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
摘 ?要 ?紫砂獨特的透氣性和良好的可塑性讓紫砂壺成為了集功效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藝術品,紫砂技藝也是宜興紫砂藝人安身立命之本,經過千百年的演繹傳承之后,至今依然閃耀著藝術的光輝,吸引著更多的人們來一探其中的奧妙。從整體上來看紫砂藝術作品“懷古提梁壺”,造型的設計特別的具有古典的韻味,能夠找到最早的“吳經提梁壺”的影子,泥料的選擇也是最為基本的紫泥,色澤也是非常的迷人,看起來簡約的形態(tài)其實蘊藏著紫砂的提梁之道,讓我們在使用此壺的過程之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在飲茶時候的那份優(yōu)雅、淡定和從容,延續(xù)著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歷史傳承。
關鍵詞 ?紫砂壺;懷古提梁;造型特點;歷史傳承
中國的陶瓷藝術之中,紫砂作為一種特別的存在,濫觴于明代,一直延續(xù)至今。隨著我們飲茶方式的轉變和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紫砂壺成為了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沖泡利器,同時許多的文人雅士和宜興的紫砂匠人合作,把書法、繪畫等等藝術形式融入紫砂壺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紫砂藝術,令人嘖嘖驚嘆。作為一種實用的飲茶器具,紫砂壺最為根本的一點就是泥料的選擇,在過去由于紫砂礦料非常的多,且容易開采,所以基本不存在假紫砂泥料的問題,而隨著紫砂壺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開采的難度也越來越高,況且紫砂源頭黃龍山礦區(qū)已經封閉管理,所以我們在今天要特別注意紫砂泥料的純正性。紫砂獨特的透氣性和良好的可塑性讓紫砂壺成為了集功效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藝術品,也是宜興紫砂藝人安身立命之本,經過千百年的演繹傳承之后,至今依然閃耀著藝術的光輝,吸引著更多的人們來一探其中的奧妙。
1 ?紫砂壺“懷古提梁”的造型特點
紫砂作品“懷古提梁壺”(見圖1)采用了比較傳統的復古造型,和現代流行的紫砂器型有些反向而行的味道,重要的是把其中的古韻凸顯出來,帶給我們一些歷史的韻味。此壺壺身如同一個古陶的罐子一般,上面部分非常的寬闊,而在下面則逐漸地收攏,給人一種亭亭玉立的感覺,非常的典雅秀美;壺嘴的搭配也非常短小精致,彎流微微上揚,出水非常爽利;壺口的位置則是嵌入設計,壺蓋凸起一點點,和壺身的貼合非常緊密;點綴的壺鈕也是傳統的造型設計,沒有多余的裝飾;此壺的關注點在于提梁的形態(tài)設計,古樸之中別有一番韻味,宛如飄帶一般地跨越兩端,寬闊的空間和壺身遙相呼應,形成了虛實相接的空間形態(tài),無論是在形態(tài)的設計方面還是在韻味的彰顯方面,都是游刃有余、無可挑剔。在設計和制作此壺的過程之中,翻閱了許多的古代紫砂壺樣,尤其是提梁壺在過去曾經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懷古提梁壺”,造型的設計特別具有古典的韻味,能夠找到最早的“吳經提梁壺”的影子,泥料的選擇也是最為基本的紫泥,色澤也是非常的迷人,看起來簡約的形態(tài)其實蘊藏著紫砂的提梁之道,讓我們在使用此壺的過程之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在飲茶時候的那份優(yōu)雅、淡定和從容,延續(xù)著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歷史傳承。
2 ?紫砂壺“懷古提梁”的歷史傳承
在今天發(fā)掘出土的紫砂類器型之中,最早的就是明代南京司禮太監(jiān)吳經墓中出土的“吳經提梁壺”,現在珍藏放在南京市博物館。從歷史上來看,提梁壺的存在或許由來已久,我們最為熟悉的“東坡提梁壺”雖然在歷史上沒有真實存在的證據,但是在民國的時候,紫砂匠人們根據傳說的形態(tài),結合紫砂本身的特征,制造而成的“東坡提梁壺”參加了國際展覽并榮獲大獎,也算是完成了對于東坡先生的歷史致敬。作為茶具的一部分,紫砂壺的器型也是和飲茶方式的改變聯系在一起,在明清時候,煮茶的方式逐漸地演變成為了沖泡茶葉的習慣,于是端把設計的紫砂壺多了起來,而提梁壺作為歷史的一部分,以其優(yōu)雅的造型和比較大的容量,在某些場合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茶館之中,“牛蓋提梁壺”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而在田間地頭,“軟式蛋包提梁壺”也有著非常多的用武之地。當我們把紫砂壺的歷史放在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之中,可以發(fā)現紫砂藝術的發(fā)展和大環(huán)境的變化一脈相承,特別是在今天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非??斓那闆r之下,飲茶已經成為了一種追慕古人生活,寄托思古情懷的重要形式之一。這件紫砂作品“懷古提梁壺”可以說是逆當下的紫砂發(fā)展潮流而動,把最基本的紫砂光素器之美和提梁的藝術形式完美地呈現在我們廣大的壺友眼前,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對這件作品的解讀和欣賞,理解作為全手工成型的藝術作品,紫砂一直從古代的歷史文化之中汲取養(yǎng)分,把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示給我們。
3 ?結 ?語
一壺沖古意,千秋有同心。當我們在把玩摩挲紫砂壺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其中蘊藏的無限魅力,紫砂質樸的材質和低調的色澤非常適合我們中國傳統文人的審美意識,在加上紫砂藝人的復古演繹,賦予了其中更多的文化內涵。紫砂的形態(tài)包羅萬象,從圓器的流暢自如到方器的橫平豎直,從花器的栩栩如生再到筋紋器的韻律十足,都展示出了紫砂藝術的特點和韻味,讓我們沉迷于其中流連忘返。
參 考 文 獻
[1]錢建生.返璞歸真 濃濃秋意——紫砂“秋韻豐收提梁壺”創(chuàng)作談[J].江蘇陶瓷,201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