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喜 敖梅 譚碧月
【摘要】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過程中發(fā)生低血糖的應用效果觀察。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間進行治療的6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33例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對照組33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經過6個月透析和護理后,分別對兩組透析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概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結果:經過不同的護理模式后,對兩組透析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情況進行統(tǒng)計,研究組33例患者中發(fā)生低血糖情況為25次,占比0.078%,對照組33例患者中發(fā)生75次,占比2.43%,研究組少于對照組;研究組33例患者中滿意度為96.9%,對照組33例患者為81.8%,對比中差異較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針對需要長期透析的患者進行護理時,對如果在常規(guī)護理工作內容中增加預見性護理,可以對透析時出現(xiàn)低血糖的情況加以改善,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建議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血液透析;低血糖;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3-0094-02
目前對于急慢性腎臟類疾病或者患有尿毒癥的患者進行治療時,血液透析是一種較為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式[1]。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患者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這會對部分患者的臟器造成一定的負擔,甚至引發(fā)其他的并發(fā)癥。低血糖就是在透析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如果低血糖的情況多次出現(xiàn),則會使患者及家屬產生一定恐懼和不安的負性情緒[2]。本研究對我院進行透析治療的66例患者分別進行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過程中發(fā)生低血糖的應用價值和效果,數據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間進行治療的6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33例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對照組33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納入標準:以上66例血液透析患者均為腎功能不同程度衰竭且需要持續(xù)透析治療,經透析治療病情控制良好,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未伴有其他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以及嚴重的心腦血管相關疾病。其中研究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51.4±2.2)歲,持續(xù)透析0~6年,每月透析4~12次,單次透析時間為3~4h,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間共計透析3168次;對照組3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7~70歲,平均年齡(48.9±3.6)歲,持續(xù)透析0~6年,每月透析4~12次,單次透析時間為3~4h,在相同時間段內共計透析3080次。兩組進行透析的患者在年齡、透析時間、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均經過患者和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
1.2方法 對照組在進行透析當天,要指導患者停用胰島素或者降糖藥,并對以上患者飲食結構和習慣進行了解,統(tǒng)計患者是否出現(xiàn)食欲不良、嘔吐和惡心等癥狀,如有以上癥狀則需要進行糾正和處理后進行血液透析。對患者進行無糖透析,透析液使用碳酸氫鈉進行,將透析溫度調整為35℃~37℃,并將血流速調整為250~300 mL/min, 在透析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要隨時對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和低血糖情況加強關注,如患者有低血糖的癥狀,需馬上進行指尖血測量,當血糖水平達到低血糖標準是,則立即上報醫(yī)生,并給予一定劑量的葡萄糖靜脈注射,注射后30 min內再次對血糖進行測量。研究組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醫(yī)護人員對研究組中33例血液透析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在我科中選取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研究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對所有參與預見性護理研究小組的成員集中培訓,將護理的工作流程和內容逐一強調,另外將任務落實到人頭,進行詳細的責任劃分,并對在與患者溝通時的語言和語態(tài)進行強化,盡量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在實施護理前需要對預見性護理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考核。②有組長對研究小組成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和學習,根據循證得出的結論作為理論知識,結合實際工作對在透析過程中較易發(fā)生低血糖情況的人群預先識別,并對其產生低血糖情況的危險因素進行搜集和統(tǒng)計,并詳細登記在患者信息中,加強對易發(fā)患者的觀察;對發(fā)生低血糖的癥狀或無明顯臨床癥狀的低血糖情況要詳細了解,提高透析治療中出現(xiàn)無癥狀低血糖或早期低血糖情況的預防;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做早期的預防準備,對患者進行監(jiān)督,提醒其進食增加能力補充或對可能發(fā)生低血糖的患者提前注射葡萄糖溶液等。③研究小組中護士長根據以往發(fā)生的患者在透析過程中低血糖實踐以及查找相關文獻中案例進行分析,并查閱與透析低血糖相關的文獻進行循證調研,對在透析中容易發(fā)生低血糖的患者類型、發(fā)生低血糖事件的時間點、如何對血液透析的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情況進行改善和控制等問題進行循證和分析總結。