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的生物合成及應用

        2021-09-24 01:19:26曾丹儲建林陳燕茹范代娣
        合成生物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蛛絲人造蛋白質

        曾丹,儲建林,陳燕茹,范代娣

        (1 西北大學化工學院,陜西省可降解生物醫(yī)用材料重點實驗室,陜西省生物材料與發(fā)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9;2 南京工業(yè)大學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王義翹教授是國際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奠基人,一生致力于生物工程技術研究和產業(yè)開發(fā),研究方向包括重組蛋白生產和純化工藝研究,蛋白質穩(wěn)定性和制劑技術研究,生物反應器控制理論研究,酶技術和酶工程,生物高分子生產,食品科學和生物能源研究等,榮獲了美國化學學會M.J.Johnson Award 亞太地區(qū)杰出生物化工獎,新加坡公共服務獎章和馬里蘭大學杰出工程技術獎等生物技術領域的重要獎項。

        王教授一直以來心系中國生物技術的發(fā)展,是我國5所大學的名譽教授,經常參加國內的權威會議和學術講座,為我國的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學者提供了很多的指導和幫助。2013 年,在王教授78 歲高齡的時候,仍然作為大會榮譽主席參加了第18 屆國際生物化學和分子工程大會。王教授不僅是科技創(chuàng)新者,而且是教育家,為生物工程和技術領域培養(yǎng)了眾多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學生遍布世界各地,推動著整個生物化工領域的發(fā)展。

        謹以此文沉痛悼念王義翹教授,我輩將銘記王教授為生物工程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為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的發(fā)展繼續(xù)努力奮斗,砥礪前行。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在現(xiàn)代生物學和系統(tǒng)科學以及合成科學基礎上發(fā)展起來、融入工程學思想和策略的新興交叉學科,通過將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元件標準化、去耦合和模塊化來設計新的生物系統(tǒng)或改造已有的生物系統(tǒng)[1]。合成生物學的研究策略涵蓋了多種學科的綜合應用,包括基因工程、代謝工程、蛋白質工程、化學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側重于“自下而上”(bottom-up)的理念,從元件、模塊到系統(tǒng),應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實現(xiàn)新的細胞行為,合成工程學所設計的生物學目標,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2-3]。

        蛋白質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性,在醫(yī)藥、軍事和紡織等領域應用價值巨大[4-8]。國際上對蛛絲蛋白、蠶絲蛋白、貽貝蛋白和膠原蛋白等蛋白質功能材料的人工合成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構建了包括大腸桿菌、酵母和家蠶細胞等多種人工表達體系[9-15]。然而,蛋白質材料存在分子量大、特定氨基酸含量高、翻譯后修飾特殊、結構性能不佳等問題,導致其產量和性能尚不能滿足應用需求。合成生物學和化學生物學的進展促進了新的蛋白質融合和新的功能基團的整合,使蛋白質功能材料成為具有新興特性的生物材料[16]。新的研究策略具有加工過程和性能易于控制、材料穩(wěn)定性高、降解產物可控、副產物少、可規(guī)?;a等優(yōu)勢,解決了天然蛋白提取困難的問題,成為人造蛋白合成的新趨勢。

        隨著結構解析、計算模擬和設計改造等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蛋白質功能材料的精準設計成為可能[17-18]。冷凍電鏡技術的發(fā)展快速彌補了蛋白質晶體結構上的不足;分子動力學模擬和量子化學計算等理論計算已成為蛋白質動態(tài)模擬的重要方法。美國科學院院士Baker 等通過催化反應路徑的量子化學計算和蛋白質折疊預測,成功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可催化雙分子Diels-Alder 反應的人工酶[19],UCLA 的Todd O.Yeates 等[20]設計的多面體蛋白單體可自組裝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材料。Buehler 實驗室[21]通過計算模型輔助理性設計實現(xiàn)了絲素蛋白復雜有序結構的預測和構建表達。清華大學劉凱課題組[22]通過計算機模擬對膠原蛋白和貽貝蛋白等力學蛋白進行理性設計并優(yōu)化,成功構建并表達了多物種融合力學蛋白。Scheibel 課題組[23]詳細闡述了不同蛛絲的構成并且推測了蛛絲結構模型。然而,研究者只解析出蛛絲蛋白的C 末端(2K3P,2KHM)和N 末端(2LPI)的三維結構,對于中間區(qū)域的結構尚未解析[24]。

