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臨安詩壇交游對楊萬里淳熙后期詩歌的塑造與影響

        2021-10-09 04:26:28王欣悅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王欣悅

        (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5)

        楊萬里交游廣,詩名盛,行在臨安與家鄉(xiāng)江西吉水附近是其交游酬唱集中、頻繁的兩個區(qū)域。而以往研究重點一在“誠齋體”,二在使北紀行詩,對于其臨安創(chuàng)作尚關注不夠(1)楊萬里與臨安之關系的直接研究目前似只有一篇:何兆泉的著作《南宋名人與臨安》第五章《楊萬里與臨安》(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125頁)。此外,朱連華的博士論文《楊萬里詩風演變研究》第三章第三節(jié)《<朝天集>的詩風演變》、第四章第二節(jié)《<朝天續(xù)集>的詩風演變》,分別論述了楊萬里立朝時期幾種不同詩風的創(chuàng)作風貌及演變趨勢,對本文提供了一定參照(西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第89-99頁、第108-116頁)。。楊萬里一生至少七次赴杭,以“三度立朝”中后面兩次的詩作更為豐富、重要,本文所說的“臨安詩壇”也就特限于詩人二、三度立朝的淳熙十一年(1184)十月至十五年(1188)春、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至紹熙元年(1190)十一月,詩作分別收錄于《朝天集》《朝天續(xù)集》。相對于家鄉(xiāng),臨安作為南宋行在乃人才輻輳之地,在朝搢紳及四方流寓文士因各種原因聚集于此、彼此來往。從交游對象、場合及酬唱內容來看,這短短幾年的臨安詩壇交游對詩人也就有著獨特的影響與意義,表現在其詩歌書寫姿態(tài)、詩體選擇、詩集傳播與詩壇地位等多重方面,由此可以窺知中興時期臨安詩壇的文學生態(tài)背景下,楊萬里詩歌成就得到官方詩壇的認可與接受、詩壇主流地位得以鞏固的內在因素。

        一、從“戊戌三朝”的詩學“自悟”到淳熙后期的臨安交游

        據《誠齋荊溪集序》自述,淳熙五年(1178)“戊戌三朝”是其詩風的重要轉關:“是日即作詩,忽若有悟”,“則瀏瀏焉無復前日之軋軋矣”,“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1](P3260)。這一“忽若有悟”的過程成為“誠齋體”取得重要突破的標志,在創(chuàng)作上以自然景物為靈感與詩料、自然活潑的詩風、生動詼諧的理趣與主觀色彩等,并集中表現在大量七絕這一短小精悍的詩體,前人已有較多論述??梢姡?、三度立朝的《朝天》二集之前,楊萬里就已經具有相當自覺的詩學意識、取得很大的藝術突破,在當時詩壇已占一席之地。并且,這種創(chuàng)作狀態(tài)貫穿了詩人此后的一生創(chuàng)作,除了《江湖集》的創(chuàng)作風貌及詩學思想未成系統(tǒng)之外,自《荊溪集》開始的八部詩集對上述特征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與呈現??梢哉f,“戊戌三朝”詩學“自悟”所帶來的敏捷詩思、自覺的詩學意識、激增的創(chuàng)作數量、不斷推進的創(chuàng)作高潮,都為《朝天》二集中的大量交游酬唱奠定了主觀上的詩學基礎。

        淳熙后期兩次立朝、居杭的生涯中,楊萬里結交了廣泛的士人群體?!督匪章∨d、乾道年間的來杭詩作僅數十首,但交游詩比例很高,詩人交游與臨安詩壇的關系已略露端倪。而至淳熙后期,《朝天集》517首詩作中的交游詩就占65%左右;《朝天續(xù)集》除去兩次使北的紀行、交游詩,發(fā)生于臨安的詩歌酬唱也與《朝天集》別無二致。這兩次立朝在臨安所作交游詩共420余首,有過詩歌酬唱、且留有姓名的交游者120余人??偟目磥?,臨安的這些酬唱對象可分兩類,一是以臨安朝廷官員人數最多,身份多見載于《宋史》《宋會要輯稿》《南宋館閣續(xù)錄》等,主要有尤袤、周頡、丘崈、沈揆、顏師魯、袁說友、姜特立等。有的雖然今天少有作品存世,但當時卻也頗擅交游酬唱、享有不同程度的詩名,如尤袤為“中興四大家”之一,與政壇、詩壇諸賢多有往來,兼具詩名與吏能;周頡曾“與楊萬里、程大昌、洪邁諸賢《倡酬詩》二卷”[1](P1760),又“右正言鄭丙、丞相史浩、詹事沈樞、尚書汪大猷,與頡為同年進士,紹熙末皆退休于二浙,詩筒酬倡,人競傳之”[1](P977),紹熙年間楊萬里為致仕歸鄉(xiāng)的周頡寄詩曰“詩酒如今誰主盟?須還酣賦老先生”(《寄題周元吉左司山居三詠》其一)[1](P1758),就可見其為官時在詩壇交游唱和中的不俗地位。有研究者指出,楊詩關涉的交游對象中,官員和進士分別約占交游對象總體的1/2和1/3之多[2](P4),符合臨安詩壇朝廷官員文人的普遍身份,故可以推斷這一比例在立朝時應會更高,與居家時期交游對象以家族、同鄉(xiāng)和地方官員為主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另一類則是政治地位不顯但詩藝頗高的詩壇名家,例如陸游只淳熙十五(1188)、十六年(1189)擔任朝廷官員一年余,長期任職地方、不被朝廷重用,政名遠落于詩名;任職臨安通判多年的張镃則能詩擅詞、湖山歌舞,在南湖別業(yè)舉辦的經常性雅集活動成為臨安各類士人交游酬唱的平臺。

        楊萬里與上述士人群體的詩歌酬唱,在特定交游場合展示出一定的公共姿態(tài)傾向,并充分利用七言律詩詩體形式上的交際應酬功能、使之成為他交游酬唱的首選詩體,這都在很大程度上逸出此前的“誠齋體”風貌,不僅揭示了更為生動、豐富的詩壇交游內涵,更能說明臨安詩壇交游對于楊萬里詩歌創(chuàng)作的多重塑造、對其詩壇聲望的重要影響。

        二、寫作傾向:公共姿態(tài)、公共場景的展示

        “誠齋體”大多是從自然景物獲取素材和靈感,從“景”中悟“理”,如《荊溪集》《西歸集》《南海集》中絕大部分詩作,正所謂“松江是物皆詩料,蘭槳穿湖即水仙。將取垂虹亭上景,都歸卻月觀中篇”(《過太湖石塘三首》其三)[1](P1442)。而當楊萬里因職務所需游走于臨安官場間,交游酬唱的創(chuàng)作動因、內容、性質則是關于“人事”,即使題材上的“詠物”、“詠景”,客觀創(chuàng)作緣由依然是與他人互動。同時,任職朝中的身份關系較少純粹的私人友誼,有時也使其采取一種公共化、外向化書寫姿態(tài)(2)一般所言文學書寫中“公共化”、“私人化”的劃分只是相對而言?!肮不币环矫嬷赣嘘P國事、政事、君事、公事等題材內容,或呈現出宏大主題色彩;另一方面創(chuàng)作姿態(tài)是公開的而非私密的,作品可能面向某些特定的群體與對象。而“私人化”,一方面指題材內容的日常化、生活化,另一方面則指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個人化、私密化,作品只在特定親密友人間傳遞,甚至是完全寫給自己的“獨吟”。:或呈現某種程度的宏大主題色彩,或面向某些特定的群體與對象。《朝天》二集中應制、題跋、官場送別、同游雅集等交游詩就在不同程度上帶有這一寫作傾向,不同于“誠齋體”相對日?;⑸罨?、個人化的書寫。

