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潔
為了構建再體系化擔保制度,基于民法典的基礎之上進行多次修訂,使其符合我國國情的變化,采用成立“有限財產保證”概念的方式,保證擔保制度體系在未來發(fā)展過程中可為法律依據與制度預留一定空間,填補擔保制度體系與保證合同制度中存在的空白,利用共通規(guī)則實現(xiàn)體系化構建,并在民法典中針對擔保物權與保證擔保的共通規(guī)則加以規(guī)定,形成規(guī)范化的擔保制度,為擔保制度再體系化的構建營造良好氛圍。
隨著我國《民法典》的施行,對于我國公民的日常生活將具有重大影響,可貫穿民事主體的全生命周期,《民法典》的施行將從整體上提高我國法治水平的高度,在一定意義上可維護我國社會的和平發(fā)展,而《民法典》自成立以來,針對我國擔保制度進行體系構建以及相關修訂,由于擔保制度體系的成立更加傾向于債的擔保,針對物權與人之間的關系沒有明確規(guī)定,因此,本文將針對合同等相關內容進行修訂,通過新增法律的方式實現(xiàn)體系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擔保物權制度性質的考證
在國外,擔保物權制度在成立初期,眾多學者對于擔保物權制度的認識沒有形成統(tǒng)一,存在不同看法,分為三種觀點,分別是物權說、債權說以及中間權利說,但是在國內對于擔保物權制度性質已形成定論,很少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隨著《物權法》的頒布,再無人對擔保物權制度性質提出疑問,以至于《物權法》與《擔保法》出現(xiàn)權益上的沖突時,仍優(yōu)先使用《物權法》,隨著新型擔保方式的不斷提出,應重新審視擔保物權制度的性質,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
(一)擔保物權性質之爭
1.物權說觀點
該觀點主要由德國著名學者沃爾夫、維斯特曼和日本學者我妻榮為代表,對此觀點進行提出,其中德國著名學者沃爾夫明確指出“擔保物權是物權,為對物之負擔也。其具有物權的絕對性,對所有有害于擔保物權之擔保力的行為得請求排除之”。將其與維斯特曼和日本學者我妻榮對物權說的觀點進行總結來講,其理由可分為三點,其一,通過對物權說的基本特征進行分析可知,擔保物權具有一定特性,分別是支配性、排他性和追及性。其二,通過對優(yōu)先受償進行分析,優(yōu)先受償為物權的基本屬性,擔保物權可在此基礎上享受優(yōu)先受償?shù)男Я?。其三,在擔保制度中明確標有物的范圍,對該范圍進行分析可知,權利屬于擔保物權的客體,具有不能否定的理由,因此,不能因權力而否定擔保物權,從本質上將擔保物權屬于價值權,任何可用來交換的財產權利均屬于擔保權客體。
2.債權說觀點
關于債權說觀點的提出主要由德國學者若姆和日本的加賀山茂為主要代表,若姆對于債權說提出的觀點明確指出:“債權人無自己的執(zhí)行權,非借國家之強制執(zhí)行不可,故非屬于具有支配權的物權”,從該觀點可得知,現(xiàn)代抵押權人不具有私權上之力的構成,但債權本質上的含義為無力的構成,因此,應把抵押權列入債權的領域,而加賀山茂對于債權說提出的觀點含義為:擔保物權制度與物權本質上存在區(qū)別,二者之間無明顯聯(lián)系,擔保物權制度實際上是為擔保債權而存在,結合現(xiàn)有法律或者當事人的意見,對債權賦予優(yōu)先清償?shù)臋嗄堋Mㄟ^上述觀點進行總結,可得出三點結論,其一,擔保物權在本質上與物權存在差別,擔保物權制度在屬性上不具有支配權,其二,債權的受償在一定程度上可享受債權平等原則的制約,但存在特例情況,其三,將權力納入擔保標的物的范圍現(xiàn)象,可明確體現(xiàn)擔保物權制度與物權無關。
3.中間權利說觀點
關于債權說觀點的提出主要由法國的卡爾波尼埃、德國的基爾克和日本的高島平臧等學者為主要代表,不同學者之間提出的理論具有一定差異性,但實質上都在強調,擔保物權制度實際上是介于物權與債權中間的權利,通過對法國的卡爾波尼埃、德國的基爾克和日本的高島平臧的觀點進行分析可知,權利人進行擔保過程中對于擔保物的價值具有支配權,該觀點表明擔保物權與債權具有一定關聯(lián),其次,權利人針對優(yōu)先受償向法院進行請求時,可針對擔保物的所有人,當擔保物的所有人發(fā)生改變時,擔保物權仍存在,種種結論皆表明擔保物權制度本質上與債權和物權具有一定聯(lián)系。
(二)擔保物權性質的考問
在我國,不同學者之間對于擔保物權的看法各不相同,擔保物權本質上可作為保障債權而存在的制度,對于債權而言,可在債權的基礎上實現(xiàn)外在附加,本質上包含對債權和物權的擔保,若一味強調二者之間的任意一種,意味著物權與債權將出現(xiàn)割裂現(xiàn)象。傳統(tǒng)物權理論對于物權的本質進行研究,其觀點為物權的本質屬性為直接支配性和排他性,該觀點可明確指出,擔保物權不具有任何支配的效力,并且擔保物權制度被誤以為是物權,其根源是由于傳統(tǒng)擔保物權將抵押、質押和留置是在特定的物的基礎上進行設定,隨著抵押以及質押的不斷變化,擔保物權制度與物權沒有明確的關聯(lián),部分學者為證明自己的觀點,將擔保物權的非物權性進行掩蓋,并編排出其他說法,該結論甚至成為法學本科教材的通說,但擔保物權制度本質上與物權無關。此外,擔保物權制度是為了保障債權而存在,二者之間可將價值的移轉作為權利設立的目的,但擔保物權制度與債權之間在實現(xiàn)方式上具有一定差異性,通過擔保物權制度可提現(xiàn)對擔保權人的重要性。
(三)擔保物權制度的本質
擔保物權制度對于債權而言,僅是為了確保債權而存在的方式,但債權在實現(xiàn)過程中可包含多種擔保方式,擔保物權制度的本質存在一定爭議,為防止債務人不履行自身義務,而出現(xiàn)風險系數(shù)的增長,相關法律為債權人設置了代位權和撤銷權,但因監(jiān)督成本過高,造成債權人存在一定擔憂,從擔保物權的產生可了解到,擔保物權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證債務人可及時履行義務,償還自身債務,此時可表明擔保物權制度具有一定優(yōu)先受償性,而優(yōu)先受償實際上指的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擔保物權人可根據自身擔保物的價值進行優(yōu)先受償,但優(yōu)先受償與優(yōu)先權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優(yōu)先受償與權利無關,僅是為了保障債權而存在的制度安排,而優(yōu)先權的定義沒有明確統(tǒng)一,并存在不同說法。對于物權與債權之間的優(yōu)先權利指的是,同一標的物上存在物權和債權兩種權利時,無關于二者之間的先后順序,皆默認為物權優(yōu)先于債權,其實質是有擔保的債權優(yōu)先于無擔保的普通債權,總而言之,擔保物權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確定不同債權之間的履行順序,與物權和債權存在本質上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