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紅艷
摘? 要:“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園課程實施方案緊緊圍繞“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來展開系列活動;因此,我們班的主題定為“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在這一個主題的創(chuàng)設下,我在生活區(qū)內(nèi)投放了農(nóng)作物——玉米,還投放了一些裝玉米的簸箕、石磨、帶鋸齒的木板、錐子等供幼兒探索玩法、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玩”玉米并能體驗生活,并在體驗“玩”玉米的過程中初步了解我們吃進嘴里的糧食來之不易,初步懂得珍惜糧食的意義。
關(guān)鍵詞: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珍惜糧食;快樂童年
一、游戲過程實錄及分析
片段一:剝玉米——主動探索,找出剝玉米最快、最省力的方法
(一)幼兒行為觀察
區(qū)域活動開始,冰冰、源源和開開來到生活區(qū),他們每人從簸箕里拿起一根玉米棒;冰冰:我們把這上面的玉米剝到簸箕里好嗎?源源和開開:好的。他們?nèi)四闷鹩衩装糸_始剝玉米了,冰冰和源源開始一顆一顆的剝起來;開開拿起一根玉米棒在簸箕里反復敲了幾下,這時開開的簸箕里沒有一粒玉米,開開看了看冰冰的簸箕說:哇你剝下來了,你是怎么剝的?冰冰:我是一粒一粒“揪”下來的。開開再一次拿玉米學著冰冰的樣子“揪”起來;大概“揪”了2分鐘,簸箕里大約有15粒玉米,他又去拿起一根玉米棒,一手拿一根對冰冰說:你這個太慢了,看我的,我要讓他們“摩擦”,他拿起兩根玉米棒反復敲擊、反復搓,這時他簸箕里的玉米開始多起來;5分鐘過去了,他手里的兩根玉米棒剝下的玉米還不到一半,他停下甩了甩雙手:老師,我的手都累了。我說:你剛才想的“摩擦”辦法很好,能把玉米剝下來,你看一下這邊的工具能幫上你嗎?他立馬去拿起一個錘子,用錘子的正反兩面反復敲玉米棒,這時玉米剝下來的速度又快了一些;他又花了5分鐘剝完了手里的玉米。他再去拿一個玉米用力往地上摔,他發(fā)現(xiàn)于玉米也能掉下來,他反復摔了十幾次,他拿起玉米看了看掉得不算多;這時他又拿來了木板,一手扶著木板一手拿玉米上下反復搓,我說你試試把玉米橫著雙手搓,開開立馬雙手按住玉米棒兩端反復在木板上搓,大約1分鐘玉米全剝完了。
(二)幼兒行為分析
在剝玉米的游戲中,開開首先用兩根玉米棒互相敲擊、搓發(fā)現(xiàn)摩擦能讓玉米掉下,但是他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很費力;他再次嘗試用錘子和用力摔的方法剝玉米,發(fā)現(xiàn)能加快玉米掉落的速度,但是這個方法玉米棒上的玉米依然不能全部剝完;最后他又回到用摩擦的方法,嘗試用帶鋸齒的木板剝玉米,這時他發(fā)現(xiàn)木板能幫他受力,并通過在木板上反復摩擦,能更省力并且很快把玉米剝完。
(三)教師的支持與回應
在游戲中當我觀察到開開小朋友剝玉米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我開始把觀察重點轉(zhuǎn)移到他的行為中,開開像我提出“手好累”時,我果斷抓住教育契機,肯定他之前提出“摩擦”的方法,再引導他借助物體和材料的相互作用,鼓勵他進行不斷嘗試;當他找到鋸齒木板搓玉米時,他一直單手拿玉米上下摩擦,他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方法更省力,于是支持他的一切行為,如用錘子敲、用力摔等行為,不干預、不介入不打斷他的探索思路。
片段二:磨玉米——怎樣才能把玉米磨細碎?
