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劉紅建
(陜西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陜西 西安 710005)
腦卒中屬于急性腦血管意外,在腦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目前臨床對于腦梗死主要采用西藥進行治療,但長期服用西藥會給病患帶來明顯不良反應,還會對其肝腎功能造成損傷,從而降低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1]。本文主要探討腦梗死恢復期病患實施針灸、中藥以及康復綜合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收的腦梗死患者82例,采取隨機數(shù)字排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各41例。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病患中,男性例數(shù)依次是23:22、女性例數(shù)依次是18:19;年齡平均值依次為(66.39±5.12)歲、(66.45±5.21)歲;病程平均值依次為(1.25±0.21)年、(1.30±0.25)年。納入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2];均處于疾病恢復期;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已排除機體肝腎功能有明顯異常者;腦梗死急性發(fā)作期病患[3];同時進行其他治療者;病患存在嚴重精神功能障礙,無法正常進行言語交流者。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關檢查,常規(guī)組患者予以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d)基礎治療,同時采用針灸方式進行治療,選擇太沖穴、環(huán)跳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解溪穴、手三里穴、合谷穴以及曲池穴等,同時依據(jù)病患不同后遺癥配合相應穴位,失語病患添加啞門穴;下肢功能障礙者添加太溪穴、三陰交穴等;面癱病患添加魚腰穴、地倉穴以及頰車穴。采用平補平瀉手法進行針灸治療,施針后保留30 min,1次/d。實驗組患者予以針灸、中藥以及康復綜合治療。針灸治療:在上肢部位經外關穴向內關穴進行針刺,針刺深度在1~1.5寸之間;經曲池穴向少海穴刺入,針刺深度在3~4寸之間。下肢部位經陽陵泉穴向陰陵泉穴進行針刺,針刺深度在3~4寸之間;經太白穴向束骨穴水平刺入,針刺深度在2.6~3寸之間;經交信穴向跗陽穴傾斜45°刺入,針刺深度在2.5~3寸之間。針刺后均留針30 min,1次/d,在留針時可進行提插捻轉,行針1次,時間在2~3 min。中藥治療:予以病患培元通腦膠囊(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0.6 g/粒,國藥準字Z20000022)口服治療,3次/d,3粒/次。采用Burmrstrom階段分期法,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定:1級無隨意運動;2級引出聯(lián)合反應及共同運動;3級隨意出現(xiàn)共同運動;4級共同運動模式打破,有分離運動出現(xiàn);5級肌張力逐漸恢復,可進行精細運動;6級運動功能接近正常水平,速度及準確性比健側稍差。結合患者評估結果,實施相應的康復干預措施。1~2級:在健側肢體活動時予以一定阻力,刺激患側肢體發(fā)生聯(lián)合反應,或者引起共同運動;3級:在病患實施日?;顒油瑫r指導其開展屈伸運動和訓練;4級:對病患實施中醫(yī)康復按摩的同時,結合抗痙攣手法,強化并引出分離運動;5~6級:指導病患實施主動運動,另外還需開展速度鍛煉,需繼續(xù)實施抗痙攣手法干預。每組病患均連續(xù)干預3個月。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NIHSS量表[4]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估,總分45分,得分越高則代表病患病情越嚴重。分別于干預前后使用FMA量表[5]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實施評估,滿分100分,得分越低則代表病患運動功能越差。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SF-36量表[6]對每組病患生活質量水平實施評估,得分越高則代表病患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干預前,兩組NIHSS、FMA、SF-36評分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均>0.05);干預后,常規(guī)組NIHSS評分高于實驗組,F(xiàn)MA評分低于實驗組,SF-36評分低于實驗組(t=10.096、8.329、5.820,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評分的比較分]
曾德毅等[7]的研究顯示,對腦梗死病患采用針灸、康復和益氣活血方進行治療,干預后病患NIHSS、FMA得分均明顯優(yōu)于單一針灸的患者。因此其認為對腦梗死病患實施針灸、康復以及中藥治療,可改善病患神經功能以及肢體運動功能,發(fā)揮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病患NIHSS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P<0.05);FMA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SP-36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分析結果可知,中醫(yī)強調整體觀念,其認為當局部臟器功能發(fā)生異常后,可能會使得機體各項機能均出現(xiàn)改變。而對于腦卒中病患而言,其病變部位在顱內,可出現(xiàn)肢體以及神智等異常情況。通過實施針灸治療,對相應穴位進行刺激,可擴張病患血管,提升腦部血液供應量,進而促進腦組織代謝。通過使用培元通腦膠囊,其中含有炙甘草、茯苓、炒山楂、地龍、燙水蛭、全蝎、赤芍、肉桂、酒制肉蓯蓉、鹿茸、醋制龜甲、天冬、熟地黃以及制何首烏,可發(fā)揮益腎填精、熄風通絡效果[8]。用藥后可改善病患血液黏度,避免血栓形成,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在對病患運動功能實施評估后,依據(jù)其運動功能情況實施相應的康復干預,使病患能夠得到持續(xù)、有效的功能鍛煉指導,促使病患肢體運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將上述三種干預措施進行聯(lián)合使用,一方面可促進損傷的腦神經恢復,另一方面還可促進病患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從而顯著提升其生活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