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珍 楊志超
【摘 要】目的:分析以低位水囊引產術引產高危足月妊娠孕婦的相關護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高危足月妊娠孕婦共計80例,均實施低位水囊引產術,以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40,行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n=40,行全程護理)。對比分析兩組自然分娩率與引產成功率。結果:自然分娩率與引產成功率與對照組作比較,觀察組均顯著較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危足月妊娠孕婦行低位水囊引產術,并接受全程護理的效果顯著,提升了自然分娩率與引產成功率,保障了孕婦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低位水囊引產術;高危足月妊娠孕婦;護理干預;自然分娩
低位水囊引產術屬于一種常用引產方式,為提升引產成功率,需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1]。本研究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從我院選取80例接受低位水囊引產術的高危足月妊娠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對相關護理措施和護理效果予以了探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高危足月妊娠孕婦共計80例,均實施低位水囊引產術,運用隨機數表法對其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n=40,行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n=40,行全程護理)。對照組,年齡21歲~39歲,平均年齡(28.6±5.41)歲,初產婦23例、經產婦17例;觀察組,年齡20歲~38歲,平均年齡(26.9±5.33)歲,初產婦22例、經產婦18例。兩組比較年齡、妊娠次數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所有研究對象均實施低位水囊引產術。
1.2.2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篇幅受限不贅述;觀察組行全程護理,具體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術前護理。由于孕婦普遍對低位水囊引產術不具備充分的認識,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要求護理人員積極與孕婦展開溝通,詳細告知相關操作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從而提升患者的手術配合度。(2)術中護理。在孕婦接受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全程陪護,詳細介紹各項操作步驟,促使孕婦對水囊放置具備足夠的了解。其次,對孕婦的腹部予以撫摸,觀察子宮張力與胎位,尤其注重上水囊需告訴孕婦最新的好消息,以緩解緊張情緒。此外,在實施低位水囊引產術的過程中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并注意動作輕柔,避免導致胎膜早剝。(3)術后護理。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予以觀察,每間隔1小時監(jiān)測一次胎心,在子宮出現規(guī)律性搜索后實施電子監(jiān)護檢查。與此同時,給予一定的飲食指導,密切觀察患者血糖變化情況。(4)并發(fā)癥護理。感染:術后需對孕婦的體溫予以監(jiān)測,在出現寒戰(zhàn)或發(fā)了臨床癥狀時,需及時告知相關責任醫(yī)師。但體溫超過38℃以上時,及時取出水囊,并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胎膜早剝:當放入水囊后孕婦出現突發(fā)腹痛,并有頭暈、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的情況下,需及時確診患者臨床狀況。若臨床癥狀不顯著,則需應用B超或實驗室檢查確診,確診后第一時間終止妊娠,防止發(fā)生嚴重后果[2]。
1.3 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自然分娩率與引產成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自然分娩率與引產成功率與對照組作比較,觀察組均顯著較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于高危足月妊娠孕婦而言,需細致評估孕婦的實際情況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引產方法。低位水囊引產術屬于一種運用水機械性擴張宮頸的引產措施,能夠促使宮頸成熟,繼而提升引產成功率,為進一步提升低位水囊引產術的引產成功率,需在應用低位水囊引產術的過程中積極配合應用護理干預措施[3]。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自然分娩率與引產成功率與對照組作比較,觀察組均顯著較高,分析原因:全程護理分別從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以及并發(fā)癥方面入手,其中術前護理通過積極與患者溝通,提升了孕婦對低位水囊引產術的認知程度,改善了緊張心理狀態(tài),并做好了相關準備工作。術中護理通過及時告知孕婦手術進展情況,并通過鼓勵表揚等多種方式緩解了孕婦的緊張感,同時堅持運用無菌操作,降低了發(fā)生感染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高危足月妊娠孕婦行低位水囊引產術,并接受全程護理的效果顯著,提升了自然分娩率與引產成功率,保障了孕婦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冰.低位水囊引產術在高危足月妊娠孕婦中引產效果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12):251-252.
[2] 陸芬芳,蘇修宇.低位水囊引產術在高危足月妊娠孕婦中引產效果的觀察及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1):141.
[3] 卜香蘭,孟凡宇.低位水囊引產術在高危足月妊娠孕婦中的引產效果及護理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20,20(4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