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正樹立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關鍵時期的高中生來說,高中學習生活只有很少一部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尤其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更加注重學生了解歷史事實,新課程改革之后,提倡改變學生傳統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就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本文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合作性學習概念及特征,分析合作性學習意義,找到促進合作性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應用的對策。
關鍵詞:合作性學習;高中歷史;應用
二十世紀美國最初提出合作性學習概念,之后這種較為成功教學理念被教育界沿用至今,合作性學習在教育改革中具有崇高地位,而高中歷史對高中學生而言枯燥乏味,脫離生活,難以理解,合作性學習能夠拓展學生思維,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知識,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小組交流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
一、合作性學習的概念及特征
(一)合作性學習
合作性學習指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們合理分組,通過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自主平等的教學氛圍,積極發(fā)揮團體作用,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熟悉程度,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思考問題能力,鍛煉學生全方面素質,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一種參與式教學手段。
(二)合作性學習特征
1.組內差異互補,組間同步
合作性學習教學方式通常會把學生們分成一個個五人左右構成的小組,小組內成員不能是同一類型學生[1]。應將不同學習成績、學習習慣、性格特點、性別的學生放在一個小組,盡可能將小組變成一個小團體、小班級,小組成員各不相同,又互相互補,使每組水平程度一致,每個小組在同一水平競爭,實現公平競爭。
2.學習任務細分,小組榮辱與共
教師下達全班教學任務,將全班教學任務平分到每個小組,小組再將任務分到個人,實現教學任務落實到班級每個人身上。這樣學生不僅要為自己負責,還要對小組負責,自身的學習任務完成度影響著團體的成績,小組成員形成互相依賴,互相監(jiān)督的共同體關系。一個人完成,不能幫助小組整體成功完成,只有小組全部成員都完成,才能使小組成功。這樣加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團結意識,合作性學習改變傳統教育下學生個體的學習方式,使班級的整體水平提高,班級變成互相幫助的大家庭。
3.分配組內角色
合作學習小組由不同類型的學生組成,每個組員都有著不同之處[2]。性格上,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沉穩(wěn)嚴謹,有的怯懦膽小,有的性格溫和;特長上,有的善于演講表達,有的善于組織領導,有的善于靜心聆聽,有的善于計劃整理,還有的善于收集信息,等等特點,因此在小組合作性學習時應根據每個學生獨特點,安排學生相適合的角色,并下達不同的任務目標,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特長,更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體驗學習的樂趣。這樣合理安排組內成員角色,不僅讓小組學習過程井然有序,也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特長或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合作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自合作性學習這一教學理論被提出以來,高中歷史教學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3]。學生逐漸向自主式學習改變,合作性學習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降低高中歷史教師權威性,提高學生自主能力,樹立學生獨立思考意識。雖然合作性學習實施效果反響很好,但仍有部分教師教學存在缺乏合作學習意識、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等類似問題,實行合作性學習,只是徒有其表,沒有理解合作性學習的真正意義。
(一)合作學習意識薄弱
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無法改變以往教學方式,總會無意識進行“滿堂灌”,忽視合作性學習的重要作用,學生被動接受課堂知識,沒有思考歷史知識的時間,不能理解知識,更談不上運用體會歷史知識。就像在講《辛亥革命》這節(jié)課時,這節(jié)課內容量極大,由大量的歷史人物、變革過程、復雜背景構成,錯綜復雜。教師如果仍然是一味灌輸講解書本知識,學生就只是死記硬背下來,但教師了解合作學習的話,可以組織學生將辛亥革命課本內容演成話劇,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理解課程內容。還有部分教師對合作性學習理解錯誤,導致合作性學習作用不能充分利用。
(二)教師自身認知不夠
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示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一種老師在規(guī)劃課程中過于強勢,目標性強,而導致教學重心偏移[4]。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偏移到課時的授課內容上,從而確實少對學生的關注。在課堂活動中,老師和學生都是參與者的一員,老師圍繞課堂講解的重點、參與流程來設計教學流程。由于高中歷史老師的過于強勢,很可能導致學生的主觀性和自主意識變向削弱,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方面會大打折扣。另一種歷史老師則是缺乏對課堂的約束。在授課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約束,只是單方面完成授課任務。在完成課程任務后,任由學生自由活動,對于授課中的疑點問題難以解決,不能更細致的課堂擴展和知識講解。長期放任學生難以下管制,最終影響老師課堂的主導地位,難以開展教學任務。
