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來諭惓惓,親如促敘
        ——記復旦大學王繼權(quán)老師

        2021-09-22 01:19:38
        傳記文學 2021年9期
        關(guān)鍵詞:王老師研究生老師

        緩 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王繼權(quán)先生是復旦大學中文系教現(xiàn)代文學的老師,我沒有聽過他的課,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與他相識,后來見過三四次面。我還保留著他寄給我的二十多封信,留下了難忘記憶。從師承關(guān)系上說,我不是他的學生,卻得到過他的很多幫助,感念不忘。

        1977年,高考前后

        我第一次見到王繼權(quán)老師,是在1977年的夏秋時節(jié)。

        那年,我正在密云山區(qū)插隊。在田間地頭,聽人們議論,說是要恢復高考,高中畢業(yè)生也可以報名,不再需要群眾推薦、領(lǐng)導批準。我在《“我在這戰(zhàn)斗的一年里”》一文中回憶了這段往事,說到自己之所以積極要求上山下鄉(xiāng),除了想實現(xiàn)自己的作家夢,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希望在農(nóng)村好好表現(xiàn)自己,能像張鐵生那樣上大學??墒?,能否上大學,掌控權(quán)不在自己手里,所以,那也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念想。恢復高考的消息,對于迷惘中的我們來說,無異于春天的驚雷。

        我們這一代人在時代的浪潮中漂泊得太久了。

        下鄉(xiāng)前的那一年,國家正處在巨大變革的前夜,暗流涌動。我們基本上處于停課狀態(tài),茫然無緒。我的高中同學周文奇從小隨父親學習木工,手藝不錯,我就想從他那里學點木工的技巧,藝多不壓身,在農(nóng)村也許用得著。我嘗試著使用刨子,學會了鑿榫,反復練習拉鋸,居然找到一點感覺。一天,我突發(fā)奇想,要自己做沙發(fā)。那時,沙發(fā)是奢侈物,誰家能有一對,是讓人羨慕的事。學會一點木工,不妨實踐一番。于是,我買來兩個扁擔鋸成把手,拆了一個舊床板做沙發(fā)框架,又買了十多條拴門的彈簧,用麻繩拴緊。東拼西湊,因陋就簡,不日之間竟真的做好一對沙發(fā)。最后還自己上漆,做了布套,看起來有模有樣,用了好幾年。我下鄉(xiāng)用的木箱子,也是自己做的。中學十年,這是我獲得的能夠看得見的成果。

        王繼權(quán)致本文作者信和寄來的《魯迅雜文選集》書影

        勞動生活讓我獲得簡單的快樂,但心中仍不時有空虛之感。我真正的夢想是抓住機會上大學、當作家,成為有知識的人。那年,我們居住的大樓集中裝修,一位刷墻的工人師傅是老三屆的,聊天說到高考,他講了一道古文斷句題:“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同的斷句,就有不同的解釋,很有趣。這幾乎是我當時對于高考的全部理解,神秘而遙遠。

        不久,恢復高考的信息得到確認。我在鄉(xiāng)下寫信給父親,請求幫我弄點資料。父親來信說,有兩位復旦大學的老師,正在中國青年出版社修改稿件,如有可能,回城拜訪一下。

        這兩位老師就是王繼權(quán)先生和潘旭瀾先生。

        在我的印象中,兩位老師看上去都40 多歲。王老師長臉,個子不高,說話平和,總是面帶微笑,讓人感到親近。潘老師細高個,削瘦臉,說話快,動作敏捷,看起來很有才華。兩位老師很熱情,給我介紹了不少高考知識,還說了很多鼓勵的話。那年年底的高考結(jié)果還算順利,我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入學后不久,我寫信向兩位老師匯報。1978年5月20日,王繼權(quán)老師給我回信,還寄來《魯迅雜文選集》《魯迅語錄》,這些著作也有他們的心血。

        王老師在回信中說:

        躍進同學:

