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麗
日前,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引導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工作。暑期托管著力解決暑期“學生無處去、家長看護難”的問題,是一件民生實事,但在實踐過程中,部分地區(qū)面臨課程、師資、經費等問題。
上海自2014年開始開設小學生愛心暑期托管班。每年愛心暑托班一經推出即被秒光,需求逐年增長。上海暑期托管是如何實踐的?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本刊記者采訪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
課程:各部門、機構免費配送
《教育家》:上海暑期托管班的服務內容是怎樣的?課程資源由誰提供?
倪閩景:上海的小學生暑期愛心托管班,是團市委和市教委共同做的,主要牽頭部門是團市委,市委宣傳部、市精神文明辦、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市婦聯(lián)、市學聯(lián)等單位主辦,今年有14家主辦單位。
愛心暑托班服務內容由規(guī)定環(huán)節(jié)(包括開班式、結業(yè)式,“徳智體美勞”教育等)和自選環(huán)節(jié)(包括身心健康、成長導航、環(huán)境保護、科學普及、讀書賞析、手工實驗、素質拓展、文體鍛煉等)組成。鼓勵各教學點探索開設慕課課程。
今年市級統(tǒng)一配送了德、智、體、美、勞五大類別的課程。結合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要求,市衛(wèi)生健康委開發(fā)了衛(wèi)生健康專題課程,并由青年醫(yī)師講師團、青年醫(yī)護工作者代表為暑托班送課;各區(qū)體育部門選派近500名教練員,向暑托班配送近7500課時的體育課程;等等。另外,團市委將想支持暑期托管的機構、單位、基金會匯聚起來,今年近20家社會組織將為暑托班提供超過2000課時的公益課程。
《教育家》:教育企業(yè)、培訓機構為什么愿意志愿參與暑期托管服務?
倪閩景:首先是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大家可能都會面臨孩子暑期托管的問題,只是時間早晚,參與其中,其實也是幫自己。其次,能為暑期托管班提供課程,也意味著官方的認可,因此各教育機構都搶著參與。再次,暑假可以成為一些新課程的試點。如果學生喜歡、效果好,在新學期就可能讓學校購買服務,這也是企業(yè)愿意參與的原因。每次暑期托管的時間和要求公布后,便有很多企業(yè)主動報名。
師資:志愿者擔任教師
《教育家》:暑期托管班的師資構成是怎樣的?參與教師有補貼嗎?
倪閩景:從師資上來說,有部分學校教師志愿參與,但主體是社會志愿者,教師只占極少部分。暑托班的帶班工作人員原則上按師生比1:5左右配備,團市委今年招募了12000名大學生作為志愿者加入到暑托班工作中。
對志愿者,只提供交通補貼,沒有其他任何補助,我們主要倡導志愿者精神。團市委將統(tǒng)一提供志愿服務證明,并根據志愿者表現,尋訪突出貢獻志愿者。高中生志愿者服務時間可計入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tǒng)。
《教育家》:由各部門、機構提供課程,由志愿者擔任教師,課程、教學質量如何保證呢?
倪閩景:我們建立了專家團隊,每門課程都要提交課程方案,要告知課程內容、適合年段、課程時長等,然后請專家審核、遴選。
關于教學質量,其一,參與授課的志愿者是經過篩選的;其二,會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志愿者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后才會去授課;其三,暑期托管有別于學校授課,不是正式的知識傳授,志愿者更多的可能是發(fā)揮組織性的作用,比如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帶學生到博物館、科技館參觀等等。
《教育家》:很多人擔心暑期托管會變成變相的補課,這一點上海是如何避免的?
倪閩景:不統(tǒng)一由校內教師來組織上課,就能很好地避免變相補課。學科教師上課習慣于教知識,而且學科教師有補課的動力。而大學生志愿者本來就是喜歡玩的,更喜歡帶著孩子一起玩。
另外,承接托管服務的是各個社區(qū)、街道,開展暑期托管的場館是各式各樣的,大部分是社區(qū)里的活動場所,只有一部分是學校,這樣也減少了補課的可能性。
制度保障:做好頂層設計,調動各方資源
《教育家》:如何協(xié)調各部門、各企業(yè)機構及志愿者無償參與暑期托管服務?