三、合作性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由于我國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以老師為主體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模式”的傳統教學中,老師細心的編輯授課內容課,但由于課堂枯燥的講解教學,使學生缺乏對學習知識的興趣,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一定程度導致學生的學習的效果不盡人意,最終學生在綜合能力提升上也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至關重要[5]。建立小組學習合作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在關于“新中國成立”這一課時的講解學習中,老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收集新中國成立的資料,提升學生對課題的興趣,在課堂中令同學們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印象,再由老師對其總結歸納,并且將自己整理關于本課程的視頻等有關當時的歷史事件講述給同學,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民族意識,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于學習歷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也能大大的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歷史難度。伴隨著對教育的深度探索,合作式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課堂上的主流,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刺激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僅可以從中加深了學習的印象,也通過分組的學習模式,加深的同學之間的感情,不光拓寬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關系。而且在高中這一特殊時期,歷史這門科目不僅要將歷史人物里的刻苦頑強精神帶給學生更要將對于歷史反思的探索精神帶給同學,同時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凝聚班級集體智慧,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四、促進合作性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應用的對策
(一)合理安排分組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學習也不例外。合作學習很考驗組員之間的配合默契,如何將每個學生合理的安排在每個組是老師必須考慮的問題[6]。一個小組合理的分配組員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分組上應當科學編組分配調配每個成員。首先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每個學生之間的成績逐漸出現差異,也會逐漸發(fā)現每個學生自身的性格、能力、和特點。不能盲目的將按照成績優(yōu)異來進行匹對,也要每個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性格考慮進去。例如,成績不理想且個性較強的同學,至少配置一名成績優(yōu)異且個性中等的學生來干預,以及若干性格強的同學進行組隊。成績不理性且個性偏內向的同學,至少配置一名成績優(yōu)異可以是內向同學,以及若干成績中等認學性格偏強的同學進行組隊。成績優(yōu)異且性格強的同學,可以再配置一個成績優(yōu)異性格內向的同學,以及成績不理想且有個性的同學,以及若干成績中等同學。
(二)課前營造合作學習情境
教師應在課前準備好導學案,依據學生學習情況,向學生提出一些關于課程內容的問題,幫助學生清晰了解課程內容主題[7]。例如,在《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實踐》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出問題:代表中國古代科技思想有哪些歷史事件,鄭和下西洋有哪些有趣事情,類似有趣有話題性的問題,使學生對了解課堂知識更加積極,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重拾學習信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后合作復習
復習是鞏固知識最重要重要的一個關節(jié)。不僅在每節(jié)課后對課堂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也要對每一次大小考試后的問題進行復習總結[8]。歷史老師根據對學生劃分的小組,讓同學們進行合作探討,互相交流,吸取別人的教訓和分享自己的經驗,并且每組要總結自己組員出現的問題和有效的經驗教訓。老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總結出的經驗教訓分別派出代表進行班內交流。例如,小組內的一個同學有自己獨到的記憶技巧,另一名同學有自己的課本總結歸納的小秘籍,還有的同學分享出考試題的“避坑點”,以及答題技巧。最后大家將自己組的經驗教學匯總再通過班內交流分享每一個組的經驗教訓,老師將給類的經驗和問題一一為同學總結,從而使整個班級的經驗積累得到提升。
結束語
合作學習將傳統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大部分弊端一一化解,通過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探究實現小組合作,激發(fā)高中生對歷史課堂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們在小組性學習中更好更有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獨立自主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也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合作性學習,順應新時代教學要求,使高中歷史課堂具有活力。
參考文獻
[1]劉嵐嵐.光山縣司馬光中學“三三三”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9.
[2]胡晨曦.傳統與變革:漢中市高中歷史教學課堂教學方法現狀調查分析[D].陜西理工大學,2018.
[3]宋國瑞.“合作學習理論”下互教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6.
[4]陸健.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淺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6(02):66.
[5]趙應剛.試論對話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4):50.
[6]陳義紅.高中歷史教學應當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意識[J].考試周刊,2015(80):132.
[7]張紅波.論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開展[J].考試周刊,2015(74):144.
[8]周亞美.高中歷史當緊扣教學模式優(yōu)化提升[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2):85-86.
作者簡介:孫彥(1978—),女,福建寧德人,福建省寧德市高級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