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順利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
位于閩南沿海地區(qū)的泉州古稱“刺桐”,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宋元時期,泉州在繁榮的國際海洋貿易中蓬勃發(fā)展,成為各國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東方第一大港”?!叭荩核卧袊氖澜绾Q笊藤Q中心”指10世紀至14世紀產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遺產,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區(qū)為核心的泉州灣地區(qū),包括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等22個遺產點。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認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獨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間結構,其所包含的22個遺產點涵蓋了社會結構、行政制度、交通、生產和商貿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世紀至14世紀逐漸崛起并蓬勃發(fā)展,成為東亞和東南亞貿易網絡的海上樞紐,對東亞和東南亞經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近期發(fā)表的研究恐龍滅絕的論文指出,非鳥恐龍物種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大滅絕事件之前約1000萬年時或已陷入衰退。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墨西哥的??颂K魯伯,導致非鳥恐龍在6600萬年前滅絕。但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科學演化研究所法比恩·康達明與同事通過研究分析發(fā)現,非鳥恐龍多樣性從7600萬年前就已經開始下降。他們分析了1600個恐龍化石,評估甲龍科、原角龍科、鴨嘴龍科、奔龍科、傷齒龍科、暴龍科恐龍的物種形成和滅絕。他們認為,這種下降或與較古老物種滅絕速率上升有關,這可能說明其缺乏演化新穎性,或這些恐龍難以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他們強調,白堊紀晚期的全球氣候變冷,可能加速了恐龍滅絕過程。此外,因物種競爭中鴨嘴龍勝過了其他物種,導致食草恐龍多樣性下降,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他們表示,上述因素疊加,可能阻礙了恐龍在??颂K魯伯撞擊事件后的恢復能力,促成其滅絕。
哥斯達黎加立法大會近日投票決定,樹懶正式成為該國的“國家象征”之一。
據悉,該提案由哥斯達黎加民族解放黨議員約雷尼·萊昂提出,“樹懶是一種能喚起人們好感的動物,我希望人們每次看到樹懶都能想到我們國家。為保護它們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根據該提案,哥斯達黎加環(huán)境和能源部必須加強對樹懶的保護,公共工程與交通部必須在樹懶棲息地附近規(guī)劃限速路段,以保護移動緩慢的樹懶的安全。同時,哥斯達黎加國家旅游局也可使用樹懶形象,作為該國自然景觀的官方象征。
樹懶是一種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雖然移動速度十分緩慢,但由于擁有良好的保護色及鋒利的爪子,樹懶的生存往往不會受到蟒蛇和猛禽等天敵的威脅。
7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表新聞公報表示,在中國福州召開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將英國利物浦海上商城從《世界遺產名錄》上除名。原因是該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已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害。這是繼2007年阿曼阿拉伯羚羊保護區(qū)、2009年德國德累斯頓易北河谷后,全球第三項被除名的世界遺產地。
利物浦海上商城位于利物浦市區(qū)北部海港,范圍包括阿爾伯特碼頭、威廉布朗大街等利物浦地標在內的六個街區(qū)。這里曾是18、19世紀全球重要貿易港口,在大英帝國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
2004年,因歷史地位和船塢技術,利物浦海上商城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12年,由于大規(guī)模開發(fā)老船塢區(qū),世界遺產委員會將該遺產地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委員會認為,開發(fā)計劃將使城市中心擴張,在視覺上割裂各船塢區(qū),改變海上商城天際線和輪廓。此后,委員會曾多次要求英國政府做出承諾保護好遺產地,但利物浦市政府并未因此放棄城市開發(fā)計劃,反而繼續(xù)在遺產地及其緩沖區(qū)內推進新項目。
美國寶潔公司近期宣布,將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合作,研究如何在太空清潔衣物。
目前,國際空間站宇航員穿的都是一次性衣物,因此每年要扔掉大量臟衣物。如何以可持續(xù)方式讓宇航員在太空穿上干凈衣服是一個難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每年平均需為一名在太空生活的宇航員運送約68公斤衣物。考慮到太空貨運飛船空間有限、運營成本昂貴,這是一筆不小支出。如果有朝一日人類在月球或火星建立基地,這個問題更亟需解決。
寶潔公司計劃于今年12月啟動首次實驗,向太空發(fā)送特制衣物清潔劑,研究太空失重環(huán)境和輻射將如何影響清潔劑中各種成分。明年5月,特制的去污筆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供宇航員試用。同時,該公司還將在地面研發(fā)一種洗衣烘干一體機,用最少的水和清潔劑洗衣服,希望日后能夠在月球或火星使用。
7月6日,聯合國發(fā)布《2021年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陷入貧困人口的數量增加了1.2億左右,極端貧困率自1998年以來首次上升。
報告稱,2020年,全球共損失約2.55億個全職工作崗位,極端貧困率從2019年的8.4%升至9.5%;饑餓人口數量可能增加8300萬到1.32億,總數將達到8億人左右;全球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發(fā)育遲緩,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加劇這一問題。與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動減少了40%,發(fā)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顯著上升。全球經濟復蘇正在進行,但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預計至少要到2022年或2023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醫(yī)療和教育受疫情沖擊也很嚴重。目前全球約90%的國家表示一項或多項關鍵醫(yī)療服務受到嚴重影響,新冠疫苗不平等極為突出。截至今年6月17日,歐洲和北美地區(qū)每100人中約68人已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但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每100人中的接種人數不到兩人。教育方面,未能達到最低閱讀熟練水平的兒童和青年人數增加1億多人,幾乎抹去了最近20年教育領域的發(fā)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