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彬
(利津縣中心醫(yī)院呼吸消化內(nèi)科,山東 東營 257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與哮喘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據(jù)2020年調(diào)查顯示,全球死因排行中慢阻肺高居第3位,其病情加重誘因較多,如細菌、病毒等病原菌感染,空氣污染、吸煙或過敏原吸入,但仍有1/3左右的患者無法確定其病情加重原因[1]。慢阻肺、哮喘均為慢性氣道炎癥疾病,且表現(xiàn)為相似的臨床特性,如持續(xù)性、可逆性氣流受限,過敏傾向,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可緩解癥狀。全球哮喘防治倡議(2014年)提出,兩者合并疾病為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ACOS)[2]。2017年,哮喘-慢阻肺重疊(ACO)替代了ACOS,認為該病為不同潛在機制引起的表型不同的氣道疾病,與兩者單獨發(fā)病相比,ACO的病情更重,住院率、病死率更高[3]。需給予患者規(guī)范診治,控制其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ACO患者多存在嗜酸性粒細胞(EOS)水平升高情況,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LTRAs)可降低EOS水平[4]?;诖耍狙芯繎?yīng)用LTRAs治療ACO患者,旨在分析其對患者臨床癥狀、肺功能、氣道炎癥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ACO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3)與對照組(n=44)。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2~78歲,平均(57.97±6.56)歲;有吸煙史21例。對照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31~76歲,平均(56.61±6.73)歲;有吸煙史20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參考《GOLD指南》,確診為ACO;臨床資料完整;入組前未使用過LTRAs類藥物治療;EOS水平異常升高;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合并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肺大泡等肺基礎(chǔ)疾病者;合并心血管原發(fā)性疾病者;近期內(nèi)(4周)全身感染或呼吸道感染者;肝腎功能障礙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H20140457)治療,吸入給藥,劑量160μg/4.5μg,每次2吸,每天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使用孟魯司特(Merck Sharp&Dohme B.V.,國藥準字H20181188)治療,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兩組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使用慢阻肺癥狀評分(CAT)、哮喘癥狀評分(ACT)評價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CAT評分共8個項目,每個項目5分,總分40分,分為病情輕微(0~10分)、中等(11~20分)、嚴重(21~30分)、非常嚴重(31~40分)。ACT評分共5個項目,總分25分,分為癥狀未控制(0~19分)、控制良好(20~24分)及完全控制(25分)[5]。②檢測EOS、白細胞介素-4(IL-4)水平評價兩組患者的氣道炎癥情況,EOS水平采取化學發(fā)光法檢測,IL-4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③使用肺功能儀測定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pred(FVC占預計值的百分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ACT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CAT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注:ACT,哮喘癥狀評分;CAT,慢阻肺癥狀評分
組別觀察組(n=43)對照組(n=44)t值P值A(chǔ)CT評分治療前10.54±2.46 11.29±2.39 1.442>0.05治療后22.12±2.03 16.58±2.28 11.960<0.05 CAT評分治療前26.56±3.36 27.01±4.24 0.549>0.05治療后16.75±2.43 20.26±2.78 6.264<0.05
2.2 兩組氣道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EOS水平、IL-4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氣道炎癥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airway inflamm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氣道炎癥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airway inflamm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EOS,嗜酸性粒細胞;IL-4,白細胞介素-4
組別觀察組(n=43)對照組(n=44)t值P值EOS(×109/L)治療前1.30±0.46 1.31±0.48 0.099>0.05治療后0.56±0.13 0.73±0.16 5.432<0.05 IL-4(pg/mL)治療前11.29±1.24 11.30±1.18 0.039>0.05治療后6.40±0.82 8.38±0.91 10.654<0.05
2.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FEV1、FEV1%pred、FEV1/FV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pred,F(xiàn)VC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FEV1(L)治療前1.53±0.12 1.55±0.18 0.608>0.05治療后2.05±0.22 1.85±0.21 4.338<0.05 FEV1%pred(%)治療前55.34±4.34 55.95±5.03 0.605>0.05治療后66.95±3.13 62.52±4.02 5.726<0.05 FEV1/FVC(%)治療前53.23±4.64 52.98±4.71 0.249>0.05治療后61.02±2.23 57.27±2.39 7.563<0.05
ACO兼有哮喘及慢阻肺的部分特征,主要特點為氣流受限。研究發(fā)現(xiàn),哮喘/慢阻肺患者中,15%~60%的患者同時合并ACO表現(xiàn)[6]。盡管哮喘、慢阻肺的炎癥表型不完全相同,但臨床特性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哮喘炎癥反應(yīng)主要為Th2型炎癥反應(yīng),以EOS為主,多種細胞及細胞因子均有參與,而慢阻肺主要為Th1型氣道炎癥反應(yīng),主要效應(yīng)細胞為中性粒細胞。研究顯示,在慢阻肺患者中,25%~30%的患者伴有呼吸道過敏表現(xiàn),且表現(xiàn)出IgE含量較高的哮喘樣特點[7]。且隨著對ACO發(fā)病機制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ACO患者的EOS水平、中性粒細胞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人群,表明ACO發(fā)病機制與哮喘、慢阻肺具有相似性[8]。且有報道顯示,外周血EOS水平的高低與ACO患者再住院率、D-二聚體、C-反應(yīng)蛋白(hs-CRP)、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例(NLR)等有關(guān),檢測EOS水平對ACO臨床治療及預后評估均有重要意義[9]。有研究表明,LTRAs可降低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的EOS水平,且對患者肺功能、臨床癥狀改善效果明顯[10]。
LTRAs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抗哮喘藥物,可降低氣道內(nèi)白三烯等介質(zhì)的含量,尤其適用于激素治療效果不佳的哮喘患者[11]。有研究顯示,孟魯司特除作為選擇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1(CysLT1R)拮抗劑外,對EOS、肥大細胞以及激素敏感性較低的中性粒細胞也具有良好的作用,推測可能與廣譜抗炎癥因子作用有關(guān)[12-13]。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EOS水平、IL-4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孟魯司特可降低EOS、IL-4水平,減輕中性粒細胞、EOS介導的免疫反應(yīng),減少炎癥因子釋放。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ACT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CAT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FEV1、FEV1%pred、FEV1/FV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使用孟魯司特治療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功能,臨床療效顯著。以往有報道[14]顯示,應(yīng)用孟魯司特治療ACO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可達97.78%,明顯高于單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治療的84.44%,且患者CAT評分、肺功能指標、生存質(zhì)量均顯著改善,也表明孟魯司特具有較高的治療價值,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研究發(fā)現(xiàn),ACO患者多伴有中度以上的肺通氣障礙,可推測氣道重塑是ACO的一項重要的病理生理機制[15-16]。使用孟魯司特治療后,患者肺功能明顯改善,分析原因為,ACO具有一定的過敏傾向,氣流受限具有可逆性,使用孟魯司特后,患者氣道高反應(yīng)性減輕,可改善患者通氣功能。同時,LTRAs可抑制氣道炎癥介質(zhì)分泌和釋放,緩解患者氣道炎癥有利于其肺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應(yīng)用LTRAs孟魯司特治療ACO患者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氣道炎癥,改善患者肺功能,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