        淳熙十二年(1185)、十三年(1186)楊萬里任東宮侍讀,親侍御前,所創(chuàng)作慶賀朝廷典禮、皇家生辰及節(jié)日的應制詩無疑是創(chuàng)作姿態(tài)公共化、官方化程度最高的一類?!吨x皇太子三月十九日召宴榮觀堂,頒賜金杯襭羅》以集中精煉的筆墨具現了太子侍宴中賜書賜物兩重恩典的隆重場面,“玉唾銀鉤看落筆,繡袍金碗拜盈箱”[1](P1012),上句說太子為侍宴榮臣葛邲、余端禮、沈揆、尤袤等賜御書齋名,賜楊萬里“誠齋”二字,下句則指為諸臣頒賜“金杯襭羅”?!栋嫌鶗\齋二大字》對太子乘興揮毫落筆“雅健相若,精神飛動”[1](P3752)的回憶,《謝皇太子頒賜誠齋二字箋》《謝皇太子令侍宴榮觀堂箋》對所賜“玉字寶書”[1](P2374)“香羅疊雪”“醉椀揮金”[1](P2376)的描摹,可視為對詩中頸聯這兩個細節(jié)的注腳,而這短短五十六字就既呈現出盛典公文《謝皇太子令侍宴榮觀堂箋》恭敬典重的書寫體式與風格,體現了其端正的公共書寫姿態(tài),也融注了詩歌本身的詩意化、凝練化特點。又如淳熙十二年(1185)朝廷祭祀天地大典中代人所作的《代賀郊祀慶成二首》、唱和他人的《和周元吉左司郊祀慶成韻》和紹熙元年(1190)聞喜宴的《和御制瓊林宴賜進士余復等詩》,雍容典雅的詩風及姿態(tài)亦是如此。應制書寫中的公共化姿態(tài)還體現在詩人對皇家的歌頌上,作為東宮侍讀官的楊萬里連續(xù)三年創(chuàng)作《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組詩、兩年創(chuàng)作《賀皇孫平陽郡王十月十九日生辰》詩,也可以展現其恭正的侍御姿態(tài)與寫作方式。如淳熙十三年(1186)“天意分明昌宋德,誕辰三世總丁年”[1](P1047),暗指高、孝、光三帝分別出生在丁亥、丁未、丁卯之年實乃宋世昌明的天意,十四年(1187)“祖堯父舜真千載,禹子湯孫更一家”[1](P1177-P1178),將三帝比作古代傳說中的堯、舜、禹、湯以說明宋室的英明治世,結合全詩書寫皇家風物的隆盛雅正、皇室血脈的純正流長。特別是前者對“四世本支之盛,亙古未有”的歌頌被元人劉一清《錢塘遺事》命名為“淳熙盛事”[3](P43),可見其中濃郁而耀眼的時代公共化色彩。《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其二、《和皇太子雨中賞梅偶成二首》則集中在對太子個人的恭維盛贊與迎合奉承,側重表現太子學問淵博、富于文采,這一寫作出發(fā)點正是楊萬里作為太子侍讀官的特定身份視角,反映了君臣交往關系的應有之義。

        淳熙后期,楊萬里在與朝廷僚友談文論藝過程中、或在某些特殊的機緣下創(chuàng)作題跋詩,因所題跋之書畫詩文的內容涉及歷史、政治、國事等,這些詩作也表現出宏大、嚴肅的書寫傾向。此處與“交游”有關的題跋詩,即所題跋作品的作者或出示者為楊萬里所相識、交游之人。例如長篇歌行《跋尤延之左司所藏光堯御書歌》,就是楊萬里從僚友尤袤處得以觀賞高宗的御書,并懷著恭敬之情紀之。正是憑借友人的提供和展示,楊萬里才得以觀瞻、題跋。其中的政治主題和宏大敘事,也是行在臨安政治視域影響下公共書寫、公共姿態(tài)的一個方面,首先即是歌頌型的宏大敘事?!吨x邵德稱示淳熙圣孝詩》就因時任大理寺宗丞的僚友邵驥(德稱)向朝廷進獻詩文頌賦而作,展現了對“淳熙治世”的歌頌。據魏了翁《知南安軍宗丞都官邵公墓志銘》:“十六年,光宗皇帝受內禪,公進《紹興圣烈》、《淳熙圣孝》二頌以侈兩朝之圣?!盵4](第311冊,P167)楊萬里求得此詩拜讀,作詩以謝曰:

        古人浪語筆如椽,何人解把筆題天?昆侖為筆點海水,青天借作一張紙。作商《猗那》周《皇矣》,廷尉簿正邵夫子。淳熙圣孝貫三光,題大如天誰敢當?夫子一灑金玉章,銀河吹笙間琳瑯。[1](P1224)