        考慮到合理設計方法受限于相對稀缺且難于得到的可分辨3D蛋白質結構,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fā)工程研究所和哈佛醫(yī)學院George Church 研究團隊[25]創(chuàng)建了利用深度學習直接從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中提取蛋白質的基本特征的工程化蛋白質設計方法。該方法無需其他信息,可穩(wěn)健地預測天然蛋白質和從頭設計(de novo)蛋白質功能,還使蛋白質工程任務的效率提高了兩個數(shù)量級,實現(xiàn)了蛋白質的功能定制,在治療、診斷、生物制造和生物催化等領域都將有很大的應用空間。美國Arnold 研究團隊[26]闡述了利用機器學習進化蛋白質的方法,其中機器學習可以指導進行蛋白質工程的定向進化,優(yōu)化蛋白質功能,而無需詳細的基礎物理或生物學途徑模型,這為按需開發(fā)優(yōu)質蛋白質元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美國David Baker 研究團隊選擇了能夠在廣泛動態(tài)范圍內調整“籠子-門閂”和“籠子-鑰匙”相互作用密切關系的結構特征——螺旋結構,從頭設計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活性蛋白質開關LOCKR[18]和生物反饋網絡degronLOCK[27],可在體內降解目標蛋白,通過即插即用的特性來實現(xiàn)對內源性信號通路和合成基因電路的反饋控制。這是蛋白質從頭設計領域的又一里程碑,為合成生物學提供了全新的調控工具。這些工作為全新的功能蛋白的設計奠定了基礎,為蛋白質功能材料的精準設計提供了可鑒技術手段。

        通過精準設計策略,根據易表達和高性能的應用要求,通過二級結構重排、酶切位點氨基酸優(yōu)化改造、非鍵作用力平衡網絡重構以及整體(局部)自由能增強等策略,優(yōu)化或從頭設計新型蛋白分子[28-29]。從而建立起蛋白質功能材料從“分子結構確定、功能機制解析到全新設計”的研究理念。

        本文針對蛛絲蛋白、蠶絲蛋白、類人膠原蛋白(human-like collagen,HLC)和貽貝蛋白等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目前在生物合成以及實際應用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同時從生物學和材料學兩個不同角度,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手段,以高效合成及功能需求為導向,主要從人造蛋白細胞工廠的構建、適配調控和多種蛋白材料相關產品的應用展開介紹,為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的高效合成和應用提供可借鑒的研究思路。

        1 人造蛋白表達系統(tǒng)的構建

        蛛絲蛋白和蠶絲蛋白材料的透水性、透氣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化學纖維不可匹敵的。蜘蛛絲有“生物鋼材”之稱,是已知生物材料中強度最高的天然蛋白纖維,其強度甚至高于制作防彈衣的凱夫拉纖維[24]。蛛絲蛋白材料可用于制備外科手術縫線、防彈衣及降落傘等材料,在生物醫(yī)學、材料、紡織、航空航天、信息存儲等領域應用廣泛[30-31]。雖然蛛絲蛋白材料具有質量輕、強度高、彈性好、抗張力強等顯著特性,但大量獲取蛛絲蛋白非常困難。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研究蛛絲的生產原理,并嘗試復制這一過程。已有報道植物表達系統(tǒng)[32]、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tǒng)[33]、昆蟲表達系統(tǒng)[34]、酵母表達系統(tǒng)[35]、大腸桿菌表達系統(tǒng)[36]等來表達蛛絲蛋白基因片段,往往獲得的重組蛛絲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只有天然蛛絲蛋白的一半左右,表達量也較低,難以實現(xiàn)大量獲取。韓國科學院院士Lee Sang-Yup模擬自然界的蜘蛛絲蛋白表達調控過程,利用基序串聯(lián)拼接法構建了蛛絲蛋白的多組重復序列,根據蛛絲蛋白基因的特點對大腸桿菌宿主的代謝途徑進行改造,通過重構代謝途徑提高相應氨基酸在細胞內的合成量,同時過表達相應tRNA 并改造相應氨酰-RNA 合成酶,提高細胞內相應氨酰-RNA 的含量,加強了頻繁使用的甘氨酸和丙氨酸途徑的供給,實現(xiàn)在大腸桿菌中表達蛛絲蛋白MaSp1 的分子量達到285 kDa,然而隨著重復基序的單元數(shù)增加,蛛絲蛋白的表達量卻顯著下降[37]。

