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
招遠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山東招遠265400
在各種血液系統(tǒng)疾病中,貧血為其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通常以血液中血紅細胞減少且低于正常范圍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血液中血紅細胞可受較多因素影響而減少,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患者體質,在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還會對其身心健康帶來一定影響[1]。目前臨床貧血種類比較多,例如地中海貧血、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以及再生功能障礙性貧血等,其中以地中海貧血以及缺鐵性貧血最較常見,具有較高發(fā)病率[2]。由于貧血類型的不同,其臨床治療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治療前需要充分明確患者的具體貧血類型,由此可見進一步提高貧血類型的鑒別診斷準確性顯得尤為重要[3]。該文正是基于此,對該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需要進行血液檢驗的貧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進一步分析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應用血液檢驗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對該院收治的80例需要進行血液檢驗的貧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其貧血類型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共計40例患者,平均年齡(39.75±5.67)歲;男16例,女24例;初中及以下學歷者10例,高中及中專學歷者15例,大專及以上學歷者15例。研究組共計40例患者,平均年齡(39.71±5.69)歲;男18例,女22例;初中及以下學歷者11例,高中及中專學歷者15例,大專及以上學歷者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研究由倫理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同意者;且符合地中海貧血相關診斷標準[3]、缺鐵性貧血相關診斷標準[4];認知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血液系統(tǒng)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疾病者;認知功能不正常者。
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全部安排開展血液檢驗檢查,在其檢查當天空腹抽取2 mL靜脈血,并且將采集到的血液統(tǒng)一放置在含有抗凝劑的血常規(guī)專用試管中,之后將血液和抗凝劑充分混合后,選擇醫(yī)院現(xiàn)有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其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所有檢驗均由同一名檢驗人員根據(jù)相關檢驗操作流程完成檢驗,檢驗項目主要包括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正常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的范圍在10.4%~14.5%,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在300 g/L以下以及紅細胞平均體積在79 fl以下則可以診斷為地中海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在14.5%以上,同時紅細胞平均體積在79 fl以下則可以診斷為缺鐵性貧血[5]。
①觀察兩組患者血液檢驗檢查后的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指標。②觀察兩組患者血液檢驗檢查后的在診斷靈敏度方面、診斷符合率方面以及診斷特異性方面。
數(shù)據(jù)均錄入至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紅細胞平均體積方面,對照組顯著小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方面,對照組顯著小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方面,對照組顯著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方面,對照組顯著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檢驗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related indexes in routine blood tes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檢驗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related indexes in routine blood tes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在診斷靈敏度方面、診斷符合率方面以及診斷特異性方面,組間比較數(shù)據(j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診斷效果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is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貧血癥是由于身體無法制造足夠的血紅蛋白所致的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tǒng)疾病[6-7],一旦發(fā)病,患者乏力和筋疲力盡,同時心情容易憂郁和易怒,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頭暈目眩、注意力集中能力不斷下降以及心悸等癥狀。據(jù)相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有將近20%的女性有患貧血癥的危險[5]。目前臨床貧血類型比較多,例如地中海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以及功能障礙性貧血等,其中以地中海貧血以及缺鐵性貧血比較多見。據(jù)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目前全球大概有30億人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而每年由于貧血誘發(fā)的各種疾病而導致死亡的患者數(shù)量多達上千萬以上,因此進一步加強對貧血患者病情的準確診斷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8-9]。
在貧血疾病的診斷以及鑒別診斷中,血液檢驗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檢驗方法,可以有效判斷貧血患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進而便于臨床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10]。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作為目前臨床常見的兩種貧血類型疾病,前者可受遺傳誘導因素而發(fā)生,主要因患者血液中的珠蛋白發(fā)生合成障礙進而影響血紅蛋白成分合成而致病,后者則多因為患者機體內(nèi)儲存的鐵元素合成原料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減少致使機體無法合成血紅蛋白而致病[7]。由此可見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在發(fā)病誘因方面存在相對較大的差異性,在無論是在機體鐵代謝水平方面還是后期治療方案的制定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進一步提高對此兩種貧血疾病類型的鑒別診斷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血液檢驗作為臨床常見的貧血診斷方法之一,不僅檢驗操作簡便,而且檢查費用低廉,不會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同時檢驗安全性高,因此在臨床應用中極為廣泛。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紅細胞平均體積(67.93±3.68)fl、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16.02±2.75)%顯著小于研究組(74.60±3.09)fl、(22.03±2.96)%,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14.88±14.07)g/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24.15±3.14)pg顯著高于研究組(290.03±13.72)g/L、(21.96±2.41)pg(P<0.05);對照組靈敏度(95%)、符合率(80.00%)、特異性(65.00%)與研究組97.50%、85.00%、67.50%,組間比較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液檢驗在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均具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同時也可以通過血液檢驗檢查中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指標之間的差異來有效鑒別患者的貧血類型。這與曹鋒[11]的研究結果,缺鐵性貧血組特異性為67.41%,靈敏度為94.20%,符合率為77.10%,他組為66.44%,93.74%,77.24%,組間比較數(shù)據(j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將血液檢驗應用到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檢驗診斷效果,診斷符合率高,可以對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做出有效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