        三月來信早已收到,那時我正出差去安徽,回來后才見到你的信。因為最近忙于上課,把復信的事拖下了,請原諒。

        祝賀你考取南開。南開是個老學校,各方面都很好。在那里,你一定能學到很多東西。

        一般說來,綜合性大學中文系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shè)置,各?;鞠嗤N覀兪前盐膶W、語言分成兩個專業(yè)的;你們不分,估計到了高年級會分專門的,即分成文學組和語言組,一二年級主要是上基礎(chǔ)課,各門課都應學,即使興趣在文學,語言課程也要學一點,不懂是不行的。當然,自己在安排學習時,可以有所側(cè)重。一二年級基礎(chǔ)要打好,文藝理論課、現(xiàn)代文學史、古典文學史等課,一定要學好。平時自己還應加強寫作練習,要學會分析作品,評論作品。學文科,自學很重要,教師講課只能是引路,指點后要靠自己努力。你的基礎(chǔ)好,又用功,是一定能夠?qū)W好的。學習時,面還應稍為廣一點,文、史、哲都要學一點,當然以文學為重點。

        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我系去年編過一本,只有原文,無分析,此書已發(fā)完,弄不到了,要等下次再版。寄去最近剛印出的《魯迅語錄》一本,供你參考。此書是我系所編,印刷時,漏印了單位名稱,特此說明。

        你們最近是否在上文學概論課,有教材沒有?如果沒有,我可向我系文藝理論組聯(lián)系一下,代你要一套他們編的教材。

        有什么事需要我們協(xié)助辦理,可來信,當盡力為之。

        好!

        王繼權(quán)

        1978.5.20

        潘旭瀾同志向你問好。

        我剛上大學,一無所知。王老師說“有什么事需要我們協(xié)助辦理,可來信,當盡力為之”,我當時以為只是師長的客氣,沒想到,此后十多年,他每信必回,我深感愛厚。

        那時,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現(xiàn)代文學方面,想在魯迅研究上有所突破。不久,又接到王老師寄來的《文學概論》,我去信表示感謝。王老師1978年8月10日復信說:

        前后兩信均悉,未復,歉甚。過譽之處,不敢當。知你學得很好,甚為高興。祝你在學習上取得更大收獲。

        看來打基礎(chǔ)還是重要的,當然也要擴大知識面。學文學(其他文科也如此),主要是理論、歷史、現(xiàn)狀;再加寫作鍛煉。這幾方面應兼顧,不應偏廢。

        現(xiàn)代文學我也正在學習,懂得不多,雖在講課,離應有的要求相距甚遠。怎么學,我也說不全。我的粗淺看法是:學習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應與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文化史結(jié)合起來,要明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性質(zhì)。學習現(xiàn)代文學史重點是要有史的概念(不是作家加作品),要掌握史的發(fā)展線索,要了解各個時期的文藝思想斗爭、社團流派、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的作家作品,要了解各個時期有些什么新的東西、新的特色。關(guān)于作家作品,要放在史中去了解,要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了解,這些作家作品,當時起過什么作用。作家作品很多,要分主次,重點作家要多花時間(二、三十年代的如魯、郭、茅、巴、老、曹),一般作家也要了解其代表作。有的次要的,只要有一點知識就行了。學習方法上,可采取以一本文學史為主,看二遍或三遍,先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再看各家著作,進行比較。還可以分段研究,看一段史,抓幾個問題,再看些專題論文和專著(可查索引)。作品要看,重點作家可多讀一點,一般作家可讀選集和代表作。讀作品不能用初中里的辦法,只看故事情節(jié),要分析,要上升到理論,看后思考一番,再讀些評論文章。文學史(包括古代與現(xiàn)代)在我們的專業(yè)中是一門主課,要學好它。它即是論、史、現(xiàn)狀中的史(就文學范圍說,當然從廣義說,“史”包括整個歷史、文化史、思想史)。

        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我系已無存書,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正在修訂,八月可付印,估計年內(nèi)可印好,屆時當設(shè)法寄一本給你。

