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曉丹
(廣西河池市宜州區(qū)人民醫(yī)院,廣西 河池)
肺結核是一種典型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大多患者都能夠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能達到臨床痊愈[1]。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也可能復燃或再次被感染。對于復治涂陽肺結核,化療是首選治療方式。在臨床中,針對肺結核的化療方案較多,不同的化療治療帶來的結果也不一樣[2]。為研究采用不同的化療方案對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文特選取60例患者展開分組治療探討,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為本次研究資料來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肺結核的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17)界定,所有患者皆符合該病的臨床診斷標準[3]。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45.58±11.61)歲,平均病程(5.02±2.36)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45.94±11.57)歲,平均病程(5.32±2.41)年。兩組患者對比基本病例資料(P>0.05)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經檢查,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無嚴重的心腎功能障礙疾病,無精神疾病史,患者及其家屬皆知情并自愿同意參與本研究,且取得醫(yī)院倫理會研究批準。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化療治療,選擇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乙胺丁醇片、吡嗪酰胺片、阿米卡星作為本次化療藥物,具體用法:第1~3個月,口服異煙肼片(0.3 g/次/d)、利福平膠囊(0.45 g/次/d)、乙胺丁醇片(0.75 g/次/d)、吡嗪酰胺片(1.5 g/次,1次/d)、肌注阿米卡星針(0.4 g/次/d)。第4個月開始,停用吡嗪酰胺片和阿米卡星針。
觀察組在常規(guī)化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用藥治療,首先,靜滴含量0.5%左氧氟沙星針(0.5 g/次/d),在持續(xù)用藥半個月后,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5 g/次,1次/d)。
(1)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情況,按照患者化療后患者的恢復程度將其劃分為顯效(化療后,患者連續(xù)3個月涂痰片檢查皆呈陰性且無復發(fā),空洞閉合或者直徑減少1/2及以上,病灶的吸收減少至少1/2或以上)、有效(化療后,患者連續(xù)3個月涂痰片檢查皆呈陰性偶有復發(fā),空洞直徑減少低于1/2,病灶的吸收減少也低于1/2)、無效(化療后,患者的病灶無明顯變化)和惡化(化療后,患者連續(xù)3個月涂痰片檢查皆呈陽性,空洞直徑變大)四個等級[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失眠、頭痛乏力等[5]。
數據納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更高,數據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情況對比[n(%)]
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均較少,數據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對比[n(%)]
復治涂陽肺結核作為結核菌感染的肺結核病中的一種類型,相較于普通的肺結核病,其特征在于傳染性更強、病程更長、耐藥率更高、治療難度更大、治愈率更低、死亡率更高,究其原因是由于患病后病菌會快速破壞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降低人體對病菌侵襲的抵抗力[6-7]。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干預,患者將面臨極大的死亡風險。
目前,針對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方式較多,但以化療為首選。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乙胺丁醇片、吡嗪酰胺片、阿米卡星都是常見的臨床化療藥物,通過口服或者肌注能夠起到有效抗菌的作用,但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會激發(fā)患者的耐藥性,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而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用藥治療就能夠有效彌補常規(guī)化療的治療缺陷,達到較高的臨床療效。作為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能夠抑制細菌DNA合成,起到快速消滅結核分枝桿菌的作用,并且與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聯(lián)合使用,有助于發(fā)揮藥物的協(xié)同效果,提高彼此的藥效[8]。兩種化療方式都會產生不良反應,但癥狀皆較輕微并且發(fā)生概率較低。
綜上所述,不同的化療方案對于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會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果,但相較于常規(guī)化療法,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用藥治療的臨床療效更為顯著,治療安全性也具有一定的保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