用。
采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PDA),其配方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粉20 g,加無菌水定容至1 L,于121 ℃下高溫、高壓滅菌20 min。
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抑制法進行毒力測定[4-5]。具體方法為:在28℃下,在培養(yǎng)7 d的菌落邊緣,取直徑為7 mm的菌餅,分別接種到4種殺菌劑母液的含藥平板中央,以各自配置母液的溶劑作為空白對照(CK),于28℃黑暗倒置培養(yǎng)。待空白對照培養(yǎng)皿中的菌落長到接近培養(yǎng)皿的邊緣時,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每個菌落測量2次,取平均值,然后計算菌絲生長平均抑制率。
計算公式:菌絲生長抑制率 = [(對照菌落直徑-處理菌餅直徑) ÷ (對照菌落直徑-接菌菌餅直徑)]×100%。
在藥劑濃度對數值(X)與抑制率值(Y)之間進行線性回歸分析,求出毒力回歸方程(Y=a+bX)和相關系數(R),繼而求出有效抑制中濃度(EC50)。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出EC50和毒力回歸方程。
由表1可知,4種殺菌劑對水稻稻瘟病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嘧菌酯對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強,對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分別為 0.24、0.33、0.08 μ g/mL,EC50均值為0.22 μg/mL;戊唑醇對水稻稻瘟病的抑菌效果次之,EC50分別為0.01、0.67、0.11 μg/mL,EC50均值為0.26 μg/mL;甲基硫菌靈對水稻稻瘟病的抑菌效果較弱,EC50分別為3.86、2.85、2.96 μ g/mL,EC50均值為3.22 μ g/mL;生物農藥春雷霉素對水稻稻瘟病的抑菌效果最弱,EC50分別為 199.20、81.54、96.67 μ g/mL,EC50均值為125.80 μg/mL。
表1 4種殺菌劑對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毒力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嘧菌酯和戊唑醇對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抑菌效果較強,對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毒力較高;生物藥劑春雷霉素對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弱,對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毒力最低。鑒于水稻稻瘟病一旦發(fā)生,即會造成水稻產量下降,從而直接影響到水稻的經濟效益,故在防治水稻稻瘟病藥劑的選擇和使用上,一定要做到準確、及時。因此,建議后續(xù)對上述4種殺菌劑的田間藥效試驗進行進一步評價,以期篩選出水稻生產上防治稻瘟病的適宜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