        王繼權(quán)老師信中所指示的讀書門徑,與羅宗強先生教導我的基本一致。學習文學史,不論古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都要有史的觀念,把作家作品放在歷史的場景中去理解,分析他們到底為特定的時代提供了哪些新的東西。這是其一。學海無涯,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書讀完。世間萬象,我們也不可能把歷史完全看透。老師們告訴我,重要的是要抓住根本,即抓住重要作家作品,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這樣才能綱舉目張。什么是根本?研究中國文化,最根本就是讀經(jīng)典,回到經(jīng)典?,F(xiàn)代文學史上的“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這是重點,是主線。這是其二。王老師特別提到研究文學,最終要上升到理論層面。理論是什么?理論不像名牌衣服上的標簽,而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一種綜合素養(yǎng),左右著我們的日常思考,這需要長期的鍛煉、培養(yǎng)。不是說讀了兩三本理論書,就掌握了理論。理論思考要有深度,理論視野要有高度。理論的深度需要邏輯的梳理,思想的高度要有歷史的支撐。在如此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在浩瀚無際的知識海洋,如果沒有清晰的理論思考,就可能掉進去出不來。一個人能夠把感受到的東西,用縝密的邏輯方式表達出來,這就需要理論的素養(yǎng)。這是其三。

        這些道理,看似簡單,真正成為我們的一種思維素養(yǎng),并非易事。

        1979年1月19日,王老師來信鼓勵我說:

        收到你的信已經(jīng)很久了,因為忙和病,到今天才給你寫信,請原諒。郎保東同志來上海時,我見到了,他說已經(jīng)認識你。他原來是復旦的,以后你學習上有什么問題,可以找找他,我已拜托過。

        從你來信所談的情況看,學得不錯,盼繼續(xù)努力,學得更好一點。學習,我認為既要按教學計劃,又不要被計劃所束縛;既要重視老師的講課,又不要被講課所束縛。教學計劃、課堂講授是最基本的要求,這一要求一定要達到,但如有余力,可沖破這一框框,學得更主動一些,多學一些。還是老生常談:理論、歷史、現(xiàn)狀及寫作等幾方面不可偏廢。不要只懂點知識,要注意應用,更注意實際的工作能力。有時間可練習寫評論文章。開始練習時,可寫點小的,不要一開始寫大文章,以后逐漸擴大。

        下學年開什么課,有空時盼告知。如我們這里有材料,爭取給你寄一點?!冬F(xiàn)代文學史》上冊已付印,下學期初可寄給你。下冊,要等下半年才印。天津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魯迅早期五篇論文注釋》(王士菁編注),是否還買得到?如買得到,盼代我買一本,此書在上海書店不供應,只好托你了。

        這里,王老師教導我如何按照大綱學習,又如何突破大綱,學會自學。他再一次強調(diào)了理論、歷史、現(xiàn)狀及寫作幾個方面的重要性。理論和歷史容易理解,王老師所強調(diào)的現(xiàn)狀,就是學術(shù)研究的狀況,希望我注意學術(shù)史的學習。我后來基本上按照王老師的指點,注意理論、歷史以及學術(shù)史的學習研究,受益無窮。

        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的學習興趣轉(zhuǎn)到了中國文學批評史上。1980年5月,王老師請復旦大學中文系一位從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老師給我開了一張書單,叫我按照書單自學:

        1.《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冊,復旦大學古典文學教研組編)

        2.《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著)

        3.《中國歷代文論選》(一至四冊,已出版二冊,其余今年內(nèi)出版)

        4.《中國文學論集》(朱東潤)

        5.《中國文學批評》(方孝岳)(此二書分量不大,可作參考,以啟發(fā)自己)

        6.《文心雕龍注》(范文瀾)(黃侃《札記》,范注大部分已用)

        7.《文心雕龍譯注》(上冊,陸侃如、牟世金)

        8.《詩品注》(陳延杰)

        9.《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講解》(祖保泉,安徽出版)

        10.《滄浪詩話校釋》(郭紹虞)

        11.《詩品集解》(郭紹虞)