        絲蛋白材料的生物合成對于其應用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絲蛋白材料的人工設計和加工定制可以滿足不同領域應用特性需求。通過復制蜘蛛絲的特性,科學家們設計開發(fā)出了一種新型人造蛛絲蛋白,在大腸桿菌中實現(xiàn)該新型人造蛛絲蛋白的可溶性表達,顯著提升新型人造蛛絲蛋白的表達水平。模擬蜘蛛天然成絲過程,設計了新型人造蛛絲蛋白組裝的紡絲裝置,成功紡織出性能優(yōu)異的新型蛛絲纖維[38]。據估算,僅利用1 L大腸桿菌培養(yǎng)液產生的大量新型人造蛛絲蛋白就能夠織出長度約1 km 的仿生纖維,該型人造蛛絲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再生醫(yī)學研究中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蛛絲蛋白的序列重復次數(shù)越多、蛋白質分子量越大,所得的合成蛛絲性能也越強。然而,大腸桿菌難以高效表達很長片段的序列,是困擾人工合成天然蛛絲蛋白的一大難題。近期,科學家將蛛絲蛋白序列分割成小片段,利用大腸桿菌表達蛛絲蛋白片段,生物合成的蛛絲經體外連接獲得大片段的蛛絲蛋白,獲得了556 kDa 的蛛絲蛋白,較普通天然絲蛋白的370 kDa 更長,幾乎是其他生物合成蛛絲蛋白(最大285 kDa左右)的2倍[39]。

        家蠶絲蛋白質含量高達98%,由70%~80%的絲素蛋白和20%~30%絲膠蛋白組成。家蠶絲蛋白的主要成分有絲素重鏈(FibH)、絲素輕鏈(FibL)、絲膠蛋白(Sericin)等,其中FibH 的分子量達350 kDa,約占全部絲蛋白含量的70%以上,也是決定蠶絲纖維機械性能的主要因素。線狀的絲素蛋白具有抗蛋白水解酶、抗紫外線,尤其是顯著的柔韌性、抗疲勞和與鋼材相似的張力強度,透氣吸濕性、彈性良好,無毒、無刺激,與人體相容性強等優(yōu)勢,已廣泛應用于醫(yī)學、化工、食品等領域[40]。新型功能化的絲素蛋白可在藥物載體、人造組織材料、骨骼與軟骨組織修復材料、神經與血管移植、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醫(yī)學材料和環(huán)保新材料等領域得到更深、更廣的開發(fā)和應用[41-43]。

        由于蠶絲蛋白和蛛絲蛋白在結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利用家蠶遺傳改造大量獲取類蛛絲纖維是一個可行性高的策略[44]。近年來,已有利用轉基因技術實現(xiàn)了蛛絲蛋白在家蠶細胞中表達的報道,但由于轉基因技術本身的限制以及內源性蠶絲蛋白的表達干擾,蛛絲蛋白的產量一直難以得到提高。利用基因組編輯工具TALEN 完全敲除家蠶絲蛋白FibH編碼區(qū),同時保留編碼區(qū)上下游完整的調控序列。在此基礎上定點整合含有部分蜘蛛絲基因和熒光標記的DNA 片段,實現(xiàn)了完全去除內源性絲蛋白FibH的表達和利用FibH的內源性調控序列調控外源性蛛絲基因的表達。在轉化個體的絲腺和蠶繭中均可檢測到蛛絲蛋白的表達,其含量在個體繭層中可達35.2%,遠遠高于已報道的轉基因方法(0.3%~3%)。由于轉入的蛛絲蛋白片段分子量較?。s70 kDa),獲得的嵌合型蜘蛛絲與對照品種蠶絲相比,在強度上有所下降,但在延展性上有了顯著提高,如圖1所示。該研究拓展了家蠶絲腺生物反應器的應用,為利用家蠶大量生產新型纖維材料及表達其他高附加值蛋白提供了新策略[45]。

