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榮彬,1973年10月出生,男,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南通市海門證大中學副校長,海門區(qū)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南通市學科帶頭人,南通市中語會會員,南通市語言學會理事。他教學特色鮮明,先后獲得江蘇省語文優(yōu)課評比一等獎、南通市高中語文優(yōu)課評比一等獎、海門區(qū)“弘謇杯”高中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海門中學“百花獎”教學競賽一等獎、第二屆“全國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多次執(zhí)教省、市級公開課并獲得好評。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還應關注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讀寫一體化教學的認識,有效實施“以讀促寫”“以寫助讀”的教學策略,助力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對高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進行初步探討。
以教育部制定并發(fā)布《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為標志,新一輪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課程標準》、新高考對學生“四個維度”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在此情形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集中在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的淬煉中有效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就顯得至關重要。但是,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往往割裂,彼此之間的聯(lián)絡與互動并不充分,這顯然阻礙了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深入開展。
一、高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意義
閱讀能力與寫作技巧本身就存在極強的關聯(lián)性,二者相互交融又相互促進。讀寫一體化教學倡導以讀促寫、以寫助讀,旨在整體提高學生的讀寫技巧。讀寫融合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使學生寫作的范圍、深度得到拓展;其二,讀寫一體化可以實現(xiàn)文本閱讀與文字創(chuàng)作的雙向溝通,使學生將在課內(nèi)外習得的語文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打牢寫作基礎;其三,讀寫一體化可以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感悟,逐步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高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以閱讀為引導,促進學生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
“閱讀引導”是指教師以書本、文章的閱讀為基礎,讓學生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掌握書中、文中涉及的寫作手法與技巧,并以此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具體來說,教師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經(jīng)驗,旨在發(fā)揮書本、文章多樣性的特點,使學生可以在閱讀環(huán)節(jié)吸收文章的精華,取其之長補己之短,而后通過寫作練習的方式將書中知識化為己用,進而整體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阿房宮賦》這篇文章通過對阿房宮的興衰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由盛而衰的歷史教訓,并以此對唐朝統(tǒng)治者提出警醒,表達出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投影設備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影視片段,使學生對阿房宮有更為清晰的了解。然后,教師可詳細講解文中提及的特定字詞,如“隔離天日”譯為遮蔽了天日,這里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廊腰縵回”譯為走廊長而曲折,借“腰”喻之形狀,借“縵”“回”凸顯縈繞、曲折的狀態(tài)。除特定字詞剖析外,教師還可以針對特定句式展開講解,如“覆壓三百余里”,該句借面積單位突出阿房宮占地之大;“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該句借天氣要素側面表現(xiàn)阿房宮占地之廣。在講解文章字詞句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即興寫作,借此加深學生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以閱讀為引導,通過賞析字詞、句式來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既能降低古文知識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對文章核心主旨的把握,又能結合文章中的修辭手法,鍛煉學生的文筆,豐富學生的寫作技巧,助力學生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與總結。
(二)以寫作為引導,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以寫作為引導”是指教師將教學重點由閱讀轉(zhuǎn)移至寫作,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文章的方式,升華對閱讀內(nèi)容的感悟,并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以寫作為引導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旨在立足實踐,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思考,在感悟閱讀內(nèi)容的同時,將其以文字的形式落實到紙上。教師以寫作引導,既能使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做到有的放矢,又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而在以寫助讀的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例如,《沁園春·長沙》上闋寫景、下闋抒情,詞人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及對青年時代的追憶,抒發(fā)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及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將上闋與下闋進行拆分。在教學上闋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適當?shù)恼n堂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引導學生利用詞中使用的寫作技巧進行寫作,如“詞人使用哪些事物突出了長沙秋景的何種特點?”“詩人采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凸顯了長沙秋景之壯闊?”然后,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根據(jù)座位前后四人劃分為一個合作探究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結合問題展開交流與寫作。在教學下闋時,教師可以圍繞時代背景進行講解,讓學生更為真切地體會到詞人創(chuàng)作該詞的緣由,并使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與詞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教師以寫作為核心進行授課,通過剖析詞的寫作背景深化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能加強學生對詞中寫作技巧、手法的運用,還能讓學生立足作者角度,更深刻地理解詞的內(nèi)容,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以拓展為引導,培養(yǎng)學生讀寫整合思維
教材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基本工具,但其中的內(nèi)容有限,教師僅結合教材內(nèi)容開展讀寫教學,既難以幫助學生形成完備的語文知識體系,也難以培養(yǎng)其讀寫整合思維。對此,教師可以拓展為引導,將具有多樣性、豐富性的課外讀物作為教學載體,將優(yōu)質(zhì)的課外素材引入語文課堂,使學生在閱讀、瀏覽課外素材的過程中掌握各種寫作技巧。這有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其寫作素材,進而在更具全面性的課外拓展閱讀中加速學生讀寫整合思維的形成。
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或自習課,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書籍閱讀活動。在此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興趣愛好推薦給學生合適的書籍。例如,《老人與?!芬粫呛C魍拇碜髦?,主要講述了一位老年漁夫與一條大魚在海洋深處“搏斗”的故事,文中字句簡潔有力,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凸顯了老人剛毅、堅忍、永不屈服的品格。高中生閱讀此類書籍,既能夠獲得諸多與海洋相關的寫作素材,又可以結合文章的寫作手法,掌握刻畫人物的技巧。又如,《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每一部分皆容納了諸多經(jīng)典、優(yōu)秀的詩文作品,描繪了古人生動鮮活的生活畫面,彰顯了我國古代文人雅士的智慧與志趣。學生閱讀該書,可以提高自身的古文賞析能力,提升自身的寫作技能。教師采用課外拓展的方式開展讀寫教學,既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渠道,開闊其知識和文化視野,又能打破教材局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讀寫整合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
總而言之,教師基于讀寫一體化視角開展語文教學,以讀促寫,以寫助讀,讀寫互筑,一體共生,讓閱讀和寫作彼此介入,既能滿足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需求,又能夯實學生的語文綜合基礎,進而推動學生閱讀能力、寫作技巧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 作者/曹榮彬?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證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