得出在患者中血糖偏低的患者更容易在透析時發(fā)生低血糖情況,通常情況下飲食偏少或者透析前禁食、在透析前1~2 d內有腹瀉癥狀、營養(yǎng)結構不均衡、透析前服用過降糖藥和降壓藥、患有較為嚴重的肝臟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在血液透析中出現(xiàn)低血糖的情況;而在進行透析后的45 min內和1.5h后則是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較密集的時間段,所以在此時間段內,醫(yī)護人員要對透析患者的情況密切關注;對于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的高危患者應預先統(tǒng)計,并對其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如應用含糖的透析液或者在使用無糖透析液后,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之前對暫停使用胰島素,在透析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補充能量和糖分,自行準備一定量的含糖的食物,在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時進行能量補給。④對于低血糖的高危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后的45 min后提高監(jiān)測,對患者血糖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采取糾正措施,對于非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低于4.2 mmol/L,則需要加強督促補充糖分或食物,3~5塊普通糖果或巧克力即可,如果食用糖果未改善則可以通過透析機泵入一定劑量的葡萄糖溶液,如發(fā)生低血糖嚴重的情況則應立實施靜脈推注葡萄糖注射液,并密切觀察情況。⑤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中防止低血糖情況的相關知識指導,提高患者和家屬對低血糖的防控意識,使其在發(fā)生低血糖初期進行識別和自我控制,隨身攜帶一些含糖食物,避免重度低血糖情況的發(fā)生[3-4]。
1.3觀察指標 經過6個月透析和護理后,分別對兩組透析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概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指征為血糖小于3.8 mmol/L,患者血糖小于3.8 mmol/L且發(fā)生抽搐、昏迷或意識模糊為重度低血糖情況;如果患者血糖小于3.8 mmol/ L且出現(xiàn)口周皮膚麻木,行為出現(xiàn)異常、頭暈惡心、語言出現(xiàn)障礙或意識不清等情況為出現(xiàn)較嚴重低血糖情況;如患者血糖小于3.8 mmol/L且出現(xiàn)心慌心悸、面色蒼白、身體表明溫度降低、但是語言和思維正常,則視為輕度低血糖情況。滿意度評價標準,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計算結果為(非常滿意+滿意例數)/本組人數*100%。
1.4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對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發(fā)生率和滿意度使用百分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兩組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 經過不同的護理模式后,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兩組血液透析患者對護理內容的滿意度對比經過不同的護理模式后,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一種通過透析儀器對腎臟功能衰竭或中毒患者的一種常見治療方法[5]。透析治療需要長期堅持,而在進行透析治療的患者中,會有一些體質較弱或糖尿病患者,在透析的過程中極易發(fā)生低血糖的情況[7]。如發(fā)生此類癥狀,需要及時進行治療或糾正措施,防止血糖過低對產生的不良影響或危及生命。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如果應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可以對可能發(fā)生低血糖的情況進行預防和推測,降低嚴重低血糖情況的產生[8-9]。本文對我院患66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研究得出結果:經過不同的護理模式后,對兩組透析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情況進行統(tǒng)計,研究組33例患者中發(fā)生低血糖情況為25次,占比0.07%,對照組33例患者中發(fā)生75次,占比2.43%,研究組少于對照組;研究組33例患者中滿意度為96.9%,對照組33例患者為81.8%。這說明對透析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效果較常規(guī)護理更為理想。對于護理人員加強培訓,使之提高對透析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情況的敏感度,并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在透析前幾集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并根據疾病發(fā)生的特點和規(guī)律采取一定的糾正和預測,不僅起到了良好的預防性作用,也對于透析過程中發(fā)生嚴重低血糖的情況起到了降低和預防的作用,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年素娟, 李惠莉, 李兒, 等. 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過程中發(fā)生低血糖的應用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 2020, 20(8): 597-600.
[2] 鄢明焱, 陳榕, 劉鳳彬. 預見性護理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和院內感染的影響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20, 18(6): 107-109.
[3] 陳曉雪. 淺談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中預防低血糖的護理對策[J]. 養(yǎng)生保健指南, 2019, 27(50): 173.
[4] 陸麗娜, 林雅鳳, 范良月. 預見性護理指引預防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 治療后低血糖的作用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 22(6): 105-106.
[5] 黃瀟紅, 張子清, 黃小燕, 等. 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預防的護理[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9, 11(23): 173-176.
[6] 王小芬, 姚海麗. 預見性護理對預防血液透析并發(fā)癥的效果研究[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 2017, 31(2): 145-146.
[7] 王惠巧, 袁玉欣, 劉英爽.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預見性護理[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 2013, 22(5): 230-231.
[8] 王惠巧, 袁玉欣, 劉英爽.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預見性護理[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 2013, 22(5): 390-391.
[9] 左壽娜. 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的護理觀察[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4): 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