        12.《杜甫戲為六絕句·元遺山論詩三十首注》(郭紹虞)

        13.《原詩注》(霍松林)

        14.《藝概》(劉熙載)

        15.《人間詞話》(王國維)

        明清部分,可參考一般的文學批評史所提供的篇目線索,以及參考《文論選》正文及附錄部分,略略多讀一點,并從中對某些文學運動、文藝思潮及某些流派的文學思想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運動,公安派三袁及李贄、金圣嘆、李漁、神韻派及王漁洋、袁枚及性靈說……近代部分,可參考《文論選》,再閱讀《中國近代文論選》(上下冊)。

        這份參考書目不知是哪位老師提供的,我很感謝他。這些著作,我都在第一時間購買,或者借閱,幫助極大。譬如《中國歷代文論選》第一冊,幾乎被我翻爛,其中一些篇章,背得很熟。

        1984年,報考研究生

        我上大學二年級時,就立志報考研究生。我在《從師記》中寫到過,我曾向父親的老同事蘇醒阿姨尋求幫助,給我提供一份文學所招收科研人員的現(xiàn)代文學試題。那時,我對文藝思想史的研究也開始有興趣,王繼權(quán)老師非常贊同我的選擇。1979年11月25日,他寫信給我說:

        你說今后想考研究生,這很好。國家需要人才,青年同志更應積極努力。你在你們班上年齡較小,學習也不錯,應爭取機會進一步深造。因此,除學好當前教學計劃中規(guī)定的課程外,可以有些側(cè)重,在某一方面多注意一些。作為基礎(chǔ)課,文藝理論當然要學好,但今后考研究生是否就考理論,值得考慮。除非你對理論特別有興趣,對哲學特別有基礎(chǔ),否則,就不必選這一研究方向,因單搞理論不一定能搞出什么名堂(至于考美學或西方美學那是另外一回事)。我是傾向你考古典文學或現(xiàn)代文學的,搞史較踏實。如果考古典文學,還得確定考哪一段。你說想考古代文藝批評,這當然也好,但要有較扎實的古典文學史基礎(chǔ)和古漢語基礎(chǔ)。這一專業(yè)搞的人不多,但難度大一些。復旦在這方面基礎(chǔ)較好,有好些中、老年教師研究這一專題的。你如有興趣,今后可托有關(guān)同志給你開點書目,弄點資料。要考研究生,外文一定要好,好些考生常常因外文不好而落選。希望你堅持學外文,而且把它學好。當前要集中抓好一門,不必搞兩門。以后當研究生時再選讀第二外語。

        1980年年底,王老師又來信提醒我報考研究生時的注意事項。他說:“按時間推算,你現(xiàn)在是大學三年級(下),再過一年就可畢業(yè),明年夏天高校無畢業(yè)生,按規(guī)定,你們這一班可提前考研究生。你打算考嗎?如有這打算,望及早來信說說你的想法,我可為你出出主意。此事要抓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p>

        我后來決定報考古典文學或古代文學批評史專業(yè)的研究生,遂向王老師打聽復旦大學的招生情況。1981年6月,王老師又來信說:

        研究生招考往年都是五六月份,今年推遲了。我向研究生辦公室打聽了一下,茲把有關(guān)古典(包括批評)、現(xiàn)代文學方面的專業(yè)方向、收招名額及指導教師姓名開列于下(也只是部分),供你參考。文藝理論和語言的未抄。這次招的基本上都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中國文學批評史,2 人,王運熙教授、顧易生副教授。

        唐宋文學,1 人,劉季高教授。

        唐宋文學,1 人,王水照副教授。

        傳記文學,2 人,朱東潤教授。

        當代文學,3 人,潘旭瀾副教授。

        比較文學,2 人,賈植芳教授。

        可惜我沒有很好地照王老師的建議去做,外語學習成效甚微,文藝理論學習也有放松,結(jié)果第一次考研究生就名落孫山,情緒非常低落。王老師來信安慰我,還把落選原因歸結(jié)到自己身上,說:“這次你未考取研究生,應該說我也有責任,我沒有事先關(guān)照你,除抓主課外,還應注意公共課,因為錄取時,要看總分,要看各科成績。這些,你沒有經(jīng)驗,我是知道的,少說了一句,加以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聯(lián)系,未能告訴你,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安下心來工作,重新安排計劃,好好努力,爭取盡快做出成績?!蓖趵蠋煹脑捊o了我很大的慰藉。

