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愛江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模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但要運用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管”學生,還要用良好的育人手段“育”學生,做到“法治”與“德治”的完美結合、相輔相成,從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的人格品質和綜合素養(yǎng),使其成長為全面發(fā)展、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诖?,本文從三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如何在高中班級管理中實施“管育并用”策略,希望能為提高我國高中學校班級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在高中班級管理過程中,部分班主任采用傳統管理模式,僅僅憑借已有工作經驗,缺少理論知識更新,對班級事務和學生的事情進行事無巨細的管理。盡管耗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班級管理效果卻不佳,甚至會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高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實行“管育并用”的方法,科學地教育和引導學生,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方式,從而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一、嚴格班級管理,以管促育
正所謂“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學習和生活紀律,促使班級各項工作井然有序開展,并可有效提升育人效果。
然而,嚴格管理并不等于冷酷無情地訓斥挖苦、指責嘲諷。我們的教育無論嚴格還是寬容,出發(fā)點都必須建立在“愛學生”的基礎之上。過度地教育懲戒看似“嚴格”,實際上毫無溫度,是一種感性的、隨意的、不穩(wěn)定的且極易讓學生缺乏安全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營造和諧溫馨的班級氛圍。真正的嚴格班級管理應該是一種建立在師生平等和相互尊敬基礎上的,民主的、溫和的、理智的、公平的長效“法治體系”。
在制訂班級管理制度時,應體現學校、社會的是非標準和道德觀念等內容,使學生在執(zhí)行和貫徹制度的過程中明確評判標準,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使之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自律的行為習慣,進而形成健康良好的班風。其次,制訂班級管理制度應根據班級情況且符合學校教育方針和學生行為守則,以提高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班級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應涵蓋日常勞動、課堂紀律和班級活動等各個方面。
班主任在制訂班級管理制度后,還應確保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實和貫徹執(zhí)行。為此,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讓學生全面理解和熟悉班級管理制度的內容,增強制度的權威性;第二,保持班級管理制度的長效機制,不能朝令夕改,否則會大大削弱制度的權威性;第三,通過班主任監(jiān)督和學生自我監(jiān)督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將管理制度落實下去,通過管理制度約束學生的言行,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營造健康向上的班風。
二、堅持以育為主,管中有育
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堅持以育為主、管中有育,從而達到管理和育人雙豐收的良好效果。教師應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積極探索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當然,嚴格管理是正常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基本保證,但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要明確嚴格“管”理的最終目標仍是“育”人。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做好以育為主的管理工作,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點:第一,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變化,通過鼓勵式、啟發(fā)式、疏導式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第二,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精神層面管理的過程中,要融入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如結合具體實際案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學生的思想進行開導,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認同感;第三,班主任在開展日常事務和主題班會時,應有意識地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把“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核心價值觀的種子深深培植于學生心中。
在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下,學生能夠自覺地遵守班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進而增強自我約束能力,促進身心健康成長,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三、堅持以人為本,管中見人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班主任做好學生求學道路上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班主任應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在制訂班級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標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與學生共同商討,或者讓學生自己制訂規(guī)則,然后交由班主任審閱把關,使班級管理實現由班主任“管我”到學生“自治”的轉變,有效提高學生遵守班級管理制度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管理能力和自主意識,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高中班主任應采取“管育并用”的方式,多措并舉,雙管齊下,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班級管理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中學)
責任編輯:閔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