        圖1 利用基因組編輯家蠶大量表達蜘蛛絲基因[45]Fig.1 Massive expression of spider silk through the genome editing of silkworm

        在家蠶“吐”蜘蛛絲方面,有研究報道基于CRISPR/Cas9 的轉座子等基因編輯技術改造家蠶腺細胞,將蜘蛛絲基因導入自然吐絲的家蠶中,轉基因家蠶可產生機械強度接近天然蜘蛛絲的人造絲蛋白[46],如圖2 所示。CRISPR/Cas9 技 術介導天然大小的蜘蛛絲基因插入絲素重鏈或輕鏈的內含子(FibH或FibL)可精確控制序列突變,對絲蛋白產量沒有影響。但家蠶本身合成大量絲蛋白,占用了過多的氨基酸資源,使得外來基因所用氨基酸資源有限,產量嚴重受到影響,有待設計構建新型的家蠶細胞工廠表達制備新型絲蛋白材料。

        圖2 轉基因家蠶制成的蜘蛛絲狀纖維[46](a)替換天然大小蜘蛛絲蛋白(MaSp1/MiSp1)對絲素重鏈的替換及其吐絲結繭;(b)蜘蛛絲蛋白MaSp1/MiSp1摻入絲素重鏈融合表達絲蛋白及其吐絲結繭Fig.2 Spider silk fiber made from transgenic silkworm[46](a)Replacement of the natural spider silk protein(MaSp1/MiSp1)through engineering silk fibroin heavy chain and cocooning;(b)Incorporation of the spider silk protein MaSp1/MiSp1 fibroin heavy chain for the fusion expression of silk protein and its cocooning

        2 人造蛋白的適配調控和高效表達

        利用原核微生物表達蛋白材料具有細胞生長快速、分子操作簡單和適合高密度發(fā)酵培養(yǎng)、成本低廉及易于自動控制等優(yōu)勢,然而在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系統(tǒng)中表達的可溶性及分泌性能較低。外源絲蛋白在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系統(tǒng)中的表達調節(jié)因素多、系統(tǒng)復雜,表達元件設計與目的基因之間適配性、蛋白合成途徑調控有待研究。利用人工細胞高效表達是實現(xiàn)其人工生產和改性的重要途徑,已成為世界各國重點投入的競爭領域。

        基因表達調控一直是生物學的主要研究領域,人工合成基因線路(synthetic gene circuit)則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47]。調節(jié)基因表達的萬能工具對于擴大工程基因網絡的規(guī)模和增加定制反饋的復雜性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的高速發(fā)展,研究者們不斷追求設計大規(guī)模、復雜功能的人工合成基因線路,而其中實現(xiàn)基因表達的精確控制至關重要。近期,愛丁堡大學王寶軍[48]研究報道了一套針對合成基因線路設計的多功能基因調控工具建立了一種普遍存在的、來自自然界的間接基因調控機制,即利用誘餌蛋白結合DNA 位點(DNA 海綿)調控大腸桿菌靶點基因的表達。人工合成核酸海綿可系統(tǒng)地調節(jié)基因線路中的基因表達,從而精確改變該線路中的基因表達泄漏、輸出幅度和誘導倍數(shù)、對小分子的響應靈敏度,并改善宿主細胞的生長速度。該基因調節(jié)方法簡單、有效,可廣泛用于多種應用領域相關的人工合成基因線路設計,不僅可以簡單、有效地調節(jié)基因表達,還能降低因異質蛋白過量表達而造成的細胞負荷。

