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麗,黃國興,劉 穎,林振孟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福建省腫瘤醫(yī)院),福建350014
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占世界上所有惡性腫瘤第三位[1]。由于結直腸癌發(fā)病隱匿,病人初次診斷時往往處于中晚期,即使病人行根治性手術復發(fā)率仍高達50%~80%,需要輔助化療提高總體存活率[2]。奧沙利鉑是結直腸癌化療的主要藥物之一,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分裂,延長病人生存時間[3]。然而,奧沙利鉑伴隨多種不良反應,化療所致惡心、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病人最擔心、最恐懼的副作用之一。CINV不僅使病人飲食攝入量減少、營養(yǎng)不良,還嚴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4]。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推薦使用5-羥色胺3受體拮抗劑和地塞米松控制奧沙利鉑引起的惡心、嘔吐,然而部分病人仍無法達到止吐效果[5]。本研究探討接受奧沙利鉑治療的結直腸癌病人使用標準止吐藥物后CINV的危險因素。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福建省腫瘤醫(yī)院收治的結直腸癌化療病人。納入標準:①病理明確為結直腸腺癌;②行含奧沙利鉑聯(lián)合用藥化療方案,并接受2種止吐藥物;③配合良好,可完成各項調(diào)查。排除標準:①同步放化療;②合并腸梗阻;③合用靶向藥物治療。根據(jù)納入及排除標準,共有339例病人納入研究,其中男226例,女113例;年齡≤55歲122例,>55歲217例;化療方案:奧沙利鉑聯(lián)合氟尿嘧啶(FOLFOX方案)162例,奧沙利鉑聯(lián)合口服卡培他濱(CAPOX方案)177例。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根據(jù)催吐風險將奧沙利鉑歸于中度催吐危險[6]。我院根據(jù)指南推薦的止吐方案,在使用奧沙利鉑前靜脈注射帕洛諾司瓊0.75 mg和地塞米松10 mg,第2天和第3天口服地塞米松8 mg。
根據(jù)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術語評價標準(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NCI-CTCAE)4.0版評價病人惡心、嘔吐程度。惡心程度評級:0級為無惡心;1級為食欲下降,不伴進食習慣改變;2級為經(jīng)口攝食減少不伴明顯的體重下降、脫水或營養(yǎng)不良;3級為經(jīng)口攝入熱卡和水分不足,需要鼻飼,全腸外營養(yǎng);4級為危及生命;5級為死亡。嘔吐分級:0級為24 h內(nèi)無嘔吐;1級為24 h內(nèi)嘔吐1次,不需要進行干預;2級為24 h內(nèi)嘔吐2~5次,需靜脈補液;3級為24 h內(nèi)嘔吐6次,需要鼻飼、全胃腸外營養(yǎng)或住院治療;4級為危及生命;5級為死亡[7]。CINV出現(xiàn)有2個高峰,第1個是在化療后1~2 h,第2個是在化療后48~72 h[7]。根據(jù)其發(fā)生的時間進行分類,出現(xiàn)在化療開始后的24 h稱為急性CINV;出現(xiàn)在化療后1~5 d稱為延遲性CINV。
化療前,責任護士發(fā)放自制的CINV記錄表,病人每日根據(jù)自身情況記錄惡心、嘔吐發(fā)生頻率和具體時間。病人住院期間,責任護士每日收集記錄表并與病人核實情況。病人出院后,每日以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隨訪,直至化療后第5天。
化療過程中惡心的發(fā)生率為35.7%(121/339),嘔吐的發(fā)生率為26.0%(88/339)。急性CINV與延遲性CINV比較見表1。
表1 急性CINV與延遲性CINV比較 單位:例
2.2.1 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單因素分析(見表2)
表2 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單因素分析 單位:例
2.2.2 CINV的多因素分析
將表2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分別以病人化療所致惡心、嘔吐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年齡:>55歲=0,≤55歲=1;性別:男=0,女=1;吸煙:否=0,是=1。多因素分析結果見表3、表4。