        將對方的《淳熙圣孝詩》比作《詩經》“商頌”“周頌”,對作者贊譽的同時也是對帝王盛世的侈美,如此宏大主題只有邵氏才可揮筆“金玉之章”,有如銀河吹笙、遍撒琳瑯。而楊萬里對示觀拜讀之事的詩學記錄,也流溢出盛世華章的宏大色彩。其次,還有些觸及歷史真實、甚至具有批判視角的詩作,也可視為楊萬里對國家公共事件的關注、對政治主題的呈現。淳熙十六年(1189),丘崈使金返回曾創(chuàng)作使北出塞詩,楊萬里作《跋丘宗卿侍郎見贈使北詩一軸》,一方面出于自己此前使北的所見所聞所感,以諸多筆墨描繪了艱險粗獷的塞外風光:“淚滴禾黍枯不生”、“河水鳴咽山風悲”[1](P1564)的悲憫情調背后是對國勢政局的強烈擔憂;特別是“誓取胡頭為飲器,盡與遺民解魋髻”[1](P1564)的悲憤之志,成為誠齋詩中少有的“感慨國事”之作(3)(清)光聰諧《有不為齋隨筆》庚卷“誠齋詩不感慨國事”:“誠齋與放翁同在南宋,其詩絕不感慨國事,惟《朝天續(xù)集》中《入淮河》四絕句、《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二律、《跋丘宗卿使北詩》軸少見其意,與放翁大不侔?!?。另一方面是對丘崈詩歌、書法才華的真摯贊美,也含有見贈作品之誼的感謝:“君不見晉人王右軍,龍?zhí)⑴P筆有神。何曾我得一句子,自哦自寫傅世人。君不見唐人杜子美,萬草千花句何綺。秪以詩傳字不傳,卻羨別人云落紙。莫道丘遲一軸詩,此詩此字絕世奇。”[1](P1564)也可見楊萬里觀瞻、題跋作品的友情機緣。這些政治主題與宏大敘事,可視為朝廷任職的政治環(huán)境、同僚交往環(huán)境下,楊詩公共表達、公共姿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朝天》二集中數量較多的官場送別詩和同游雅集之作,內容雖非上述官方化、政治化,但其交游酬唱場合的公共性決定了其中公共場景書寫具有一定的外向化表達姿態(tài)。其數量朵頤的這些官場送別詩,大多并非一對一的私人送別,尤其是《朝天集》中兩首“分韻”之作,即送別趙汝愚的《餞趙子直制置閣學侍郎出帥益州,分未到五更猶是春二十八字為韻,得猶字》、送別王叔簡的《同三館餞王恭父監(jiān)丞,分韻,予得何字》,明顯屬于諸位館閣同僚的群體餞行活動,故有多人分韻作詩之舉。在前一首詩題中,眾人以唐人七絕《三月晦日贈劉評事》的二十八字為韻,按照唐代以來分韻詩創(chuàng)作方式及傳統(tǒng)[5](P137-P139),參加此次分韻酬唱的同僚也至少應有二十余人,無論是官場送別、還是分韻作詩,這一人數和規(guī)模都不算小?!赌纤勿^閣錄》卷六引《麟臺故事》云:“三館、秘閣官升遷、外補者,眾必醵會置酒,集于僧舍以餞之;其外補者,或賦詩以贈其行。祖宗盛時,三館之士出局,必相過從,或集于名區(qū)僧舍,飲酒賦詩。”[6](P69)其實不僅是館閣翰苑,朝廷士人升遷、外補,均有為其舉行集體餞別并賦詩酬唱的禮儀,彼此同朝同僚的特殊身份得以凸顯,甚至可能形成都城的重要文化事件。喻良能曾有《顯謨左司周公元吉將漕湖北,一時名流賦詩餞行。予與左司同出于詹事周公之門,為同門;同居班列二年,為同朝;同考類試于貢闈,為同僚。三者既同,契約好彌篤。于其行也,作長句以送之》,詩題所言“一時名流賦詩餞行”,楊萬里當時就是其中一員,并作《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三首?!冻臁范斜姸喙賵鏊蛣e詩雖然沒有都說明是群體性活動,但通過對南宋館閣餞別禮儀的了解,也可見餞別時公共場景的規(guī)模。

        同游、雅集本就是臨安士人生活中重要的群體交游活動,相關詩作也就展現了群體規(guī)模交往的場景。西湖是同朝同僚在職務之余進行文化交游、維護同僚交誼的重要去處,于是有了《二月二十四日,寺丞田文清叔及學中舊同舍諸丈,拉予同屈祭酒顏丈幾圣、學官諸丈,集于西湖,雨中泛舟。坐上二十人,用“遲日江山麗”四句分韻賦詩,余得融字,呈同社》、《給事葛楚輔、侍郎余處恭二詹事,招儲禁同寮沈虞卿秘監(jiān)論德、尤延之右司侍講、何自然少監(jiān)、羅春伯大著二宮教及予泛舟西湖,步登孤山五言》、《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順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絕句,呈同社》等,詩題即可展現豐富的同游場景信息。例如“二月二十四日”,聚集的二十人除了寺丞田渭,主要包括國子監(jiān)祭酒顏師魯等“學中舊同舍諸丈”或“學官諸丈”,即中央官學機構人員,可見同游規(guī)模之大以及以分韻賦詩為游戲、交流手段的詩社活動性質。上述諸詩都展現了諸位僚友共同歡游、把酒為歡的場面:“群仙下隨嬉殊庭”[1](P953),“群仙此小憩,呼酒領一欣”,“更酬不知籌,互嘲還作春”[1](P987)。尤其是“同來諸彥文章公,不數錢起兼吳融”[1](P953)兩句,推舉諸賢高超的文學才華,可見同游人數之多、詩藝競技場面之熱鬧。淳熙十六年(1189)《葉叔羽集同年九人于櫻桃園,錢襲明、何同叔即席賦詩,追和其韻》二首則聚焦于“同年”這一宋代科舉社會的重要人際關系,“高會九人尋水石,縱談一笑間宮商”(《其一 和錢襲明韻》)[1](P1446)的共聚雅集場景,實質上是以同年為友、與同年交善的社會感情與心理認同。同僚、同年的身份與人際網絡、同游群體的規(guī)模以及交游場所,使這類詩作書寫具備了公共場景的特征。

        因此,“也侍承華宴鳳莊”的應制書寫與侍御心態(tài)、“何人解把筆題天”的政治書寫與宏大敘事、“同來諸彥文章公”般官場送別與同游雅集的公共場景,構成了楊萬里淳熙后期創(chuàng)作姿態(tài)和創(chuàng)作過程的公共化、公開化、外向化性質,而從發(fā)生語境上講,這離不開臨安詩壇士人交游中彼此的政治身份及其構成的朝廷官僚群體,以及這種群體形成的官方場合。這種公共姿態(tài)的展示,也就與此前“誠齋體”寫景悟理的個人化視角拉開了距離。

        三、意脈結構與詩體選擇:七律功能的強化

        除了寫作視角及過程的公共化姿態(tài),臨安交游酬唱也關系著詩人對詩體的自覺選擇?!拔煨缛彼_立的“誠齋體”,以七言絕句最為擅場、最具獨創(chuàng)性,《荊溪》《西歸》《南?!啡拇疚跛哪?1177)至九年(1182)也是楊萬里九集中七絕創(chuàng)作最多、最集中的一段時間,時人有“萬首七言千絕句,九州四海一誠齋”(王邁《山中讀誠齋詩》)[7](第57冊,P35785)的評價。不過其臨安立朝時期的《朝天集》卻不可一概而論,大略翻閱即能感到七言律詩、特別是七律體的各種交游酬唱詩數量的增加,上述應制詩、官場送別詩就以七律為主。這似乎表明,在以《朝天集》為代表的二度立朝階段,詩人不再僅僅執(zhí)著于以往最為“擅場”之七絕,而是對詩體產生了某些新的思考,詩體的選擇策略有所調整,并有意識地選擇更合適恰切的詩體形式來承載、表達他生命歷程中更為重要的一段政治生涯和詩壇經歷。

        為此,本文對楊萬里各詩集七律的創(chuàng)作數量及其比重變化進行了詳細統(tǒng)計,并將其與莫礪鋒、張瑞君兩位學者統(tǒng)計的七絕創(chuàng)作情況相對照[8],如下表所示:

        詩集詩作總數七律篇數七律在該集所占比例七絕篇數七絕在該集所占比例《江湖集》735729.80%31142%《荊溪集》4925410.98%32366%《西歸集》202209.90%14572%《南海集》393399.92%24663%《朝天集》51715229.40%17734%《江西道院集》2534015.80%11746%《朝天續(xù)集》4028420.90%18346%《江東集》51811121.43%27653%《退休集》72013218.33%32445%

        雖然七律創(chuàng)作數量遠不及七絕,但一方面也可看出《朝天集》相對是七律創(chuàng)作較為集中的一個小型波峰;另一方面,相較而言二者的比重升降存在某種“對立”趨勢,前幾部詩集七絕比重最高而七律最低,《朝天集》則相反,七律比重最高而七絕最低。那么,詩人為什么會在《朝天集》的二度立朝較多采用七律詩體?其七律創(chuàng)作呈現出何種樣貌?這與臨安詩壇交游是否有聯系?