        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基因工程重組膠原利用模式化表達宿主,以外源蛋白表達的形式成功克服了膠原蛋白大規(guī)模制備的瓶頸。羥脯氨酸是膠原蛋白所獨有的非天然氨基酸,其表達對膠原蛋白的螺旋域形成及結構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是重組膠原與天然膠原結構的主要區(qū)別之一。本課題組通過將來源于孢囊菌RH1的脯氨酸羥化酶基因(TPH)與人源Ⅲ型膠原蛋白α1 鏈基因(COL3A1)共表達,成功地實現(xiàn)了重組膠原的羥化[49]。經該方法制備的重組膠原與天然膠原在氨基酸組成及空間結構上更相近,活性更相似;并且該方法所提供的細菌來源脯氨酸羥化酶與現(xiàn)有的人源脯氨酸羥化酶相比結構更簡單,更易于高通量表達,且制備容易,適宜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同時,利用代謝工程等技術解析了HLC異源表達的關鍵調控節(jié)點;通過對生物反應過程中細胞代謝特性參數(shù)分析,結合計算機輔助建立相關分析模型,闡明了發(fā)酵過程各參數(shù)對人工細胞比生長速率、物質代謝、能量和還原力的影響;結合過程工程技術,如乙酸調控等,實現(xiàn)了HLC 在大腸桿菌、酵母菌等中的高效合成[50-51],合成過程如圖3所示[52]。

        圖3 類人膠原蛋白的生產過程示意圖[52]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HLC[52]

        貽貝黏附蛋白由于具有超強吸附能力而備受關注,其蛋白結構中的非天然氨基酸多巴含量是影響其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非天然氨基酸的摻入是貽貝黏附蛋白生物合成的主要挑戰(zhàn)之一。非天然氨基酸的摻入具體是指通過基因編碼插入非天然氨基酸(ncAAs)的方法與技術。新的正交氨酰-tRNA 合成酶/tRNA 對的發(fā)展可向遺傳密碼中添加多種非天然氨基酸,非天然氨基酸可展現(xiàn)出20 種天然氨基酸中不存在的結構和功能,為蛋白質功能的增強或產生新的蛋白質特性提供了可能。研究發(fā)現(xiàn),多巴的氨基?;磻?,通過內源性酪氨酰-tRNA 合成酶(TyrRS)可以定量取代殘留的酪氨酸,實現(xiàn)體內特異性摻入非天然氨基酸多巴。為此,Yang 等[53]創(chuàng)建了Tyr 營養(yǎng)缺陷型大腸桿菌宿主,實現(xiàn)了貽貝黏附蛋白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該方法摻入的多巴含量非常高,摻入效率達90%,可使表達獲得的Mfp-3 和Mfp-5 非常接近天然貽貝黏附蛋白,重組多巴結合的貽貝黏附蛋白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表面附著力和在雙光子輔助下的耐水性;特別是重組Mfp3和Mfp5的水下粘接性能可與自然貽貝黏附蛋白相媲美,可作為生物膠或黏著水凝膠展現(xiàn)新的應用前景,如圖4所示。

        圖4 Tyr營養(yǎng)缺陷型大腸桿菌宿主構建及其表達貽貝黏附蛋白Mfp-3和Mfp-5[53]Fig.4 Construction of Tyr auxotrophic E.coli host for the expression of mussel adhesion proteins Mfp-3 and Mfp-5[53]

        畢赤酵母是甲醇營養(yǎng)型酵母中一類能夠利用甲醇作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酵母菌,被人們認為是最適用的重組蛋白異源表達系統(tǒng)之一[54]。許多蛋白藥物及工業(yè)酶都在畢赤酵母中實現(xiàn)了高效的重組表達。目前,人們研究的熱點集中在提高外源基因拷貝數(shù)以及共表達分子伴侶[55-56]。這兩種方案都需要向酵母基因組中整合新的質粒片段,而這樣的基因操作是有次數(shù)限制的:宿主能接受多少種篩選壓力,類似的片段整合就能進行多少次。雖然有人嘗試針對一種抗生素通過不斷提高其濃度反復進行電擊轉化,進而篩選多拷貝宿主,但這種方法極易產生假陽性,篩選轉化子的工作量非常大。已開發(fā)的“Marker 回收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對畢赤酵母的基因敲除,將抗性基因整合到基因組又從基因組上消除[57]??苫凇癕arker 回收系統(tǒng)”,通過添加lacO操縱基因,關閉AOX1 在大腸桿菌中的“泄漏表達”,進而構建可以進行抗性自消除的畢赤酵母表達載體,以實現(xiàn)外源基因在畢赤酵母中的高效合成。