        考試的失利,讓我反而奮起。我暗下決心,全面準備,終于在1984年考上了杭州大學古籍所的碩士研究生。那年5月到杭州參加面試,我專程到上海復旦大學向王老師匯報學習情況,當天晚上就住在他家。那時,他剛剛搬進校內(nèi)第二宿舍,三室一廳,另有廚房和浴室。在當時,這樣的居住條件還是不錯的。印象最深的,是那間獨立的書房,不大,卻充滿書香。第二天早上,王老師給我準備了一碗香噴噴的大排面,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江南大排面,余香繞口,回味至今。

        1985年,我在考慮學位論文選題時遇到了困難。王老師建議我結(jié)合專業(yè)學習,從事古籍點校工作。為此,他專門寫信給黃山書社的胡士萼先生,希望能給我一些幫助。我先從清華大學圖書館中選取若干種明清皖籍作家作品目錄,又到首圖查閱《首都圖書館藏中國小說書目初編》(“五四”以前部分)、《安徽文獻書目》等,整理出一份皖籍作家作品的簡目。王老師看過后給我回信說:“書目看了,都很好?!庇终f:“在收到你來信的同一天,收到了黃山書社副總編胡士萼同志的來信,他對我們擬整理古籍表示歡迎,還談了一些有關(guān)情況。本來,我們商量一下,就可給他回信,因地處兩地,無法商量,茲把胡信寄上,請一閱,并請?zhí)醾€初步意見,我再寫信給他?!彪S信所附胡士萼先生的信是這樣寫的:

        你和你的朋友愿意參加安徽古籍的整理工作,我們表示熱烈歡迎。安徽古籍甚多,但整理工作起步很晚,目前面臨著很多困難。一個是經(jīng)費問題,省里至今尚未給予??钛a助;一個是印刷問題,缺少繁體字。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否則工作將很難展開。來信中提出的一些選題,有些已有約,如施閏章、戴名世、姚瑩、呂祖謙、姚范等的集子;有些尚未約人,如張潮、方岳等人的集子。另外,有些大家,如方東樹,中華書局是否已有約,我尚不清楚;像程瑤田的《通藝錄》聽說中華(書局)已有約了,不知是否可靠。說到張潮的《虞初新志》,記得此書五十或六十年代出版過了(不知記憶是否有誤),如果你們想搞,不知如何搞法?盼告(此書我未讀過,不知內(nèi)容質(zhì)量如何,讀者面怎樣)。方岳的集子,我們未約稿。不過此人不太知名。吳汝綸的著作不少,也不知中華(書局)是否已約人。如果沒有,倒是值得搞的。鑒于上述情況,請你們商量一下,把范圍縮小一些,先搞個一二種,其余的項目以后陸續(xù)再搞。你意如何?士萼。85.9.7

        王老師說:“我同意他的意見,即把范圍縮小些,可能性不大的不提,提些他們能接受的題目,可提二至四個,供他們選擇。我搞的總得限在近代(至多是清),你則可寬一些。最好是資料稀有的(但清華、復旦有藏)。部頭大小,我大點無所謂,反正時間長,你則先選卷數(shù)少一點的,以應付畢業(yè),以后再搞多卷的。有些事要向北京中華(書局)打聽,我無熟人。你有否?但打聽這種事,務必關(guān)系較好,否則會成為給人提供選題。”