        就詩體特征而言,七絕短小精悍,擅于表現情境的片段或瞬間,重在抒情、悟理。而七律結構整飭工穩(wěn),格律嚴謹和諧,易于對仗用典,以敘事、鋪排為起承轉合的封閉性結構使其在內容形式上具有“自我完結”的功能,適于完整的場景書寫與思想表達;風格則以莊重、典雅、婉切、渾成為貴,具有曲折往復、言不盡意的抒情意味?!墩\齋詩話》曾記載僚友林光朝關于杜甫《九日》詩的討論,可見楊萬里對七律技法、意脈、情韻等創(chuàng)作特點的充分認識。如清人所言,七律的上述詩體特征使其最宜“盡其才力,著作應酬”的“人事之用”,也即應制、應酬之用,這從初盛唐七律發(fā)展之初就有突出表現。[9](P50)隨著七律技法的成熟,“交游之作基本成為北宋七律的主要題材,反映了七言律詩固有的交際功能的強化及北宋詩人在交際中對詩體的選擇與體認”[10](P288)。楊萬里在最擅長的七絕之外也頻繁以七律酬答唱和,尤以《朝天集》為代表的臨安詩壇創(chuàng)作最為明顯。據粗略統(tǒng)計,《朝天集》150余首七律中近70%都是交游之作,這既是唐代以來七律創(chuàng)作的題材傳統(tǒng),也出于詩人身在臨安官場人際應酬頻繁的現實考量?!冻臁范谐松贁祽品詈椭饕酝?,官場的離京送別之情、日常的酬答贈謝之意是七律交游詩中最重要的兩類題材,可管窺詩人臨安交游酬唱的藝術成就。

        1. 官場送別題材中的詩體功能差異與七律送別詩的趨同化寫作

        淳熙十四年(1187)六月,友人林枅將任福建轉運判官之際,楊萬里作詩贈別,分別有七律組詩三首和七絕組詩兩首與此相關;類似情況還有淳熙十三年(1186)送別陸九淵的七律、五律、七絕三組詩作。對讀細繹這種“應酬”之七律與“擅場”之七絕等其他詩體之間,可發(fā)現詩人詩體選擇的內在原因及其所反映的個中心態(tài)差異。先看送別林枅的七律體《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

        才趁鋒車入帝關,又持使節(jié)過家山。作仙茶囿芝田里,寓直蓬萊藏室間。握手清談紗帽點,羨君白日繡衣還。來年貢了云龍璧,便綴金鑾玉箏班。

        梅花國里荔枝村,頗記張燈作上元。一別頻蒙訪生死,七年再見敘寒溫。屬當閔雨祈群望,不得臨風共一尊。誰為君王留國士?吾衰猶擬叫天閽。

        亦聞小泊贊公房,清曉扶藜叩上方。君與一僧游別嶂,我行百匝繞長廊。風巾霧屨來云外,雪檜霜松滿袖香。政是炎官張火傘,不應多取海山涼。[1](P1163)

        三首詩對送別林子方這一事件的敘寫分別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展開,彼此關聯,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一以“將漕閩部”為中心,總寫其為官經歷和官職變動,以“又持使節(jié)過家山”、“羨君白日繡衣還”點明籍貫福建莆田的友人此次有赴鄉(xiāng)遷官的機緣;其二側重表現兩人平日交往的情誼,比如上元賞燈的點滴回憶,曾經的生死之別,七年再見的溫情相對,以及如今前緣難續(xù)的傷感;其三則轉換到眼前的自然環(huán)境與送別場景,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娓娓道來的書寫襯托依依惜別之情,更多了一層言不盡意的韻味。同時,直陳對對方職務清要的贊譽:“寓直蓬萊藏室間”;歷數彼此和諧融洽的同僚之誼:“握手清談紗帽點”;抒發(fā)留戀不舍之情與期許之意:“誰為君王留國士”“便綴金鑾玉箏班”。任朝官職、赴任之地、同僚之誼、回鑾期待的諸多要素組成完整、充實的敘事,也是離京官場送別詩的典型形態(tài)。相比之下,七絕體兩首《曉出凈慈送林子方》則是另一種風味:

        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蕩里柳行間。紅香世界清涼國,行了南山卻北山。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1](P1160)

        緊扣“曉出凈慈”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抒寫“紅香世界清涼國”的六月西湖之美,尤其凸顯荷花的紅香艷美,“送林子方”在這里只是感受這種自然美的機緣事件,詩的主旨則是抒發(fā)自然、熱愛生活之情,特別是“畢竟西湖六月中”一首,更是經常被用來說明楊詩從大自然擷取“詩材”“詩料”的經典文本范例。與前一組七律相較,這兩首七絕沒有更多鋪陳、敘事,對于自然美的片段式凝練仿佛是《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其三清曉同訪佛寺、送別環(huán)境的一個注腳。顯然,《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三首利用七律整飭、莊重的固定化寫作結構,是正式呈送僚友的中規(guī)中矩的官場贈別;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二首則是臨別環(huán)境中個人一時心境的點染,《朝天集》中與這兩首七絕創(chuàng)作方式相近的尚有《同尤延之、京仲遠玉壺餞客》、《曉出兜率寺送許耀卿》等極少數詩作。

        同樣,陸九淵因任朝官期間“慨然有感于復仇之義”、“訪知勇士,與議恢復大略”,在輪對中提出“仇恥未復”[11](P12880),因遭人不滿、忌恨而被貶離杭,楊萬里不同詩體的送別之作中就以正式呈遞的七律《送陸子靜刪定宮使》對這一不平遭遇的抒發(fā)較為充分:

        朝路江西不十人,又看一個奉仙真??蓱z議論長傾坐,不管聲名鮮誤身。若憶去年郊祀日,與渠并轡笑談春。何時相赴滄洲去?雪笠風蘘鉤白蘋。[1](P1091)

        以陸九淵被降官崇道觀的遭際為主線,頷聯“奉仙真”一詞就包含對其壯志難酬、官場失意經歷的惋惜和無奈。而作為回應,陸九淵和作《和楊廷秀送行》前四句“學粗知方恥為人,敢崇兇貌蝕誠真。義難阿世非忘世,智不謀身豈誤身”[7](第48冊,P29842),就在自謙自貶中凸顯了自身的正義與堅毅,兩人彼此呼應。而五律《沖雪送陸子靜》則充溢著飛雪的無情與別離的失落:

        猛落還中歇,疏飛忽驟繁。平欺蘆屋脊,偏護竹籬根。對面看童子,低頭印手痕。銷魂送行客,行客更銷魂。[1](P1085)