        翻譯起始是蛋白質合成的主要限速步驟,有研究表明,蛋白質合成可能還受到與延伸階段有關的多重因素調控[58-59]。利用其構建的蛋白庫,結合體內與體外實驗,系統(tǒng)評估了早期延伸階段對大腸桿菌表達合成蛋白質的影響,研究了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的前10 個核苷酸堿基序列,該序列區(qū)域可能與通過翻譯起始或延伸來調控蛋白質合成有關。位于N 端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分別都會對蛋白質合成效率造成影響,可能是由tRNA、mRNA、核糖體和新生多肽鏈一起參與的相互作用決定了蛋白質合成的效率,并根據單分子熒光共振能量轉移實驗結果推測,該位置特定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組成造成了核糖體停頓并導致蛋白質合成的提前終止。此外,關于蛋白質在翻譯和發(fā)酵過程中的表達優(yōu)化,本課題組利用伴侶蛋白GroEL 體系與GroES 協(xié)同使用,通過協(xié)助折疊HLC 和增加HLC 編碼基因的mRNA 水平來增加其產量[60];同時,觸發(fā)因子也可以積極促進HLC的表達[61]。

        蛋白糖基化是最普遍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之一,它與所修飾蛋白的折疊、結構、運輸、定位和生物活性的保持等關系密切。因此,在人造蛋白重組表達時,糖基化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62]。由于不同表達系統(tǒng)的蛋白糖基化受到糖基轉移酶表達水平、底物特異性等因素的影響,蛋白糖基化的準確分析十分必要[63]。目前,多種不同的完整糖肽質譜分析策略和相應分析軟件不斷被開發(fā)出來,包括Byonic[64]、GPQuest[65]、pGlyco 2.0[66]、GPSeeker[67]和MSragger-Glyco[68]等。這些軟件可實現(xiàn)快速、高通量的完整糖肽分析,且在單次分析中可同時獲得糖基化的多肽序列和糖鏈信息,使得分析結果更為精細。

        目前蛋白糖基化分析方法仍存在局限性,比如當解析完整糖肽上的糖鏈信息時,上述軟件多數(shù)僅能獲得糖鏈的單糖組成信息,依然無法獲知糖鏈精細結構信息。另外,上述軟件均采用了數(shù)據庫匹配打分的方式進行糖鏈組成分析,僅能鑒定已知的糖鏈結構,因此現(xiàn)有完整糖肽分析方法和軟件均難以直接應用到含有大量特殊糖鏈結構蛋白質的完整糖肽分析中。綜合以上分析,常用的糖組學和完整糖肽分析方法均無法完全滿足當前的研究需要,亟待開發(fā)不依賴已知數(shù)據庫的糖鏈結構從頭測序新軟件。新的糖肽軟件的開發(fā)可以為后期人造蛋白的糖基化分析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

        3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的應用

        針對當前臨床產品存在的生物相容性差、功效不足等問題,人造蛋白功能材料可根據功能需求,進行定向裝配加工,應用于制備人工肌腱、人工皮膚、可降解止血材料、人工骨和高黏抗污涂層產品等新型蛋白材料醫(yī)學產品。

        3.1 人工肌腱

        生物材料構建的人工肌腱具有機械強度高、組織相容性好、無明顯排斥反應、銜接部牢固等優(yōu)點,但同時存在易于感染粘連、誘導腱化過程緩慢、生長的肌腱滑動性差等問題[69]??梢越柚鞍追e木技術[70],采用生物相容性優(yōu)異的蠶絲蛋白、蛛絲蛋白復合糖類等制備人工肌腱。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靜電紡絲蠶絲蛋白纖維板包裹能促進移植軟組織的肌腱-骨愈合[71-72]。肌腱/韌帶-骨界面的結構和細胞外基質組成是復雜的,且允許肌腱/韌帶和骨之間的漸進機械應力轉移。因此,模仿原生界面結構特征的支架可以更好地支持功能性組織再生。慕尼黑工業(yè)大學Sònia Font Tellado 等人[73]制備了肌腱/韌帶側各向異性和骨側各向同性的雙相絲素蛋白支架,用以模擬膠原分子排列在界面上的梯度。此支架支持細胞附著,并根據孔隙排列影響細胞骨架組織。同時,肌腱/韌帶、植入物和軟骨標記物的基因表達可隨支架各區(qū)域的孔隙排列而發(fā)生顯著變化。雙相支架在肌腱/韌帶-骨組織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3.2 人工皮膚

