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會同縣第二中學 胡林茂 李金蓮 楊莉玲
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團河鎮(zhèn)官舟村有明清古建筑12 棟,2011 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們調研小組多次到官舟村進行考察。考察中發(fā)現,古建筑外墻上有一些奇怪的八字型窗口(如圖1),這種窗口既不美觀又不協(xié)調,古人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窗口呢?為了揭開謎底,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
掃一掃,觀看“八字窗口防御效果模擬”視頻演示
我們帶著疑問采訪了當地居民,他們說之所以把窗口設計成八字型,是為了方便當外面發(fā)生火災時用濕布進行堵塞,防止火勢進入室內。但這個解釋不能讓人信服。
于是,我們通過網絡查詢“八字型窗口”“窗口外窄內寬”等關鍵詞,得到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古代許多碉樓窗口、城墻垛子缺口都設計成外窄內寬的八字型,可以增強防御效果,但至于究竟是如何增強防御效果的,卻沒有具體的解讀。為此,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采用激光筆模擬火槍射擊和跳彈實驗,同時用動畫建模進行了模擬。
“八字型窗口”外寬22 厘米,內寬57厘米,高60 厘米,墻厚36 厘米。模擬結果顯示,站在內墻朝外射擊,打擊范圍的夾角為90°,若窗口內、外寬均為22 厘米,打擊范圍的夾角僅為50°(如圖2)。反過來,墻內人站在窗口一側時,外敵射中他的夾角范圍只有20°,若窗口內、外寬均為22 厘米,受敵人射中或被跳彈擊中的夾角范圍竟然高達60°(如圖3)。
圖2 “八字型窗口”的還擊效果
圖3 “八字型窗口”的防御效果
我們用激光筆在窗口內、外進一步模擬測試,發(fā)現“八字型窗口”能更有效地打擊墻外的敵人,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我們查閱官舟村于氏族譜得知,官舟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而這些建筑的房磚上記載的建造年代是“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進一步查閱《會同縣志》等資料后發(fā)現,會同縣一帶明清時期有大量的“湘西土匪”橫行,社會治安混亂,這可能是村民把房子設計成封閉式、窗口設計成可攻可守的八字型的原因之一。
我們對該村在新中國成立前后建造的房屋進行了進一步的考察,發(fā)現房屋建筑的設計風格與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密切聯(lián)系:在新中國成立前,社會治安混亂,土匪、盜賊橫行,房屋設計力求安全第一,采用高墻封閉式,有御敵功能,院內有糧倉、水井、柴房、暗室,以求關門自保;新中國成立后,社會安定和諧,房屋設計追求個性化,采用敞開式,要求美觀、舒適,井水被自來水取代,防火有了現代消防設施,柴火被煤氣取代。
通過此次考察研究活動,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有我們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
專家點評
作者能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和研究家鄉(xiāng)的民俗風情,并從中找到關注點,立意新穎。通過窗口了解古建筑,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同時作者能通過動畫建模的方法模擬“八字型窗口”的防御作用,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不足的是,作者的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對“八字型窗口”的作用除了實地調研,還可以查閱文獻資料;研究結論的表述不夠精準,“八字型窗口”既美觀又實用,具有防火、防盜、通風、防御的功能,單純只研究防御功能使得研究不全面,不能很好地詮釋窗口的“奇怪”;用激光模擬跳彈等計算方法不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