        詩境承接上首七律末句“雪笠風蘘鉤白蘋”而來,描繪了雪花漫天飄落的嚴冬景象,以尾聯的兩個“銷魂”為感情主旨,可知是對于陸氏“可憐議論長傾坐,不管聲名鮮誤身”不幸遭際的感嘆。從詩體而言,楊萬里乾道后期初度立朝時的官場送別詩其實就是以五律為主,現存8題17首(4)楊萬里乾道后期初度立朝時的五律送別詩包括:《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博出守秀州二首》《送黃仲秉少卿知瀘州二首》《送傅安道郎中將漕七閩二首》《送丁子章將漕湖南三首》《送葉叔羽寺丞持節(jié)淮東二首》《送韓子云檢正將漕江東二首》《送陳行之寺丞守南劍二首》《別蕭挺之泉州二首》,收錄于《江湖集》。,與《朝天》二集雖有五七言的節(jié)奏、句法、篇法以及抒情效果之別,但在追求詩句對偶、形式齊整與意義完結的結構上,在語體的正式度與書面化程度上,都是相近的。只不過當時詩人的詩學傾向尚未確定,詩體選擇意識雖然具備,但并不集中、突出,個人詩體選擇的分野也并不顯著。而在《朝天》二集中,詩人把初度立朝時尚未形成規(guī)模的官場贈別內容,由五律轉移到了形式更加嚴肅莊重的七律中,并形成了書寫方式固定化、模式化、官方化、趨同化的大批七律詩作;而送別選用五律的,僅此一首,它舍去了七律《送陸子靜刪定宮使》中的具體貶官經歷,將七律用敘述手法所表現的無奈悲憫心態(tài)通過寓情于景的方式加以呈現。其實,盛唐、中唐時送別詩中的五律并不在少數,但尚不同于上述嚴整化的官方書寫,而是在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感性書寫中流露出一種興象、風神與骨氣,由純粹的審美觀照、抒情寫意給人以心靈觸動,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12](第六冊,P1931)楊萬里的《沖雪送陸子靜》就是從這一路創(chuàng)作而來,集中抒寫寒冷侵人、飛雪銷魂的離愁別緒,而偏離了宋以降的官方送別書寫程式,也即迥異于同題七律《送陸子靜刪定宮使》一句一意的程式與風格。至于七絕《雪中送客過清水閘》二首,詩題甚至沒有點明別者姓名,可見本意并非為送別而作:

        雪中出去雪中回,深閉牖欞偶一開。墻里人家掃檐瓦,玉塵打入轎牖來。

        肩輿九步十頎欹,下有冰河不敢窺。冰上水禽行似箭,忽逢缺處得魚兒。[1](P1086)

        分別刻畫了從窗牖窺見人家的掃雪景象和冰河上躍動的水禽河魚,都將平常習見的場景通過片段式畫面展現得如在目前,尤其是后一首對于“冰上水禽行似箭,忽逢缺處得魚兒”的即時性捕捉,明顯帶有“誠齋體”的動態(tài)感和活潑感??梢娺@三組同題送別之作中,七律的滄桑莊重之感、五律的黯然銷魂之態(tài)、七絕的自然諧趣之風,大異其趣,各有側重,各勝風味。

        如《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送陸子靜刪定宮使》這類七律,就是楊萬里《朝天》二集中離京官場送別詩的“正體”,共約30題49首,大多是送人遷調外任或外貶、使金。七律整飭、莊重、典雅的寫作結構,適于具有一定公共度的題材與書寫場合,能夠產生較為公開化的社交功能;再加上相近的官員政治身份,特定的職務性交往場合,使詩作呈現出了很大程度的趨同性、固定化傾向,如下四方面的具體表現就成為“誠齋體”生動跳脫的風格之外的另一側面。

        一是相對固定的詩題命名方式。在送別的官方場合,為了能準確、恰切、得體地說明送別事件,詩人采取醒目簡明的詩題命名方式,突出幾個關鍵字眼,形成一定的固定化表達??偟目磥恚瑮钊f里的離京送別詩大多采取“送+對方姓名(字)+對方官職+赴任地點”這一固定句式來命題,如《送王成之中書舍人使虜》《送何一之右司出守平江》《送羅春伯大著提舉浙西》《送劉孔章縣尉得官西歸》《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送林子方直閣秘書將漕閩部》《送劉德修殿院直閣將漕潼川》《送徐宋臣監(jiān)丞補外》等等,有時赴任地點雖被省略,但都顯得簡明有力。群體送別的分韻之作《餞趙子直制置閣學侍郎出帥益州,分未到五更猶是春二十八字為韻,得猶字》,詩題前半句也用相同句式說明送別信息。這種整飭的詩題形式正好配合了整飭的七律詩體結構。

        二是起承轉合的趨同化敘述結構。如上所述,朝官經歷、赴任之地、同僚之誼、回鑾期待及臨別場景,這類大致內容以不同的側面相關互補,隨著每一聯的起承轉合漸次敘起,不同程度地出現、交織在同一首七律中,共同顯露贈別之意。如《送王恭父監(jiān)丞倅潼川》:“淡墨倫魁政少年,蓬山壁水得詩仙。集賢學士看文筆,國子先生費酒錢。濯錦江頭頻入夢,桃花水面送歸船。平分風月真聊爾,不日來朝尺五天?!盵1](P1015)先從對方早年奪魁科舉榜首寫起,承接其所任官職與文學才能,然后轉筆以自然環(huán)境烘托惜別氣氛,最后表達對其日后回朝侍御的信心。元人楊載《詩法家數》總結律體贈別詩謀篇布局的特征說:“第一聯敘題意起。第二聯或說人事,或敘別,或議論。第三聯或說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第四聯或說何時再會,或囑咐,或期望。于中二聯,或倒亂前說亦可,但不可重復,須要次第。末句要有規(guī)景,意味淵永為佳?!盵13](P332)正像是對上述楊詩結構意脈的總結,相關作品由此顯示出一定的趨同化傾向。

        三是在這種趨同化的敘述中,“道去者之美”并推舉對方各方面才能、期待對方早日回京重任朝職,成為共同表達及題中之義[14](P165-P166)。一般以朝廷任職經歷為中心展示對方的文學、政治材能,正所謂“高帝子孫誰宿德?翰林風月得先生”[1](P1099),多用在七律中間兩聯:“人物只今何水部,風流不減柳蘇州”(《送何一之右司出守平江》)[1](P990),“晁董聲名彼一時,夫君下筆與渠齊”(《送羅春伯大著提舉浙西》)[1](P992),“隨身琴鶴如清獻,治蜀功名更武侯”(《餞趙子直制置閣學侍郎出帥益州,……》)[1](P1013),通過比擬前代歷史人物的恭維贊譽而實踐禮尚往來的官場禮儀。另一方面,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都城往往是士人最心儀的仕途歸宿,即使不是外貶,只是正常的調官外任,也會引起生涯變動和離朝遠赴的愁緒,因此詩的末尾往往宕開一筆,表達對于對方回朝重任的期待,既能作為離京遠赴的寬慰,也是對彼此來日重逢、友誼延續(xù)的暗示:“歸來聽履星辰上,誰道淮陰假鎮(zhèn)齊”(《送章德茂少卿使虜》)[1](P987),“歸期只在千秋節(jié),留賦蒼苔鳳掖西”(《送羅春伯大著提舉浙西》)[1](P992),“歸來卻侍金鑾殿,好看霜毛映玵貂”(《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其二)[1](P1037),“但使遠民蒙福了,早歸詞禁賦新鸚”(《送趙民則少監(jiān)提舉》其一)[1](P1099),“即看治行聞天聽,紫詔徵還集孔鸞”(《送喻叔奇工部知處州》)[1](P1199)。這種宕開一筆的遙祝與期愿,從詩體而言就是七律結構完整性、意義完結性的表現。

