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鵬娟 周霞 萬麗
作為北碚區(qū)域內(nèi)的幼兒園,我們借力重慶市自然博物館的館藏資源,嘗試以館園聯(lián)動的方式開展一系列的美術活動。前期,教師帶領孩子們走進自然博物館,聚焦恐龍廳,針對恐龍的居所、生命與進化,進行了兩次參觀活動。體驗恐龍滅絕的悲壯美和新生命誕生的希望美,萌發(fā)了要保護瀕危物種、保護家園,讓生活更加美好的想法和愿望?;氐接變簣@后,如何結合前期的博物館參觀,運用博物館線上資源,繼續(xù)開展有關恐龍世界的繪畫活動呢?我們引導教師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高質(zhì)量圖片助力幼兒“圖像識讀”感受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兒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的獨特方式。而感受美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將圖像訴諸視覺。幼兒借助圖像既能獲得知識和信息,也能表達思想和情感。故圖像識讀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顯得尤為關鍵。“圖像識讀”是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影像及其他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孩子們前期實地參觀了博物館,回園后教師充分運用線上博物館的高清圖片,讓幼兒再次回顧恐龍的外形、種類、結構,并充分感受圖像的造型、色彩、材質(zhì)、肌理、空間等形式特征,辨別與解讀圖像的內(nèi)涵和意義,有助于幼兒鏈接前期參觀恐龍的經(jīng)驗。
為了開展恐龍世界的美術活動,教師再次引入了重慶市自然博物館線上博物館的優(yōu)質(zhì)圖片資源——系列專題展覽“每天一只中國龍”,公眾號連載了最具中國代表性的44種恐龍。其中每一期都聚焦一種恐龍,呈現(xiàn)不同角度的恐龍圖片,不僅有恐龍的仿真復原圖,還有它們出土時的照片、挖掘現(xiàn)場照片、化石照片等圖片資料以及優(yōu)質(zhì)的視頻資源。讓幼兒在了解恐龍外貌特征的同時,也清楚知道了發(fā)現(xiàn)它們時的原始模樣。教師通過使用電腦投屏的方式聚焦3種有代表性的恐龍做重點的圖片賞析。線上高質(zhì)量的圖片資源,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解決了前期參觀恐龍現(xiàn)場的疑惑和不解,增長了知識。
在北碚區(qū)館園聯(lián)動促課程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幼兒園美術教學中充分運用了線上博物館高質(zhì)量的圖片資源讓幼兒得到視覺的享受,體會到清晰高質(zhì)的圖片細節(jié),深刻感受到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動人魅力,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美術核心素養(yǎng)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對于教師來說,也有助于高效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借力線上博物館的專題展覽,讓幼兒充分表達美
《指南》提出: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2021年3月,重慶市自然博物館線上博物館推出專題展覽“上游永川龍”,教師們又抓住了這個契機,借用該專題展覽開展了美術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教師首先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調(diào)查“你最想了解恐龍的什么秘密”,投票最多的是“為什么沒有恐龍了”。教師以此為出發(fā)點,讓幼兒充分了解永川龍,表達他們對這類恐龍滅絕的看法和想法。
活動前,教師拋出了問題讓幼兒思考:誰來猜想一下永川龍是怎樣滅絕的?請大家把你們猜想的滅絕原因畫出來,畫好后幼兒進行語言表述。根據(jù)他們的描述,教師將答案分類擺放。幼兒的猜想有:我覺得是火山爆發(fā),石頭落下來把恐龍砸死了;恐龍之間相互殘殺致死;火山爆發(fā)燒死了;恐龍被線纏住,走不動就死了;海嘯,恐龍就滅絕了等。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教師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運用生動詼諧的語言帶領幼兒一起學習了“博物館說——上游永川龍”專題介紹,尋找恐龍滅絕的依據(jù)。教師總結:重慶永川龍的滅絕可能是由于火山爆發(fā)、小行星碰撞、食物匱乏等原因造成的,這也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線上博物館展覽中簡短精練的專題介紹,不僅通過繪畫猜想、文本驗證、語言描述等豐富的表達方式,讓幼兒體會到不同表達的樂趣。還讓師幼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了“永川龍”的生活習性、生活環(huán)境,加深了幼兒對恐龍的基本認知,以及對恐龍滅絕原因的深入探索。
三、線上線下博物館資源全力融合,幼兒盡情創(chuàng)造美
線上博物館是對恐龍知識點的補充和系統(tǒng)建構,線下博物館讓孩子親身體驗,沉浸在對恐龍世界的感性認識中,二者互為補充,互相融合。通過對重慶市自然博物館線上及線下博物館資源的學習,孩子們對恐龍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從外貌的強悍到滅絕的遺憾帶給幼兒心靈的震撼。通過前期線下與線上的活動之后,教師再次帶領孩子們來到恐龍化石的展廳,雖然恐龍已不復存在,但孩子們想要走進博物館,通過想象添畫出他們心中的恐龍世界。
孩子們興奮地來到重慶市自然博物館中恐龍化石的真室展廳,體驗恐龍的魅力。教師說:今天,我們再一次來到恐龍化石的面前,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恐龍,你們希望自己喜歡的恐龍生存下來嗎?有什么樣的改變才能讓它們生存下來呢?孩子們回答:我喜歡劍龍,我希望它生活在沙灘上,到海里捉魚吃,游泳,還可以喝椰子汁;我希望能發(fā)明一種機器,可提供蘋果、水、飲料,恐龍有吃的,還有滑滑梯,恐龍可以快樂生活;我喜歡雷龍,它可以吃很多東西,蝴蝶、蝸牛是它們的朋友,還有人類可以保護它們;我希望火山不再噴發(fā),小行星不再撞擊地球,愛護環(huán)境,恐龍就能活下來了等。教師最后說:今天我們將以“你希望的恐龍世界”為題,畫一畫你們希望的恐龍世界。孩子們通過大膽想象,現(xiàn)場創(chuàng)造出了一幅幅充滿奇幻色彩的恐龍世界。
館園聯(lián)動是幼兒園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與載體,也是博物館教育職能的拓展與延伸。幼兒園應有效利用博物館資源,優(yōu)化幼兒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內(nèi)容。 隨著 “素質(zhì)教育”和“終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園和博物館的教育使命將同時驅使著教育工作者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把握博物館教育的時代擔當與責任。從而讓博物館真正成為孩子們終身學習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