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朱芬,王琰
(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yī)院口腔外科門診,陜西 西安 710004)
自體牙移植術(Autogenic tooth transplantion,ATT)[1]是指將牙從一個位置移植到同一個體的另一位置的手術過程,常見的是將埋伏、阻生、錯位或異位萌出的牙齒轉(zhuǎn)移到其他需要拔牙的部位或是缺牙部位的牙槽窩內(nèi),或手術制備的牙槽窩內(nèi)。是一種有效的缺失牙修復手段,距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有相關文獻記載[2],自體牙移植術后成功率為60%-95%,充分的術前準備、評估,術中配合及患者術后維護對自體牙移植成功與否具有重要的影響。5A護理模式是新型的系統(tǒng)性護理模式[3],將其應用于應用移植術中,通過對患者術前評估、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問題,提高患者術后注意事項的執(zhí)行率及復診率,在實踐中顯示了持續(xù)性與動態(tài)性的特點,護理效果良好?,F(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ATT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20-50歲;(2)符合自體牙移植的診斷標準;(3)有識字能力且理解能力良好;(4)使用智能手機可微信掃碼;(5)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加入;(6)移植術均有同一名醫(yī)師操作排除標準:(1)存在視聽障礙、認知障礙或有精神疾病史;(2)無法使用微信掃碼答題根據(jù)就診的單雙日分為常規(guī)組和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男19例、女30例,平均(28.71±5.96)歲,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41歲觀察組男21例、女28例,平均(29.80±5.75)歲,最小年齡21歲,最大45歲,兩組間比較F=0.426,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受教育程度:對照組初中及高中12例占24.5%,大專及本科32例占65.3%,研究生及以上5例占10.2%;觀察組初中及高中11例,占22.4%大專及本科35例占71.4%研究生及以上3例占6.1%,兩組間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協(xié)助簽署知情同意書,移植術器械準備,術中協(xié)助醫(yī)生牽拉口角,吸唾器吸除口內(nèi)唾液、水、牙齒碎屑等;密切觀察患者術中反應,囑患者不要過度吞咽;術后交代注意事項、健康教育、用藥指導、交代復診時間。觀察組采用5A護理模式[4-6]:在常規(guī)護理配合的基礎上增加5A護理模式(1)詢問(Ask):患者入科后,椅旁護士通過一對一的詳細交流,詢問患者的基本信息、身體狀況、有無藥物過敏史、治療禁忌、通過與患者的語言交流及患者的肢體、神情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況。(2)評估(Assess):根據(jù)調(diào)查的基本信息及心理判斷的結(jié)果,全面評估患者當前現(xiàn)存的護理問題,針對問題制定個體化的護理措施。(3)建議(Advice):根據(jù)患者受教育的程度、個體移植牙的情況、醫(yī)生操作過程、需要配合的程度及個體心理狀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說明,鼓勵患者說出內(nèi)心的恐懼,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消除其緊張情緒。如患者有牙科焦慮癥,看見牙椅就很緊張,就會把自我的看牙體會與之分享,向其表達牙科焦慮是普遍現(xiàn)象,且移植術中一般不會有痛感,只需嘴巴張開,不要隨意轉(zhuǎn)動頭部,配合醫(yī)生操作即可?;颊咝那榉潘桑瑫岣咝g中的配合度,從而提高醫(yī)生的工作效率。此外,向患者介紹移植術中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項,如光固化燈的作用是固化粘接材料,為了把牙齒固定等,為患者進行簡單的牙移植相關知識的科普,使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在短時間內(nèi)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還會提高患者術后注意事項的執(zhí)行率。(4)幫助(Assist):患者術后是否遵照注意事項直接關系到移植牙成功與否。術后仍采用一對一的形式對患者就進行健康教育,制作注意事項卡,將重要部位用加粗、彩色字體[7,8]表現(xiàn)出來(圖1),使患者一目了然;用藥指導,遵醫(yī)囑將用藥的劑量、用法、時間標記清楚;(5)隨訪(Arrange follow up)移植牙術后定期隨訪非常重要,需要持續(xù)的動態(tài)的觀察移植牙及牙槽窩內(nèi)的恢復情況。交予患者隨訪卡,一式兩份,囑患者按時復診,并告知患者科室電話,以便聯(lián)系。告知患者各個時間段內(nèi)復診的目的,以此維持患者復診率。
患者對自體牙移植術的認知度及移植術后健康教育執(zhí)行情況的維度評分:由兩個維度疾病認知度和術后健康教育執(zhí)行情況組成,包含15個條目,每題2分,共三十分;<10分者為認知度及執(zhí)行情況較低,10-20分為認知度及執(zhí)行情況一般,20分以上為認知度及執(zhí)行情況良好;
復診率:統(tǒng)計一年內(nèi)的復診次數(shù)(術后3、6、12個月及一年的復診共4次)(對照組/觀察組)每位患者復診次數(shù)總和/該組(對照/觀察)患者應復診數(shù)總和×100%;
移植成功率:建議術后一年根據(jù)標準對移植牙進行愈合評估,判斷是否成功。成功率=(對照/觀察)組成功例數(shù)/(對照/觀察)組總移植例數(shù)×100%。;
護理滿意度:使用問卷星自制的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總共10分。>=8分為非常滿意、6-8分為基本滿意、<6分為不滿意。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模式下患者對自體牙移植術的認知度及移植術后健康教育執(zhí)行情況的維度評分比較(,)
表1 兩組護理模式下患者對自體牙移植術的認知度及移植術后健康教育執(zhí)行情況的維度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復診率比較[n(%)]
見表3。
表3 兩組移植成功率比較(n,%)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自體牙移植術具有使用天然牙功能性修復缺失牙,早期快速恢復牙列完整,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自體牙移植已然得到了醫(yī)患雙方的認可。然而,自體牙移植術中,由于牙根問題或是感染,是會導致移植失敗可能。所以臨床操作中,不僅需要醫(yī)生精湛的技術,還需要護士緊密的配合,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健康教育全部由護理人員承擔。5A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系統(tǒng)性護理模式,包括詢問(Ask)、評估(Assess)、建議(Advice)、幫忙(Assist)、隨訪(Arrange follow up),通過全面評估、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術后給予全面的健康指導,是患者獲得專業(yè)的、連續(xù)性、動態(tài)的護理服務。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的患者對移植術認知度及術后健康教育執(zhí)行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5A護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認知度,能更好的促使患者按要求執(zhí)行術后健康教育;觀察組的術后復診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5A護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術后復診率;觀察組的移植成功率,說明5A模式對提高移植術成功率具有積極作用;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5A護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整體就醫(yī)感受,能夠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更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患者的快速恢復,極大地滿足了患者的需求。
綜上所述,5A護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對移植術的認知度及術后健康教育執(zhí)行率,增加術后復診率,有助于提高移植術的成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