倪閩景:暑期托管的牽頭單位團市委能比較好地調動各方資源。另外我們有一系列頂層設計,比如:暑期托管聯(lián)席會議制度——將各方召集在一起進行商討。
上海校外聯(lián)系統(tǒng)(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聯(lián)席會議辦公室)——能組織、調動這個系統(tǒng)里的各類資源,如各類校外教育活動場所都在這個系統(tǒng)里;志愿者系統(tǒng)——我們每年都招募志愿者,有完善的體系與架構,可以統(tǒng)籌安排什么時候做什么樣的服務;社會課程的征集機制——我們平時就一直在面向社會遴選課程,比如部分課后服務的課程,只不過在學期中可能提供的是付費服務,假期這些課程及師資空置下來,就可以用于托管服務中。
我們不是憑空搭出這樣一些架構,而是這些系統(tǒng)已經存在,使用的是平時積累的資源,假期就在這些資源的基礎上做篩選。除了政府作用,其他靠的就是志愿者精神、企業(yè)責任感。
《教育家》:政府財政會對愛心暑托班提供支持嗎?
倪閩景:愛心暑托班堅持“公益、自愿”原則,各教學點原則上按照每人每期(為期三周)600元的收費標準向學生收費。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相關費用可適當減免。但學生必要的午餐、保險、活動耗材等費用由學生家長承擔。
市、區(qū)兩級財政會撥付專項經費。市級專項經費主要用于暑托班的整體規(guī)劃管理、社會宣傳、基礎活動開發(fā)、考核評估、志愿者服裝以及行政經費等;區(qū)級經費主要用于暑托班場地配置、活動組織、日常運營管理、防疫管理等。近年來,上海愛心暑托班已經實現了對所有街鎮(zhèn)的全覆蓋,日常經費開支不足的部分,街道也會補貼。
未來:對暑期托管服務做進一步提升
《教育家》:上海暑托班平均每年服務約3萬人,相對于上海在校小學生人數來說,托管比例很低,為什么低?這么低的托管率,為什么托管班每次會被“秒光”?
倪閩景:因為孩子的假期不只是在暑托班度過,有些家長可能會帶孩子出去旅游或是做其他事情。除了暑托班,全市16個區(qū)教育系統(tǒng)內部有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少科站等21家校外教育活動機構,共開設241項學生活動、309個學生社團,共同為中小學生的暑期活動提供支撐,全社會一起來解決孩子們的暑期去處問題。暑期托管只是其中一個選項,因此托管比例不會特別高。目前暑托班不夠,也限制了一些人參與。參與暑托班的人數逐年增加,暑托班不夠的問題就更凸顯。
《教育家》:下一步上海市會如何對暑期托管服務進行進一步提升?
倪閩景:首先會逐漸“擴量”,開設更多暑托班;此外會嘗試混齡編班,將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放在同一個班學習玩耍??傊畷嘧鲆恍﹪L試。
《教育家》:對于現在才開始實行暑托班的地方,您有什么建議?
倪閩景:暑托班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做。一定要清楚暑假的功能,讓孩子們放松,讓孩子們對暑托班的課程充滿期待。這有別于我們平時課程的設計,更多的應是活動設計、游戲設計。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純粹只是托管,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教育家》:但是目前有這樣一種認識,暑托班首先是解決托管問題,是托底服務。有些地方也確實僅提供基礎服務,讓孩子們寫寫作業(yè)看看書。
倪閩景:讓孩子寫作業(yè),可能孩子、家長有這樣的需要,但是不能只做這樣的服務。其實時間越長大家就越知道暑托班該怎么做,組織一些活動,讓孩子們放松,比只輔導作業(yè)要好得多。暑期托管不應該成為托底服務,它是暑期多樣化的其中一個選擇,應是高質量的,應是豐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