        按照王老師的提示,我托周振甫先生、柴劍虹先生向古籍整理規(guī)劃領(lǐng)導小組了解相關(guān)情況。兩位先生都很認真地給予解答。柴先生回信說:“所詢《通藝錄》等著作是否列入出版計劃一事,我了解了一下,知道《毛詩傳箋通釋》一書我們早有成稿。至于呂本中、方回二人著作,不知是指別集還是某一方面的專著?如呂本中的集子,北京師大中文系已有人在搞。方東樹、吳汝綸的著作,是有出版計劃的。但具體如何組稿,或是否有成稿,因我局語言編輯室的負責人不在局里(外出了),所以不清楚。我的想法,目前整理古籍的規(guī)劃從上到下層次很多,有些東西重復也難免。關(guān)鍵是整理者要先與出版社取得聯(lián)系,否則就比較麻煩。只要出版社接受,同一書出兩種也可以?!敝芟壬f:“這幾天我不去中華(書局),遲復為歉。今天去中華(書局),找古籍規(guī)劃目錄來看,方以智《通雅》有,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有,程瑤田《通藝錄》未找到。方回的《瀛奎律髓》未見。呂本中、方東樹、吳汝綸的著作也未見。復旦的老師倘有意整理以上各家書,最好先與古籍整理規(guī)劃小組聯(lián)系,可寫信給中華書局,比較妥當。承告你在學習各科科目,極好。祝你進步。振甫。十月五日?!?/p>

        周振甫致本文作者信

        安徽省對古籍整理有“雙效益”的要求,我們提出的選題,落實比較困難,就沒有繼續(xù)進行下去。盡管如此,我與黃山書社一直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他們整理出版的《安徽古籍叢書》《歷代曲話匯編》《全宋詩輯補》等,我多有收藏,不斷翻閱。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注意清華大學圖書館所藏皖籍文人著述,并與《皖人書錄》的作者蔣元卿聯(lián)系,撰寫了關(guān)于戴名世《憂庵集》的文章,發(fā)表在《江淮論壇》上。

        為了讓我更好地拓寬學習途徑,王老師還介紹我與復旦大學章培恒先生取得聯(lián)系,讓我得到章先生的幫助。

        1985年10月7日,王老師信中說:“我校古籍所在整理《全明詩》,規(guī)模很大,是全國的重點項目之一。負責這一工作的是我的老師章培恒教授。他是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的成員,也是我校古籍研究所的負責人。昨天,我同他說起你,也談起清華的藏書。他說,復旦古籍所正擬去清華看書。如有熟人(如你)協(xié)助一下,就方便多了。他還說,如果你或文史教研組的老師愿意承擔些整理任務,也歡迎。我想這是很好的。我可把你介紹給章老師,他是專家,也是名家。你可向他學點東西,也可得到他的關(guān)照。去清華查書,可安排在寒假或明年暑假,那時,你是在北京的。由于查書較多,清華圖書館方面,得有人幫幫忙,麻煩之處,所里是會酬謝的。”

        杭州大學古籍所的部分老師也參與了《全明詩》的整理工作,我就協(xié)助平慧善老師整理了《趙考古先生遺集》(趙謙),還受平老師之托,與盧敦基同學專程到福建等地查閱明代別集的收藏情況。畢業(yè)后,我回到清華大學工作,又邀請圖書館的蘇應海同志一起整理清華大學所藏《周鈍軒先生文集》二卷、《東武山人集》七卷、《灌園吟》一卷以及《西楂集》《還樸心聲》等稀見珍本明人別集。

        可惜,這些成果迄今尚未問世,而王老師、章先生歸道山久矣。

        2001年,最后一次見面

        與王繼權(quán)老師有限的接觸中,我最大的感觸是,他虛懷若谷,踏實做事,至于虛名,他看得很淡。

        我分配到清華大學工作,王老師認為很好,他特別高興。1982年3月,他給我回信說:“分配在清華工作,是非常好的,雖不是文科學校,但藏書豐富,工作條件好,這是十分難得的。有了好的客觀環(huán)境,再加主觀努力,一定會做出成就??上迦A在北京,如在上海,有這么多的藏書,我也愿意去。”