表3 影響病人化療所致惡心的多因素分析
表4 化療所致嘔吐的多因素分析
奧沙利鉑是廣泛使用的第三代鉑類抗癌藥物,鉑原子與DNA結合,形成交叉聯(lián)結,從而阻止DNA復制,誘導癌細胞死亡。奧沙利鉑單一用藥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反應率達12%~24%,F(xiàn)OLFOX方案反應率高達60%。因此,F(xiàn)OLFOX方案或CAPOX方案成為大腸癌輔助和一線治療的方案[8]。CINV是奧沙利鉑最常見、最嚴重的副作用之一,會使病人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社交活動減少、中止化療,甚至會造成脫水、免疫力下降、電解質(zhì)失衡和死亡等后果[4]。惡心是一種主觀不良反應,嘔吐是客觀不良癥狀。本研究中,病人惡心的發(fā)生率高于嘔吐。兩藥聯(lián)合方案控制急性CINV明顯好于延遲性CINV,與Simino等[9]研究一致。因此,病人化療全程均需加強止吐處理。
NCCN根據(jù)化療藥物在不予以預防止吐處理時嘔吐的發(fā)生率分成4個催吐風險等級。嘔吐發(fā)生率>90%為高度催吐危險;>30%~90%為中度催吐危險;>10%~30%為低度催吐危險;≤10%為輕微催吐危險。同時,該指南根據(jù)化療藥物的催吐風險推薦了標準止吐預防方案[6]。有研究表明,神經(jīng)激肽1受體拮抗劑+5-羥色胺3受體拮抗劑+地塞米松三藥聯(lián)合方案比5-羥色胺3受體拮抗劑+地塞米松能更好地控制急性和延遲性CINV[10]。因此,日本臨床腫瘤學會(JSCO)指南建議采用高度催吐危險藥物的病人使用三藥聯(lián)合控制惡心、嘔吐;建議采用包括奧沙利鉑在內(nèi)的中度催吐危險化療藥物的病人使用兩藥聯(lián)合止吐。然而,基于化療藥物的催吐風險使用止吐藥物后CINV的發(fā)生率仍較高。日本的1項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分析了使用中度催吐危險化療藥物的190例結直腸癌病人,進行兩藥聯(lián)合止吐治療后CINV有所改善,但急性惡心發(fā)生率為6.8%,急性嘔吐為2.1%,延遲性惡心為37.4%,延遲性嘔吐為12.6%[11]。本研究中,仍有35.7%病人化療過程中出現(xiàn)惡心,26.0%病人出現(xiàn)嘔吐。因此,部分指南建議使用中度催吐危險化療藥物的高危病人加用NK1受體拮抗劑[12]。
3.2.1 年齡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是CINV的獨立危險因素。Tsuji等[13]報道825例化療病人中,年齡<60歲與急性和延遲性CINV均相關。然而,影響CINV的年齡分界值在不同的研究中不盡相同。年輕病人閱歷淺,心理承受能力弱,惡性腫瘤對病人是重大的應激源,年輕病人更容易合并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精神狀態(tài)不佳、情緒不穩(wěn)定可伴隨惡心、嘔吐等軀體癥狀。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神經(jīng)的條件反射減弱,不容易受到化療藥物的刺激[14]。
3.2.2 性別
本研究中,女性是CINV的危險因素。Takemoto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出現(xiàn)CINC的風險是男性的2.31倍。有研究表明,轉移性結直腸癌中女性的CINV有效控制率明顯降低[16]。可能是由于化療造成女性體內(nèi)激素水平(如雌激素、黃體酮等)下降,加重CINV的程度[17]。
3.2.3 吸煙
有研究表明,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CINV的發(fā)生率較高[9]。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同時吸煙會使其他不良癥狀。有研究顯示,化療期間吸煙會使病人體重減輕、睡眠障礙、注意力下降[18]。因此,臨床上需要鼓勵病人戒煙。
在臨床護理中,要加強對高危病人的健康宣教,緩解緊張情緒;飲食方面囑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纖維飲食,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細嚼慢咽、少量多餐,保證液體和熱量的攝入,忌辛辣刺激食物;培養(yǎng)良好的作息時間,勞逸結合。有研究表明,漸進性肌肉松弛法[19]、吸入生姜精油[20]均可降低CINV的發(fā)生。因此,對高危病人建議進行上述療法。
綜上所述,奧沙利鉑使用帕洛諾司瓊和地塞米松聯(lián)合止吐后仍有部分病人出現(xiàn)CINV。臨床上需要全面評估病人,對高危病人采取積極的手段,如加用NK1受體拮抗劑及護理指導,以降低CINV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