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彪
2021年網(wǎng)絡最流行新詞之一可能就是“躺平”。所謂“躺平”,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指“無論對方作出什么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的心理?!焙唵蔚卣f,我個人的理解是,“躺平”和我們前些年提到的“佛系”有點兒相似,就是為了減少過度焦慮情緒的影響,減少對身體的過度消耗,而主動選擇降低自己的欲望,過極簡的生活。比如,《躺平即正義》帖子的作者,就這樣形象地描述了躺平的生活細節(jié):每天只吃兩頓飯,什么都不干,每月的花銷控制在200元以內,沒錢了就繼續(xù)工作一兩個月,然后接著什么都不干。
“躺平”現(xiàn)象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和爭論,就我目前所讀到的相關文章的觀點來看,目前形成了旗幟鮮明的三種態(tài)度:
第一種態(tài)度,就是堅定支持“躺平”,支持群體更多來源于年輕人。一些年輕人正在踐行著這種躺平的生活方式,并且逐漸形成了躺平一族、躺平主義、躺平學。他們還在貼吧、豆瓣小組上,宣揚和分享“躺平是一門哲學,躺平是一種藝術”。最近,在網(wǎng)絡上有一次關于躺平的大型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參與投票的16.7 萬人中,有6.7 萬人選擇“我累了,堅決躺平”,比例高達四成以上。
第二種態(tài)度,就是堅決反對“躺平”,反對的群體更多來自上一代的長輩們。他們認為“躺平”是年輕人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比如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副教授李鋒亮明確表示,非常反對躺平心態(tài),他認為“躺平不但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億萬個努力工作的納稅人”。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也旗幟鮮明地反對“躺平”,他認為如果現(xiàn)在年輕人“躺平”的話,國家的未來就令人擔憂?!赌戏饺請蟆穭t發(fā)表了王慶峰的一篇評論文章——《“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標題明確地用更加鮮明強烈的“可恥”二字表達了對“躺平”堅決反對的態(tài)度。
第三種態(tài)度,就是折中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躺平”也不是什么洪水猛獸,年輕人“躺平”的心態(tài)完全可以理解。比如來自北京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專家李松蔚就撰文表示,“躺平”其實是年輕人跟隨時代發(fā)展“應運而生的獨立宣言”,我們無需過度解讀它,也無需過度擔憂它的存在。而且,他進一步認為,絕對的“躺平”其實是很難的,一些年輕人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即使部分年輕人真的“躺平”一會兒,也不會從此一蹶不振。相反,如果這些年輕人真正被允許獨立地選擇“躺平”以后,他們可能會“躺平”一個月、兩個月、幾個月,但是他們也不會真的永遠“躺平”,最終還是會選擇“站起來”繼續(xù)努力奮斗。
我個人比較贊成折中的態(tài)度。我覺得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個性特點,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方式,“躺平”在某種程度上就反映了當前部分年輕人面對不斷發(fā)展的新時代的心理特點,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新時代部分年輕人面對現(xiàn)實問題的“自我防衛(wèi)”方式?!白晕曳佬l(wèi)”是精神分析提出的概念,是指“個體處在挫折與沖突情境之中,通過主觀努力一時又無法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之時,在其內部心理活動中具有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情緒平復與穩(wěn)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比如我們常常聽到的“甜檸檬效應”“酸葡萄效應”就是一種典型的因為得不到追求的目標而產生的一種合理化解釋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這種心理防衛(wèi)機制可以讓我們暫時緩解焦慮情緒和痛苦感受,因此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躺平”作為現(xiàn)代某些年輕人的“自我防衛(wèi)”方式之一,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應。但是從根本上來說,“躺平”同其他形式的“自我防衛(wèi)”方式一樣,都是一種不愿意面對現(xiàn)實的心態(tài),因此,它無法真正解決個人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躺平”是新時代年輕人的重要“自我防衛(wèi)”方式,它對于當代年輕人,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也有更多的消極作用,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在最開始的時間段,“躺平”一會兒可以,但是通過“躺平”的方式休整一段時間以后,我們每個人還是得“站起來”繼續(xù)面對自己的人生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