        四是沉雄、渾厚的詩歌風格。受朝官身份的制約,外任、出使等離京目的的影響及官場職務性交往的需要,楊萬里的臨安送別詩必然不是悲別,而是壯別。這種“壯別”表現對對方建功立業(yè)的信任,《送羅春伯大著提舉浙西》想象“山岳動搖增氣色,詔書宣布舞群黎”的氣壯山河與民心所向、“歸期只在千秋節(jié),留賦蒼苔鳳掖西”的勝利凱旋與慶賀千秋[1](P992),結尾落筆在威儀的皇家宮殿。這在使金送別中更為顯著,《送王成之中書舍人使虜》:“故國山河迎詔旨,中原父老識詞臣。十分宣慰華戎了,歸為君王轉大鈞?!盵1](P981)從創(chuàng)作藝術而言,眾多代表朝堂、皇家、館職的意象典故集中組合也進一步熔鑄了威儀凜然的基調,“征黃紫清”、“六閣金馬”、“璗節(jié)藻旒”、“紫荷玉筍”、“西昆群玉”、“三語椽”、“鳳掖”、“雞省”等等,很難說蘊含真摯自然的感情,但金碧輝煌的字眼也使詩風整體上呈現出一股沉雄、壯闊、富麗之態(tài)。

        可見,官場送別作為同朝同僚之間職業(yè)化、政治化交往的典型事件,其公共性的題材與書寫場合適合于七律莊重典雅、整飭穩(wěn)定的寫作結構。與之相對,《朝天》二集中關涉僧侶、布衣文人的送別詩則選擇非七律詩體,如《送鄉(xiāng)僧德璘監(jiān)寺緣化結夏歸天童山二首》、《送德輪行者》為七絕,《送姜夔堯章謁石湖先生》為七古,送別對象身份的下移,無需正襟危坐的繁文縟節(jié),抒寫方式也更為自由不拘。

        2. 同朝、日常唱和中七律的廣泛應用

        如果說七律體的官場送別詩具有一定的趨同化、固定化傾向,那么在應制、送別以外的日?;⑸罨瓿?,《朝天》二集的七律則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姿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在數量與質量上均超越了一般性的公共題材與公共姿態(tài)書寫。明清人把楊萬里等中興四家的詩作謂之“元和體”(5)例如,胡應麟《詩藪》雜編卷五:“尤、楊四子,元和體也。”姚壎《宋詩略自序》:“南渡之尤、楊、范、陸,絕類元和。”,而“元和體”最初主要就是指元、白二人的唱和詩[15]。楊萬里與臨安詩友張镃、陸游、尤袤、周頡、姜特立、袁說友等的交游過程中,七律都是承載其應和唱答、詩興雅趣的重要體裁。

        營建南湖別業(yè)、舉辦文人雅集的張镃與楊氏對園中木犀花的一系列吟詠唱和,就是規(guī)模、藝術都勝出一籌的七律佳作。木犀即桂花,“桂隱林泉”即得名于此,張镃種植于園林入口的主要景點群仙繪福樓下,雖然數量不多,卻用以命名整個園林,可見對其喜愛程度之深。詩興頗高的詩人循環(huán)往復,同題同韻,楊萬里一連唱和七首之多,張镃和詩也現存五首,甚或引起一同雅集中尤袤、京鏜等友人的賞觀參與(張镃《誠齋再韻見遺走筆復和并邀尤檢正京右司觀花》《尤丈京丈和篇沓至四用前韻為謝》)。詩中以層疊反復的白描、比擬、對比等手法生動刻畫木犀的色澤、芬芳、姿態(tài)與情韻,如楊萬里首唱《木犀初發(fā),呈張功父》:

        塵世何曾識桂林?花仙夜入廣寒深。移將天上眾香國,寄在梢頭一粟金。露下風高月當戶,夢回酒醒客聞砧。詩情惱得渾無那,不為龍涎與水沉。[1](P1171)

        張镃則次韻和作《桂隱花正開得誠齋木樨七言次韻奉酬》:

        未說香高眾卉林,清名先已入人深。衣青萼綠不見珮,屋貯阿嬌純用金。久恨酒腸慳似琖,更輸詩字響如砧。公能為辦歸休計,肯向花前嘆陸沉。[7](第50冊,P31596)

        兩詩均凸顯木犀不染塵世的“清名”,不同的是楊詩意象、語言、風格都披拂著一層自然、清新、淡雅,張詩則充斥著美人般的嬌貴與明麗。而細繹楊萬里七首七律,更是力圖發(fā)掘木犀各種細微差異的書寫視角。首唱突出木犀“天上眾香”、月露風高的高潔品流之后,次首展示園中木犀林的景觀環(huán)境:“詩人家在木犀林,萬頃湖光一徑深。夾路兩行森翠蓋,西風半夜散麩金。”[1](P1172)第三首側重木犀花的色、香和韻味:“系從犀首名干木,派別黃香字子金。衣濺薔薇兼水麝,韻如月杵應霜砧。”[1](P1172)第四首呈現文人圍坐對飲言歡的畫面:“端能小脫簿書林,招喚詩流卜夜深。老我愁隤半山玉,憑君淺酌一荷金。”[1](P1172)第五首展現文人群起酬唱、揮筆吟詠的姿態(tài):“約齋詩客坐詩林,派入江西徹底深。縫霧裁云梭織錦,明堂清廟玉撞金。已呼毛穎哦齏臼,更約姮娥聘槁砧。細詠新來木犀句,一燈明滅夜沉沉?!盵1](P1172)第六首記錄兒童拾花和制作花餅的雅趣:“自領兒童拾落金”,“割蜜旋將揉作餅,搗香須記不經砧?!盵1](P1173)最后一首描寫眾人折花之興及詩酒高會接近尾聲的沉醉:“玉臂折來數枝月,銀髯羞插滿頭金”,“酒亦銷愁亦生病,不須不醉不須沉”。[1](P1173)從首唱“露下風高月當戶”般的自然清淡,到后面逐首“縫霧裁云梭織錦”般的字斟句酌,其中雖不乏逞才因素,卻使花的綽約風姿在層層渲染中呼之欲出。例如以“金”為韻腳比擬金黃色澤,楊詩的“一粟金”“散麩金”“字子金”“一荷金”“玉撞金”“拾落金”“滿頭金”,張詩的“純用金”“布地金”“漫注金”“辟寒金”“十分金”,為雅集畫面點染上鮮明秾麗的色彩感。在這里,七律的起承轉合不免有所弱化,諸多手法卻在七言八句句式的整飭排列之下交相呼應,支撐起嚴密的文字架構;進而篇篇相疊、組合,共同織就詩人的詩思線索與酬唱情結。