        人工皮膚可穿戴貼片一般具備柔性、實時監(jiān)測、非侵入性、用后可丟棄、高集成度、高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等獨特優(yōu)勢,選擇性能優(yōu)異的材料是人工皮膚可穿戴貼片制作的關鍵。蠶絲因其優(yōu)異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質、易加工、優(yōu)良的力學機械性能,是可穿戴貼片最理想的選擇之一[74]。南京工業(yè)大學何冰芳團隊[75]利用絲素蛋白設計了一種多功能高度集成化的人工皮膚貼片,在貼片上面集成光子晶體反蛋白石結構、微流控通道以及柔性電路,使用Origami(折紙技術)實現(xiàn)三維復合貼片的制作,貼片具備藥物釋放、光學傳感和運動傳感的功能,有望在慢性傷口管理、個性化醫(yī)療、器官芯片等領域得到應用。Kundu等[76]制備了絲素/羊膜三維雙層人造皮膚支架,由于絲素蛋白的加入,此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細胞黏附和增殖性能,并能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產生,可用于臨床皮膚再生。近期,Radacsi等[77]報道了一種高通量生產絲素蛋白基生物相容性復合纖維的方法,并以聚己內酯、聚癸二酸甘油和再生絲素為原料,制備了可調節(jié)疏水性/親水性的纖維氈。此方法顯著提高了蛋白質的產量;同時,該三元復合生物材料在體外具有良好的成纖維細胞附著和最佳生長,表明這種結構有潛力發(fā)展成有助于傷口愈合和皮膚再生的人造皮膚平臺。

        3.3 可降解止血材料及人工骨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中的HLC 以其良好的凝膠性、吸水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無毒等諸多優(yōu)良特性,在傷口縫線、軟骨缺損填充、骨骼金屬植入物鍍膜等領域廣泛應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物醫(yī)用材料[78-79]。本課題組基于HLC 材料,結合小分子殼聚糖制備了系列植入型止血材料[80-82]。與同類臨床產品相比,該材料止血迅速,并可以通過調節(jié)殼聚糖的比例獲得不同的降解速度,適用范圍更廣。另外,以HLC、羥基磷灰石和透明質酸等為原料,制備了多種復合人工骨支架材料[83-88]。研究表明,添加HLC 的支架材料不僅能促進細胞很好地黏附、生長和增殖,引導細胞向孔隙內生長,并能維持細胞天然的圓形或多角形軟骨形態(tài),促進細胞外基質分泌,形成致密的細胞層,對骨軟骨缺損的修復重建在臨床應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吳斌團隊開發(fā)了一種聚多巴胺(pDA)輔助的bmp-2 衍生肽(指定為P24)表面修飾策略,用以改善以納米羥基磷灰石/重組類人膠原/聚乳酸(nHA/RHLC/PLA)為材料制備的三維多孔支架的成骨[89]。結果表明,pDA 輔助表面修飾可以顯著提高nHA/RHLC/PLA 支架的成骨活性,新型nHA/RHLC/PLA-pDA-p24 支架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骨組織再生支架生物材料。

