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賢
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育成熟的過渡時期,也是積極自我形成的關鍵階段。班級管理不僅是維持課堂紀律、促進學科成績提升的抓手,也是進行培養(yǎng)擔當意識、實踐精神的重要途徑。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進行優(yōu)勢教育管理,有助于拓寬學生成長路徑,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1.注重學生心理體驗。增強學生社會情感。當前,高中生的情緒識別、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不僅要理性處理學生發(fā)生的問題,更要注重觀察學生的心理體驗,即先處理學生情緒,再處理實際問題。例如,班主任在面對兩名同學爭吵鬧矛盾的時候,要注意分析爭吵雙方當時的情緒體驗是什么,而不是簡單地處罰??梢詮那榫w識別、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三方面提高學生社會情感。一是激發(fā)情緒識別能力,拓寬積極體驗來源。如當自己感覺快樂的時候,可給自己一個贊賞的笑臉;當壞心情來臨時,我們要幫助學生思考丟掉壞心情、清除消極情緒的積極意義。二是增強情緒表達的技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如兩人一組,雙方約定當抽出用來表示喜怒哀樂心情的不同卡片時,自己要作出相應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三是提高情緒管理技能,增加主觀幸福感。如通過ABCDE情緒療法的五個步驟來練習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技能。
2.營造和諧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形成積極人格。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從而使其更具有發(fā)展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積極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學生以愉悅的狀態(tài)組織學習。如課堂討論時不預設答案,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碰撞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在日常測試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分析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進步有哪些;在課外實踐中,不以犧牲學生休息時間來開展低效學習,讓學生多參加興趣活動。
3.共同制訂班級規(guī)則。建立積極型班級組織。班主任管理學生的過程,也是與學生建立關系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給師生帶來愉悅的情緒體驗,也會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人格。班級不僅是班級建設者的班級,更是班級組成者的班級。在班級規(guī)則制訂的過程中,班主任要發(fā)揮引導作用,以班干部為核心,全體班級成員共同參與制訂班級規(guī)則。在民主協(xié)商氛圍中制訂的班級規(guī)則,更能獲得班級成員的認可遵循。民主、和諧的班級議事規(guī)則有助于形成積極的班級組織。
4.打造家校共同體。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浜脤W生。高中生的成長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更是各方面綜合教育的結(jié)果。因此要想實現(xiàn)“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僅靠學校是不夠的。對于學生的成長,班主任應當積極借助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資源,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如通過召開家長會,讓家長更加深入了解孩子在校行為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和美德,從而促進學生品格優(yōu)勢的發(fā)揮和積極心理意識的提升。
總之,積極心理學滲透在班級建設的全過程,在因材施教、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等積極心理實踐中,班級管理已經(jīng)成為促進學生幸福成長的重要途徑,促進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