        楊萬里與交誼最深的同朝僚友兼詩友尤袤之間,各種題材的七律唱和也不一而足。尤氏從乾道五年(1169)至紹熙四年(1193)三次居朝,長達十四年左右,與楊萬里前兩次立朝的時間跨度大體相符,因此日常交游機會很多:“尤梁溪延之,博洽工文,與楊誠齋為金石交。淳熙中,誠齋為秘書監(jiān),延之為太常卿,又同為青宮寮采,無日不相從。”[16](P339)加之兩人詩學造詣都很深厚,詩歌互動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官場的應酬之風而充滿自然不俗的溫情。如《二月望日遞宿南宮,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之韻》,從吟詠館中疏竹引出頷聯“憶昔與君同舍日”[1](P951),曾經的秋雨敲窗、共話閑談之夜與今日遞宿之夜春寒料峭中的新竹相互對照,在波瀾不驚、雋永傳神的詩情中敘及同舍友誼。

        尤、楊交誼集中表現在職事之余的“雅謔”交往,《朝天》二集中今存三首有關尤袤的“戲人之詩”均為七律。如《尤延之檢正直廬窗前,紅木犀一小株盛開,戲呈延之》:

        水沉國里御風歸,栗玉肌虜不肯肥。元是金華學仙子,新將柿葉染秋衣。不應裝束追時好,無乃清癯悔昨非。為妒尤郎得尤物,故將七字惱芳菲。[1](P1048)

        同是詠木犀的七律,此詩比上述南湖園組詩更顯清新平淡、蘊藉深長,因為后者是在名士云集的雅集,包含更多逞才的競技性;而此詩則是密友間“以詩為戲”,故而語言風格更切近日常的真實面貌。結尾以對方的姓氏“尤”為雙關,“尤物”謂紅木犀,一“妒”一“惱”活潑巧妙地逗露挑逗之意、傳達愛花之情,使全詩意趣超越了一般的詠物詩,具有雙方對話交流的生動意味。這一姓氏諧音的戲語在《和尤延之見戲觸藩之韻以寄之》中得到了更加巧妙的運用:

        儂愛山行君水游,尊前風味獨宜秋。文戈卻日玉無價,器寶羅胸金欲流。欬唾清圜談者詘,詩章精悍古人羞。子房莫笑身三尺,會看功成自擇留。[1](P1281-P1282)

        從詩題和首句可知,這是一個以各自姓氏的諧音“蝤”(尤)、“羊”(楊)為戲的故事。頷聯“文戈卻日玉無價,器寶羅胸金欲流”表面描寫“蝤蛑”的金黃色澤、豐腴姿態(tài),其實從下聯“欬唾清圜”、“詩章精悍”二語來看,上聯兩句是贊譽尤袤高超的文學才能與寬厚的氣識胸襟。這樣通過兩姓的諧音彼此比擬小動物,在平日的“雅謔”玩笑中常常出現。據《鶴林玉露》,兩人曾以“楊氏為我”“尤物移人”為對仗,“眾皆嘆其敏確”;又如,“一日,食羊白腸,延之曰:‘秘監(jiān)錦心繡腸,亦為人所食乎?’誠齋笑吟曰:‘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w蝤蛑無腸也。一坐大笑?!盵16](P339)此外,《新寒戲簡尤延之檢正》一詩雖題為“戲簡”,但“戲謔”成分不大,更多是溫情的關懷與相知。已有研究者指出,“戲人之詩”的寫作語境本就是“交游”,“以穩(wěn)定、親密的文人交游群體為依托”,實踐著“排遣憂悶、同道相知、觸發(fā)追憶”等“詩可以群”的交游功能。[17]上文所述的“尤楊雅謔”即是文人士大夫之間以“戲”為“交游”的典范。尤袤去世后,楊萬里為其創(chuàng)作的祭文也有“瓌偉詭譎,我倡公和”[16](P339)之語,對于兩人“雅謔”記憶、“游戲”細節(jié)的深情書寫也就別有一層感人的意味。

        淳熙十四年(1187),楊萬里將《西歸集》、《朝天集》贈予尤袤,這兩首七律也是現雙方俱存的一組唱和,可見其由詩歌互相推崇、互見心意的文字往來:

        西歸累歲卻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垂棘連城三倍價,夜光明月十分圓。競夸鳳沼詩仙樣,當有雞林賈客傳。我似岑參與高適,姓名得入少陵編。(尤袤《蒙楊廷秀送西歸朝天二集贈以七言》)[7](第43冊,P26854)

        梁溪歸自鏡湖天,筆棬湖光入大篇。傾出錦囊和雨濕,炯如柘彈走盤圓。許分句法何曾付,自笑蕪辭敢浪傳。兩集不須求序引,秖將妙語冠陳編。(楊萬里《偶送西歸、朝天二集與尤延之,蒙惠七言,和韻以謝之》)[1](P1213)

        一個推譽對方詩集價格連城、洛陽紙貴、堪比少陵,一個回敬對方大筆如椽,并自謙自嘲、不敢浪傳、不敢求人序引。盡管不如上述諸詩“憶昔”的溫情與“雅謔”的親昵,卻并非一般文字應酬中的虛與委蛇,因為這份贊譽以長年的同朝密切交往與所謂“中興四大詩人”的實際創(chuàng)作水準為基礎,其中不乏實事求是的評價。由此,尤、楊諸多題材、形式的七律唱和也揭露出起承轉合的堂皇架構之下可供琢磨回味的深層次、多元化意味。

        以七律為交游唱和的首選詩體是宋初以來詩壇的普遍創(chuàng)作風氣,在南宋淳熙后期的臨安詩壇,楊萬里于此方面更為突出。周必大雖立朝時間長、官位高、擅于交游唱和,但詩歌成就平淡而不“精?!?;陸游七律數量多、技法精熟,卻并不擅于官場社交應酬,即使在臨安期間也以書寫山水景物和自我心態(tài)為主。七律雖然不是楊萬里用力最勤、創(chuàng)作成就最出色的一種詩體,但在臨安詩壇比較頻繁的交游中,原本偏好七絕的詩人也會在特定情況下選擇更適于應酬的七律,莊重典雅的七律送別詩、婉切流暢的七律唱和詩,潛移默化地參與并改變著誠齋詩原本的創(chuàng)作樣貌。

        四、詩集傳播與詩壇地位:自撰集序的推動

        淳熙后期的臨安詩壇交游使楊萬里一方面采取官方化、公開化的公共書寫姿態(tài),另一方面選擇適于交際應酬、典贍規(guī)整的七言律詩體式,構成了不同于以往“誠齋體”的新的文本樣貌。不僅如此,從文學外部而言,他還充分利用行在臨安著名官員、文人云集的人際資源,使之成為傳播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就、獲得詩壇聲望的重要空間場域和推動力量。

        江湖詩人劉過投贄楊萬里的詩中說:“夫子聲名號浙西,作成文士欲何為?!?《投誠齋》其六)[7](第51冊,P31858)清人郭麐也有詩云:“此間曾著宋詩人,一集朝天有時名?!?《仙林寺即事三首用轱轆體》)[18](P88)說明楊萬里的成就不僅在典型的“誠齋體”、也不限于家鄉(xiāng)的江西地域詩壇,立朝的《朝天集》二集在臨安(浙西)詩壇一帶都具有強烈的文學影響力。他在努力追求詩學新變的主觀因素基礎上,以京城官場締結的人際關系為依托而展開文學交游酬唱,進行自我展示,加強與主流詩壇的溝通往來,從而擴大詩壇聲望和影響力,這和他主動編撰個人詩集的行為同樣可視為重要的、相輔相成的自我傳播策略。從他將詩集寄贈友人的行為看來,若沒有廣泛而堅實的交游網絡,詩集編撰便失去了傳播的直接對象;而詩集的及時編撰與刻板傳世,也進一步加深了其與當世詩人的交往,并提高了其個人詩名[19](P44-P46)。這一點從楊萬里為自己詩集撰序的情況可以看出。