        他還為我指明了學習的方向:“①先把基礎(chǔ)打好;②把當前的教學工作搞好;③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搞點東西;④寫論文、編選、選注的工作都可做;先少一點,再搞大的;⑤從你目前的工作看,不宜單搞古典文論、古典批評,應朝史、作家、作品方面轉(zhuǎn),因為單搞文論和批評,不易見成效;⑥搞任務,不一定一個人搞,開始可與人合作,這樣可取長補短,而且速度快?!?/p>

        蔣元卿致本文作者信

        他認為,只要工作環(huán)境好,照樣可以做學問,是否有研究生名分,這不重要。他說:“研究生未考取,無妨。有現(xiàn)在這樣的工作條件,只要努力,一定會做出成績。我看,以后你也不一定再考,就在現(xiàn)在的崗位上努力學好了。如想考學位,在職的也是可以考的?!?/p>

        我在杭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之后,得隴望蜀,想繼續(xù)報考博士研究生。1987年年底,王老師來信說:“你是否考博士的問題,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決定。如估計在近一二年、二三年內(nèi),在科研上有較大成果及在同輩中又走在比較前面,則不考也無妨;否則,讀博士也有好處??傊?,得具體分析一下?!?/p>

        我考取博士研究生后,考慮今后的工作去向。王老師的態(tài)度很明確,建議我回到清華大學任教。1989年8月13日來信說:“得悉你已在讀博士學位,很高興。今后的工作去向,我覺得還是回清華好。大學比較穩(wěn)定,清華又是名牌,圖書資料比社科院豐富,同樣可以從事研究。所‘不利’者,無非要上幾節(jié)課,其實也花不了多少時間?!痹谀莻€時期,他的意見是對的。

        我在清華大學教書多年,每周只有一次課,任務其實不重,但課比天大。我那時初出茅廬,全身心撲在教學上,日子久了,感覺研究工作相對來說做得不夠,很想專心致志地從事研究工作。所以,博士畢業(yè)后,我沒有遵循王老師的意愿,而是留在了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

        王老師對于我留所工作,沒有說過什么,但我想,他應當還是希望我到高校工作。在教學一線,教書育人,可以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在我們的通信中,他每信都會談到他的教書情況。如他在1979年11月25日的信中說:“這學期我在給二年級上現(xiàn)代文學史,每周三節(jié)課,上一年。還參加研究生指導小組,與其他二位同志一起共同帶幾個研究生。這是這學期的主要工作。此外,還聯(lián)系輔導幾位兄弟院校的進修教師和做一些研究工作。頭緒多,事情忙一點,身體尚可,還能堅持?!彼前呀虒W當作頭等大事。他的研究,都放在教學之余。

        對于最初從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他在1982年3月的信中說:

        我這二三年一直在教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課,上學期剛教完,這學期輪空,在準備專題選修課,今年秋天要開,教學之余搞了一些東西。①去年與一位同志合作搞了一本《郭沫若年譜》,共80 萬字,交江蘇出版社出版,上冊已看過校樣,不日可出書,下冊已發(fā)排。②與二位老同學一起搞了一本《郭沫若舊體詩詞系年注釋》,也是80 萬字。上冊已排印,一、二校已完成,還在等三校樣,估計六七月份可出書,下冊尚未完成;③和幾位老同學一起編了一套《現(xiàn)代世界短篇小說選》,共四冊,140 萬字,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已出全;④和上海電影制片廠同志一起編了幾本電影故事和電影小說,有的已出版,有的還在排印。目前還在搞《外國電影辭典》的作品部分,這是應辭書出版社之約編寫的,初稿已完成,年底或明年初可出版。此外,手頭也有些其他的東西在搞,這些東西,質(zhì)量不高,今后爭取向高深一點發(fā)展。目前,出書很難,出版界不熟,聯(lián)系頗困難??勺龅氖率呛芏嗟模饕菚r間不夠,出版條件困難。

        王繼權(quán)致本文作者信

        這幾年因埋頭教學、研究,很少外出,很想有機會再去北京,看望你爸爸和其他同志。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王老師把工作重心轉(zhuǎn)移到近代文學史研究。

