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蓉 張軍輝 姚姝 易小玲
【摘 要】 目的:觀察鹽酸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GP方案(吉西他濱+順鉑)化療患者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2例進行GP方案化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6例,對照組予化療前后靜脈滴注托烷司瓊止嘔,治療組采用化療同時鹽酸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化療前后靜脈滴注托烷司瓊止嘔,比較兩組患者嘔吐癥狀的發(fā)生率及惡心嘔吐的程度積分。結果:治療組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及程度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鹽酸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托烷司瓊靜脈滴注對防治GP方案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具有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 腫瘤;GP方案化療;嘔吐;穴位注射
【中圖分類號】R245.9+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1)16-0112-03
GP方案化療為目前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癌及泌尿生殖系統(tǒng)鱗癌的常見化療方案,臨床運用廣泛。GP方案化療的基本組成藥物為:吉西他濱和順鉑,其中順鉑屬于具有高度催吐危險的抗腫瘤藥物,靜脈給藥嘔吐發(fā)生率>90%[1],多周期化療后,化療藥物的累積毒性還可能增加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國外一項研究調查了99例腫瘤化療患者,最讓患者恐懼的不良反應第一是嘔吐,惡心則位居第二[2]。化療性惡心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使患者感到身體不適及情緒低落,容易引起厭食、營養(yǎng)代謝失衡、電解質紊亂,重者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有調查顯示有20%的患者因嚴重的CINV推遲治療,30%的患者因此拒絕繼續(xù)化療,患者依從性降低直接導致化療療效降低[3]。因此,有效防治化療所致惡心嘔吐,成為腫瘤治療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本研究在傳統(tǒng)止嘔方法(5-HT3受體拮抗劑)基礎上增加鹽酸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足三里的措施,取得可觀療效,詳細敘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院 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GP方案化療患者72例隨機分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46~69歲,平均(56.21±9.27)歲;病程4~19個月,平均 (12.35±2.94)個月。治療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3~67歲,平均(54.21±9.81)歲;病程3~18個月,平均(11.04±3.71)個月。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化療方案均使用含順鉑、吉西他濱的化療方案,均在我科完成4~6個周期化療。所選病例病理診斷均為鱗癌,近三月內無消化道梗阻及消化道手術病史。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化療前30 min及化療后1 h內,分別以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35,規(guī)格:5mg/1mL)靜脈滴注,每次5mg。
1.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如下方案:①于化療當天開始使用鹽酸甲氧氯普胺(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522,規(guī)格:10mg/1mL)注射足三里穴,每次10mg,連續(xù)使用5天為一療程。按照《經(jīng)絡腧穴學》中“足三里穴”的取穴定位[4],患者屈膝或平臥位,取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峭外側1橫指處。用2支1mL注射器分別抽取鹽酸甲氧氯普胺針5mg,定位取穴后局部消毒,垂直進針0.5~1.0寸,回抽無血,將藥液緩慢注入穴內,注射完畢后用棉簽壓迫片刻;②保證無菌操作,避免感染。同時向患者解釋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酸、麻、脹、痛屬于穴位注射的正常反應,消除緊張情緒。
1.3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組及對照組惡心、食欲降低及嘔吐的發(fā)生率,≥Ⅰ度食欲減退和或≥1次惡心嘔吐每日,則計為發(fā)生,食欲正常、無惡心嘔吐計為不發(fā)生。癥狀積分參考抗癌藥物常見毒副反應分度標準(WHO)及美國NCI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評價標準[5],同時結合癥狀表現(xiàn),每天進行1次評價。并根據(jù)分度標準進行量化積分,以0 度計0分,Ⅰ度計1分,Ⅱ度計2分,Ⅲ度計3分,Ⅳ度計4分,Ⅴ度計5分,累加5天評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分度標準見表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惡心嘔吐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組惡心、食欲降低及嘔吐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惡心嘔吐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組惡心、食欲降低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嘔吐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治療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3。
3 討論
惡心嘔吐是臨床常見的化療不良反應之一[1]?,F(xiàn)代醫(yī)學防治化療毒性藥物所致惡心和嘔吐的常用藥物包括三種,5-HT3受體拮抗劑、地塞米松和NK-1受體拮抗劑,目前已有顯著效果,但療效仍有局限性,且大劑量使用5-HT3受體拮抗劑,可能出現(xiàn)頭痛、轉氨酶升高、便秘的不良反應[6];反復使用地塞米松則明顯增加了化療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風險。故應尋求更多途徑,聯(lián)合用藥是快速止嘔并減輕副作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所選用托烷司瓊注射液為外周神經(jīng)元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5-HT3受體的高選擇性抑制劑。對化療及放療引起的嘔吐有治療作用[7],臨床運用較廣泛。鹽酸甲氧氯普胺是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有5-HT4受體激動效應,對5-HT3受體有輕度抑制作用[7]。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學感受區(qū)(CTZ)中的多巴胺受體,從而提高CTZ的閾值,發(fā)揮強有效的中樞性鎮(zhèn)吐作用。中醫(yī)認為嘔吐的發(fā)病機理總為脾胃受損,運化失常,升降失調,氣逆作嘔。古醫(yī)籍言“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穴位為足陽明胃經(jīng)之“合穴”,針刺之可調理中焦,和胃降逆,除滿消脹。托烷司瓊靜脈滴注聯(lián)合使用鹽酸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結合中西醫(yī)優(yōu)勢,既減少了大劑量單一用藥的副作用,又發(fā)揮了藥物和穴位刺激的復合作用,加強了療效。且足三里穴取穴定位簡單,操作方便,易于實施。
綜上,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治療組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提示,鹽酸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聯(lián)合托烷司瓊靜脈滴注對防治GP方案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療效確切,操作簡單,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于世英,印季良,秦叔逵,等.腫瘤治療相關嘔吐防治指南(2014版)[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4,19(3):263-273.
[2]COATES A,ABRAHAM S,kAYE S B,et a1.On the receiving end:patient perceptions of the side-effects of cancer chemotherapy[J].Eur J Clin Onco1,1984(19):203
[3]王哲海,孔莉.腫瘤化療不良反應與對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68,97.
[4]沈雪勇,胡玲,裴景春,等.經(jīng)絡腧穴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78-79.
[5]何翠,蘇琳,李楠. 穴位注射預防胃癌患者化療性惡心嘔吐效果觀察[J]. 西部中醫(yī)藥,2017,30(7):124-126.
[6]金有豫.藥理學[M].第5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63-264.
[7]葉福才,陳曉帆,趙艷平,等.托烷司瓊預防手術麻醉中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118-119.
(收稿日期:2021-03-04 編輯:徐 雯)
基金項目:昆明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9-1-S-25318000001527)。
作者簡介:楊林蓉(1990-)女,漢族,碩士,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yī)內科學。E-mail:404801003@qq.com
通信作者:張軍輝(1966-)女,漢族,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麻醉學、腫瘤學。E-mail:25017234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