        楊氏一生共九部詩集,除《退休集》為其去世后長子長孺所編,其余八集均是他隨寫隨編,并親手“自序”。相比于“他序”,作者自序更能夠清晰、準確、深刻地表達己意,“自人言之,不若自己言之之深切著明也”[20](第四冊,P1),“己意瞭然而無誤”[21](P136),前人雖多就經史而言,集部自序也同樣如此。一般而言,自序寫作的高層目的在于作者希望“自顯其名”、立名于當世及后世,源于古代“立言不朽”的創(chuàng)作觀念。[22](P39-P48)從《誠齋江湖集序》到《誠齋江東集序》,楊萬里歷數自己的詩學歷程與詩風變化,展現自己的游宦經歷,線索尤為明晰,敘述生動親切,成為后人評價其人其詩的重要依據。這正顯示了他意欲借此自我傳播、獲得更高詩壇地位的強烈愿望。

        由此,楊萬里這些自序的寫作時間也就更含深意。若仔細參照莫礪鋒、張瑞君總結的關于楊萬里九集創(chuàng)作起訖時間及集序寫作時間的表格[8],可以發(fā)現,除了三度立朝之后的最后兩部《江東集》、《退休集》可暫且不計,前七部詩集的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從《江湖集》起始的紹興三十二年(1162)到《朝天續(xù)集》的下限紹熙元年(1190)九月,其間長達28年,但是各詩集作序的時間,卻都集中在淳熙十三年(1186)至紹熙元年(1190)的四年間,而這四年基本正屬于楊萬里二、三度立朝臨安的階段。楊萬里自編詩集相當注重及時性,據其自序推斷,二度立朝前的《江湖集》《荊溪集》《西歸集》《南海集》或在編撰后很快印刻行世,但他當時并沒有立刻為之自序的意識和行動。詩人自撰集序開始于淳熙十三年(1186)六月,此月作了《誠齋朝天集序》、《誠齋南海詩集序》兩篇。此時楊萬里已經立朝執(zhí)事一年半,很可能是政治文化中心的氛圍、立朝的生活經歷促成了他自作集序的某種機緣,或者說,是他逐漸深刻意識到,行在臨安這一文化濃厚、人才輻輳之地對于其詩集傳播行世的關鍵意義和推動作用,因此才將此前結集的詩集一一重新作序,并從此形成“一官一集”必自序的習慣。若進一步細繹這些自序的寫作時間,《江湖》《荊溪》《西歸》《南?!匪募淖孕蜃谠娂瓿傻亩嗄旰?,即二度立朝時期;二度立朝之后的《江西道院集》、三度立朝之后的《江東集》,兩篇自序分別作于詩集剛剛編撰結集之際,即分別是淳熙十六年(1189)十月、紹熙三年(1192)五月。而只有《朝天集》《朝天續(xù)集》例外,在整部詩集創(chuàng)作完畢之前已經作成自序:《朝天集》時間下限在淳熙十五年(1188)三月,自序撰于淳熙十三年(1186)六月;《朝天續(xù)集》下限在紹熙元年(1190)九月,自序撰于紹熙元年(1190)四月。楊萬里似乎在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寫作自序,來展示自己的官宦經歷、詩學歷程與詩學思想,這似可說明,立朝時期的楊萬里尤其希望能夠充分利用行在臨安的文化、人緣等資源優(yōu)勢,盡快展示、傳播自己的詩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成就。在臨安時期集中寫作詩集自序,就成為其努力擴大個人詩名聲望的重要策略之一。

        從自序內容來看,《朝天集》自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篇,直接從詩思來源與創(chuàng)作動因的角度,展示了臨安立朝之交游對于詩人的深刻影響。據《誠齋朝天集序》,楊萬里還家居喪的兩三年并無詩作,重新拾筆為詩的過程經歷了三次微妙的波瀾:先是經長子長孺的提醒,認識到“三年不為詩,詩必頹”;在拜命入京途中,也是“僅僅得二十馀詩,然自覺其扌干格不如意”;最后在京就職,“被朝旨為銓試考官,與友人謝昌國倡和”,終于“忽混混乎其來也”[1](P3266)??芍藭r他詩思重來的關鍵點,就是淳熙十二年(1185)與友人謝昌國的“倡和”,此即《朝天集》中的《類試所戲,集杜句跋杜詩,呈監(jiān)試謝昌國察院》一詩?!昂龌旎旌跗鋪硪病?,與前度形容自己詩學轉關的“則瀏瀏焉,不復前日之軋軋矣”,在表述上有類似之處,正是與友人的一唱一和、相互啟發(fā)點撥,使其詩思有混沌重開之狀,雖不如“瀏瀏”達到文思泉涌的程度,但也成為其重新大規(guī)模創(chuàng)作的機緣,這正來自于同朝同僚的文學交游。“朝天”時期的交游酬唱,自此打開端倪。楊萬里其他幾篇詩集自序的內容均是關于自身創(chuàng)作體驗、游歷經歷等,只有此篇專門論及“倡和”,可見臨安立朝之交游對其影響深刻,他本人就有比較明確的理性認識。正是這種理性認識與自我覺察,使其自覺地順應臨安政壇與詩壇交游風氣、把握交游機遇,進而在詩歌中展示出特定交游場合、交游場景的特定公共姿態(tài),敏銳選擇并充分利用文學傳統(tǒng)上更具交際應酬功能的七言律詩體式,由此,這些建立在其業(yè)已獲得的巨大詩藝突破及成就之基礎上的因素,充分鞏固了其個人的詩壇地位與詩壇聲望。

        總之,臨安作為南宋政治中心的人才集聚功能,楊萬里本人的文學交游意愿與能力,兩者綰結成淳熙后期、紹熙初年臨安詩壇生態(tài)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在這短短幾年中,與朝廷官員文人群體所建立的人際網絡、所進行的文學交游,都在詩作的公共書寫姿態(tài)中、在七律體送別詩與唱和詩中得到了集中體現,這對于當時士人群體對其詩歌成就的認可與推崇、對其詩歌的地域傳播有著重要意義,也是楊萬里能夠引領中興詩壇的背景與紐帶。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中美日韩在线一区黄色大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欧美黑人xxxx又粗又长|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黄性色av网站|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中文字幕 人妻熟女|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三级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五月四房播播| 最新四色米奇影视777在线看| 无码AⅤ最新av无码专区| 一级老熟女免费黄色片| 无码区a∨视频体验区30秒|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无码精品色午夜| 中文字幕丰满人妻被公强|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欧洲极品少妇| 91热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人妻人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黄 色 成 年 人 网 站免费| 亚洲女厕偷拍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国产| 91九色国产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av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高清|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制服|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91视频88av|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 在线观看特色大片免费视频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