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艷,宋祖欄,陳煜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藥學部,福建 廈門 361000)
急性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在臨床中比較普遍,占我國腦卒中的70%左右,通常伴隨癡呆、失語、肢體偏癱等癥狀,常會導致患者肢體出現(xiàn)殘疾甚至死亡的情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該病的發(fā)病率也不斷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及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探究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43~69歲,平均年齡(54.68±4.25)歲;病程6~65 h,平均病程(39.65±2.96)h;GCS評分10~14分,平均GCS(12.51±2.14)分。觀察組女25例,男15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48.16±4.13)歲;病程6~71 h,平均病程(42.66±4.12)h;GCS評分10~15分,平均GCS(12.35±1.88)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jīng)CT以及MRI檢查后,均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會議制訂的腦梗死診斷標準;發(fā)病時間>6 h。排除標準: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基礎(chǔ)臨床資料不全者;用藥依從性差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治療。第1次用藥,每次300 mg;后期治療每天口服100 mg,連續(xù)治療14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治療。第1次用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300 mg;后期治療,口服阿司匹林每天100 mg、氯吡格雷每天75 mg,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情況及其他各項指標,包括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規(guī)等。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②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降低<90%為基本痊愈;神經(jīng)功能缺損降低46%~90%為顯著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降低18%~45%為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7%為無效。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著改善+改善)/本組總例數(shù)×100%。③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胃腸道出血、嘔吐、惡心、皮下瘀斑、牙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或皮疹。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內(nèi)皮素-1水平、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小板聚集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shù)40 40治療前19.51±3.52 19.76±2.68 0.357 0.722治療后15.76±1.42 5.24±1.75 3.526 0.002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低于對照組的27.5%,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2.4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內(nèi)皮素-1水平、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小板聚集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shù)40 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內(nèi)皮素-1水平(pg/L)79.32±5.12 68.29±5.23 63.21±4.11 82.13±2.64超敏C-反應蛋白(mg/L)12.15±0.48 5.16±0.36 11.13±0.62 2.32±0.75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12.36±0.75 12.15±0.23 12.24±0.12 8.11±0.25血小板聚集率(%)68.16±12.31 17.82±3.27 63.16±12.31 16.23±0.21
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突然,病情變化迅速,且前期無法預測,如果沒有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很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急性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癥狀多表現(xiàn)為嘔吐、疼痛、語言障礙、半身不遂、意識障礙。根據(jù)TOAST病因分型[1],主要包括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腦栓塞(CE)、小動脈閉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及不明原因型卒中(SUE)。腦梗死患病率為1 596.0/10萬,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其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動脈狹窄、不穩(wěn)定斑塊等有關(guān),導致血流量驟減或阻斷血流,致使相應區(qū)域的腦組織壞死,從而出現(xiàn)語言障礙、半身不遂等癥狀[3]。腦梗死引起的主要原因在于腦部血液供應不順暢而造成腦組織出現(xiàn)缺血缺氧性變性或者死亡的情況,同時伴有神經(jīng)功能受損的癥狀。大部分患者發(fā)病突然,并且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持續(xù)時間>24 h。對于該病的治療,關(guān)鍵在于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病情加以控制,以防病情惡化。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是最普遍的方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為常用藥物。目前應用于卒中治療的方法中,抗血小板治療已經(jīng)趨于成熟階段,使用較普遍,然而單純的使用該方法不足以有效控制腦梗死,因此,臨床上需進一步研究更加有效且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法。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4],血小板聚集是引起急性腦梗死的高危因素,可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而且發(fā)病突然,病情變化迅速。在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時,把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血循環(huán)作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不但可改善患者預后,而且可延長患者生存期。因此,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既要把握時間,又要注重藥物的藥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藥效顯著,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運用。
阿司匹林是花生四烯酸代謝過程中環(huán)氧化酶的抑制劑,可抑制TXA2的合成,這一過程不可逆,因而抑制血小板的代謝,從而改變血流變性,對血栓的形成產(chǎn)生抑制作用。但單獨使用藥效不明顯[5-8]。氯吡格雷主要是血小板P2Y12受體的拮抗劑,其活性代謝產(chǎn)物可有效結(jié)合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ADP受體,從而刺激ADP介導糖蛋白復合物進行活化,最終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對血小板受體與ADP的結(jié)合具有可選擇性的阻礙作用,并通過改善微循環(huán)恢復腦組織血液供應,進而促進患者已受損的腦神經(jīng)功能恢復正常。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颊叩闹委熜Ч@著,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緩解患者的痛苦,縮短患者治療時間,降低藥物對患者身體的損傷,尤其是對肝腎的損傷,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能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的產(chǎn)物,達到良好療效[9]。用藥后,藥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情況,防止出現(xiàn)血栓,最終有效控制病情。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內(nèi)皮素-1水平、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小板聚集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優(yōu)于單獨服用阿司匹林。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用藥依從性及治療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