        3.4 黏附抗污涂層

        醫(yī)療器械的涂層材料存在濕性黏附力弱、生物污損和難以自修復三大難題[90],開發(fā)一種能夠簡便快速黏附在醫(yī)療設備表面,且兼具抗污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多功能的涂層材料,是當前醫(yī)學界急需解決的問題。貽貝黏附蛋白具有高強度、高韌性和防水性,以及極強的黏附基體的功能。貽貝黏附蛋白中特殊的分子結構、多巴介導的鏈間交聯(lián)和與底材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形成了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還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貽貝黏附蛋白Mfp-3、Mfp-5 主要分布在附著基與基底表面相互接觸的界面處,被認為是貽貝附著基與外界固體表面形成黏合的主要黏附蛋白,是一類極具優(yōu)勢和潛力的生物膠黏劑,非常適用于醫(yī)用涂層的制備[91-92]。天津大學張雷和齊海山團隊受貽貝黏附特性的啟發(fā),通過生物合成法設計制備了貽貝融合蛋白MP-KE。MP-KE 涂層能抵抗95%以上細菌和細胞黏附,且抗菌性突出;在熱蒸汽環(huán)境下,將其涂覆于玻璃基板仍表現(xiàn)出高透光率,說明此涂層兼具優(yōu)異的防霧性能;同時該蛋白涂層生物相容性良好,體內植入器件或傳感器等使用此涂層有望克服機體免疫排異反應,在生物醫(yī)學和制藥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93-95]。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的主要應用總結于表1。

        表1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的應用Tab.1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protein functional materials

        4 結論與展望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在醫(yī)藥、軍事和紡織等領域都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天然生物元件來源于自然進化,在模塊化、組裝、集成等方面,難以符合特定工程需求。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對生物材料的要求將從簡單的多功能和高效,逐步發(fā)展為動態(tài)可調控以及仿生交互等方向。合成生物學通過合成生物功能元件、裝置和系統(tǒng),對細胞或生命體進行遺傳學設計、改造,利用合成基因線路研究轉錄、后轉錄調控網絡設計;具有良好協(xié)調行為、協(xié)同執(zhí)行功能的生物系統(tǒng)可為新型功能蛋白材料研究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根據蛋白材料的不同特性,蛋白材料特性的結構機制解析、基因工程原理設計并制備出滿足醫(yī)用材料、組織工程和藥物載體等特定需求的蛋白功能材料,極具開發(fā)價值和應用前景。

        近年來,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應用研究范圍得到了極大拓展,在合成生物學理念的指導下,建立了“精準設計—系統(tǒng)構建—調控表達—工程應用”的研究策略。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技術和原理,可以優(yōu)化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的合成流程,提供新的合成路徑,提高制造效率;但合成生物學興起的時間不長,在發(fā)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挑戰(zhàn),目前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①現(xiàn)階段理論分析工具及模型較少,對功能蛋白的設計、預測和分析比較局限,需要建立更全面的蛋白數(shù)據庫;②在蛋白表達階段,不同細胞的系統(tǒng)構建還需突破,蛋白的表達效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③在工程應用方面,在不斷提升蛋白材料功能的同時,還需要綜合考慮材料的穩(wěn)定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

        從實際應用需求來看,設計具有動態(tài)響應特性的人造蛋白功能材料是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對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系統(tǒng)的設計和工程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下而上的材料設計方法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忠實地將分子級的功能轉移到宏觀級的材料特性。因此,需要著重開發(fā)使工程蛋白質分子組裝成功能性宏觀材料的研究方法?;诂F(xiàn)階段存在的問題,一些新技術的發(fā)展為得到具有全新結構、功能的蛋白提供了可行的途徑,如借助定向進化技術、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96-98]、遺傳密碼子擴展技術[99]等,相信人造蛋白功能材料必將依賴于蛋白質合成生物技術的突破而快速發(fā)展。

        猜你喜歡
        蛛絲人造蛋白質
        仿真人造蛛絲誕生
        蛋白質自由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48
        無中生有人造木
        人工智能與蛋白質結構
        海外星云(2021年9期)2021-10-14 07:26:10
        人造太原
        那些令人捧腹的雷人造句
        學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1:00
        虎斑蝶
        滇池(2019年8期)2019-08-30 09:03:50
        瘋狂編輯部之人造驚魂夜
        蛋白質計算問題歸納
        蛛絲槍
        好屌草这里只有精品| 91乱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va麻豆|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久久影院| 久久综合伊人有码一区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尿失禁| 在线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老妞|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视频| 老熟女的中文字幕欲望|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国产极品喷水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人妖系列在线|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尤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精品| 久久aaaa片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性潮| 国产午夜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不卡|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免费视频2021 |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人妻| 中文字幕麻豆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少妇一区二区| 中国老熟妇自拍hd发布| 人妻人妻少妇在线系列| 中文字幕亚洲入口久久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 一个人午夜观看在线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