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珊 吳銘洵 江妙 范嘉明 郭曉純 陳然
摘要:在2020年新冠疫情背景下,全國各大高校陸續(xù)開展線上教學。為了促進在線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從信息交互視角切入,基于廣州十所高校本科生的727份問卷數(shù)據(jù),運用回歸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方法,驗證了學生與內(nèi)容、教師和學生三者交互強度與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的假設,進一步結合不同交互類型下的具體行為提出建議,促進信息技術通過學生主體在高等教育中發(fā)揮更佳作用,為社會各界開發(fā)更好的在線教育產(chǎn)品提供參考。
關鍵詞:在線教育;信息交互;大學生;認可度
中圖分類號:TP31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23-0150-02
2020年初爆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線下教學,在落實停課不停教的目標下,各高校紛紛開展線上教學。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要推動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未來發(fā)展方向為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機制。隨著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初步顯現(xiàn),數(shù)字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服務能力不足,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與應用水平不高等問題愈發(fā)凸顯?;诖?,本文以廣州為調查地點,從大學生與學習資源、教師、學生三種信息交互視角切入,探討并驗證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及影響因素,以地方實踐動態(tài)性的實證研究豐富在線教育相關理論,促進在線教育產(chǎn)品開發(fā)完備進而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1 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
在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在中國則始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國內(nèi)外有關大學生在線教育的研究成果集中于特征、發(fā)展、效果、用戶使用意愿等方面。陳昊[1]認為構建在線教學平臺和虛擬課堂教學能夠提高在線課程教學的有效性;Yuen A H K等[2]發(fā)現(xiàn)在線教育中啟動活動、促進互動和持續(xù)討論的設計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參與和動機有重要作用。
較少學者從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視角進行研究,而是以類似概念如使用意愿、滿意度、接受度等進行闡述?;趯嵶C研究,有學者得出社會使用性、社會影響和三類交互均正向影響大學生在線教育滿意度[3];還發(fā)現(xiàn)平臺軟硬件、使用便利性是大學生對在線教育接受度的最主要因素[4]。
學者們基于多種理論和模型探討在線教育模式下大學生的使用感受和體驗,多以單個在線教育平臺如MOOC為基礎展開,或集中從單一大學生視角對在線教育進行分析,而從大學生與多主體交互、大學生使用意愿及滿意度的互相融合等視角有待進一步探索。
2 信息交互視角下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理論框架
陳麗[5]基于學習過程會話模型[6]提出遠程學習中的教學交互模型,包含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個層面。其中信息交互具體分為內(nèi)容交互(學生利用學習資源自學)、師生交互(學生與教師對學習內(nèi)容、方法和態(tài)度等方面的交流)和生生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形式的對話交流)。
在線教育模式下,教學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為主,教師為學生提供各類學習支助服務,進而學生擁有對學習更多的知情權、決策權和控制權[7]。為達成學生獨立學習目標,需要滿足對該種學習模式認可的基本前提,才能促進有效教學交互行為的產(chǎn)生,即探究三種層面交互共同作用下的認可度情況顯得尤為關鍵。研究基于信息交互視角提出以下假設:
H1: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與內(nèi)容交互強度呈正相關關系。
H2: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與師生交互強度呈正相關關系。
H3: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與生生交互強度呈正相關關系。
3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及實證分析
3.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通過對廣州十所高校本科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共回收765份,其中有效問卷727份,有效回收率為95%。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征為:性別比例方面,男性占30.9%、女性占69.1%;年級比例方面,大一至大四/大五分別占19.7%、41.7%、30.1%、8.5%;院校和專業(yè)比例均衡分布各類。
研究對象的認可度情況為:不同層次院校大學生均對在線教育表示“比較認可”;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及分化程度從雙一流院校、非雙一流公辦院校到民辦院校遞減。
3.2 信息交互強度與認可度的相關性
將各二級維度得分匯總作為不同交互類型強度,進一步對三種交互強度與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三個研究假設均成立,且相關性由強至弱依次為內(nèi)容交互、生生交互、師生交互。并以性別、院校、專業(yè)、年級等作為控制變量,采取偏相關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基本一致。
3.3 不同交互類型下具體行為與認可度的相關性
在內(nèi)容交互方面,學生通過在線教育模式下的學習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并進行體系構建;在師生交互方面,教師制定的考核制度越合理、向學生反饋的內(nèi)容越針對有效,學生對在線教育模式的認可度越高;在生生交互方面,學生通過線上形式能夠有效提高討論質量,進而提升在線教育認可度。
3.4 不同人口學變量的認可度均值差異
3.4.1 性別
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得:T=2.597,P=0.010<0.05,說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的均值間存在顯著差異,且為男性的認可度高于女性;進一步將三種交互強度作為檢驗變量,僅有內(nèi)容交互的均值差異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
3.4.2 院校、專業(yè)、年級
采取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得:僅有不同院校的大學生在線教育認可度的均值間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華南理工大學與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之間,且三種交互均對其產(chǎn)生顯著影響。
3.5 因子分析與假設檢驗
3.5.1 因子分析
運用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值對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結果得KMO=0.949>0.9,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X2=10144.735,P<0.001已達到顯著水平,問卷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將問卷指標體系導入SPSS 26.0,根據(jù)公因子方差剔除不符合標準的指標,而后采用正交旋轉法計算出最終的因子負荷矩陣,結果顯示從20個題項中抽取出3個公共因子,與基于文獻分析所提取的指標體系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