(一)幼兒行為觀察
生活區(qū)的玉米棒全部變成了一粒粒玉米;孩子們再一次進入生活區(qū),佳洵看到石磨大聲說道:“磨子,我見過”,他開始手握磨把慢慢轉(zhuǎn)了兩圈;他一邊轉(zhuǎn),岑岑和開開一邊往磨眼里放玉米,不到一分鐘,磨眼、磨槽、磨面上全是沒磨碎的玉米;這時石磨已經(jīng)無法正常工作;佳洵:“老師,玉米太多了,磨子轉(zhuǎn)不動了,你來幫我們修一下?!蔽姨鹉ケP把石磨上的玉米清理干凈。開開:“這次我們少放一點玉米吧?!币贿呎f一邊抓了幾粒玉米在磨洞里,佳洵開始轉(zhuǎn)動石磨,轉(zhuǎn)速度比第一次快2倍;岑岑一邊拍手一邊跳著說:“你們看,玉米磨碎了,磨碎了?!苯又麄冇忠槐橛忠槐榈姆庞衩?,不斷提高轉(zhuǎn)速,玉米還是只能壓碎成2-3瓣。開開:我們可以把玉米磨成玉米面嗎?我媽媽經(jīng)常用玉米面給我做好吃的。佳洵和岑岑:“我們一起想辦法吧;”佳洵:“我們加點水,直接磨成玉米湯吧!”開開去接了半杯水倒進磨洞中,佳洵又加快速度轉(zhuǎn)動磨盤,水從磨巖留下來,玉米還是很粗。開開:“是不是玉米太硬了所以磨不碎,我們試試軟的東西;老師:我可以去美工區(qū)拿橡皮泥嗎?我們要做一個實驗?!?/p>
(二)幼兒行為分析
他們一開始放很多玉米到石磨中,導致石磨無法正常轉(zhuǎn)動,再加上佳洵轉(zhuǎn)動磨盤的速度較慢,所以第一次他們的玉米一粒都沒有磨碎;開開發(fā)現(xiàn)了玉米不能放太多,放太多會導致磨盤轉(zhuǎn)速減慢,所以他們第二次嘗試少放玉米加快轉(zhuǎn)速;這樣的方式顯然能磨碎玉米,但從開開的生活經(jīng)驗得知,玉米只有磨成面才能做食物;這樣他們又陷入了下一個問題中,怎么才能磨成玉米面呢?佳洵提出加水,加水不就直接變成玉米湯了嗎?他們再一次嘗試,沒成功。陷入一陣思考中……玉米太硬了,石磨壓不動,他們進行了大膽猜想,還用軟的橡皮泥做了實驗,但是玉米變軟后真的能磨成玉米面嗎?
(三)教師的支持與回應
從開始的“無為”觀察者到中途的“順勢而為”引導者;游戲開始時,由于玉米放太多我去修磨盤時,我故意留了幾粒玉米在石磨中,然后快速轉(zhuǎn)了幾圈;這時抓住教育契機,平行介入游戲,引導幼兒觀察模仿發(fā)現(xiàn)原來玉米放少、轉(zhuǎn)速加快可以把玉米磨碎。有幼兒提出加水的想法時,我又利用交叉式介入的方式,和幼兒一起玩起來,加水之后石磨與玉米之間的阻力更重,幼兒的力量轉(zhuǎn)速不夠,于是我介入加速轉(zhuǎn)動磨盤,結(jié)果玉米還是不能磨細,這樣引出他們進一步思考,玉米變軟才能磨細。
二、游戲教育價值及教師指導策略
幼兒通過在游戲中反復練習、大膽嘗試,進一步提升了幼兒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學習品質(zhì);幼兒在游戲中大膽猜測,大膽實驗,進一步提升了幼兒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品質(zhì)。幼兒在游戲中相互合作、商量、一起完成任務展現(xiàn)了幼兒人際交往社會性發(fā)展的學習品質(zhì)。
通過在生活區(qū)內(nèi)體驗玉米的演變過程,再結(jié)合幼兒對玉米前期的經(jīng)驗,初步感受到農(nóng)作物變成食物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需要人們付出很多勞動力才能完成,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對珍惜糧食的認識,真正能夠從行動上做到不浪費糧食的行為習慣。
本游戲最大的特點在于教師結(jié)合當下時代主題和幼兒園課程相結(jié)合,將課程目標對于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期待自然融入與區(qū)域游戲中,并通過有效的師幼互動,支持幼兒經(jīng)歷了一次關(guān)于玉米的衍生過程中幼兒的科學探究;這是一次有意義的深度探究學習,更是幼兒對體驗生活的一種考驗;教師用行動詮釋“幼兒教師非兒童游戲一般意義上的玩伴,而是賦予兒童游戲以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