        1987年11月,他來信說:“近年來,我主要在搞近代文學,除教學外,正在修訂《中國近代文學史稿》,還在編《中國近代小說大系》,還想做點其他的事。明年要招研究生,招生計劃已公布,正在為此事忙碌。”為此,我還協(xié)助王老師查閱清華大學圖書館的相關(guān)資料,主要查閱近代小說(1840年以后)方面的資料,并作記錄,包括書名、作者、出版年月(包括版次)、出版單位、卷數(shù)、字體、版式、總字數(shù)等內(nèi)容,也借此機會學習近代文學的知識。

        1989年9月21日至24日,王老師來北京參加江西人民出版社召開的“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出版座談會,這是他那個時期的重要收獲。第一輯十一卷,已出版;第二輯十四卷,業(yè)已交稿。開會那天,我去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拜見他,并躬逢盛會,見到了久負盛名的賈植芳、王瑤、章培恒、倪其心、白化文、程毅中、鄧紹基、安平秋、孫欽善等專家。王老師還送我“大系”第一輯中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最后一次拜見王老師,已是12年后的2001年11月14日。我到上海參加章培恒先生主持的“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參加會議的有王元化、羅宗強、鄧紹基、陳伯海、項楚等先生,王老師沒來參會。利用會議間歇,我到王老師家中探望,乍一見面,有點驚訝,12年不見,他怎么忽然就老去了呢?頭發(fā)稀疏,行動也有所不便了。我腦海里瞬間劃過1977年10月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那時,他不過四十五六歲的樣子。歲月不居,人生易老,一晃24年過去了。離開上海前的那個晚上,我獨自漫步在四平路街頭,追尋故跡,憑吊舊情,不禁感慨萬千。

        王繼權(quán)贈本文作者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之后,我曾多次到上海,來去匆匆,沒有再去看他。我總覺得,時間還長著呢,還有很多見面的機會。直到多年后,我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回首前塵,無任悵惘。我們連一張合影都未曾留下,以致在我的記憶中,他的相貌都有些模糊起來。為寫這篇文章,我上網(wǎng)去查詢王老師的生平信息,所獲極少,只好請老同學傅杰兄代為查詢。這才知道,王老師1932年6月5日出生,2009年5月2日去世,享年77 歲。

        按照世俗的說法,王繼權(quán)老師沒有任何帽子、頭銜,只是一位普通的“教書匠”,編寫了一些有用的教材。他在復旦大學教書育人的成績,我無從知曉。從我的角度看,他確實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好老師。最初相識的時候,我只是一個下鄉(xiāng)知青,正在農(nóng)村“修理”地球。我后來讀本科,讀碩士,讀博士,從講師到教授,他一直在遠遠地關(guān)注著我。他就像辛勤的園丁,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情況,默默地為我補給養(yǎng)分。小子何德何能,竟能得到王老師常年的垂青,實屬不易。我想,王老師這樣做,只是出于一個老師的本能。他希望把自己的所知所得,毫無保留地告訴后學,讓他茁壯成長。如今,我也是一名老師,也要像王老師那樣,努力工作,培養(yǎng)學生,多出成果,這也許是對老師的最好回報。

        猜你喜歡
        王老師研究生老師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動物
        我的王老師
        老師,節(jié)日快樂!
        送給親愛的老師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論研究生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女女女女女裸体处开bbb| 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午夜免费观看日韩一级片| 97久久久一区二区少妇| 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日韩专区| 亚洲综合网国产精品一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区别| 国内露脸中年夫妇交换|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中文久久久无码| 欧洲freexxxx性少妇播放| 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青青草手机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91精品国产福利尤物免费| 中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台湾佬自拍偷区亚洲综合|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 日韩av不卡一二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特色视频| 国产伦人人人人人人性| japanese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区| 18分钟处破好疼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不卡电影在线网址最新| 精品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黑丝美腿在线观看| 日韩插啊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人妻|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 窄裙美女教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一本二本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