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棟梁
(湖南城市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2)
隨著大智移云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智能終端,信息化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特別是接受教育的方式,從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學,變?yōu)榫€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備受重視與支持,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升畢業(yè)生崗位勝任能力,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多種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受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影響,現(xiàn)在高校教育開始重視并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多數(shù)高校也已經(jīng)能匹配適合的硬件設施,建設資源豐富的資源庫,與網(wǎng)絡教學平臺匹配,并積極開設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但是因為還處于初級階段,所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暴露了一些問題,最明顯的就是績效評價不完善,特別是對學生線上自學效果缺乏科學評價,此會導致學生 “偷工減料”,不能全身心投入課堂,沒有對應評價體系,教學質量不能保證。另外,多數(shù)高校與教學動態(tài)的績效評價還以考試成績?yōu)橹?,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tài)度、能力的評價,嚴重打擊了學生參與混合式教學的積極性?;诖?,高校如何充分利用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重塑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中,建立科學的線上線下績效管理機制,此是進行混合式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PDCA”動態(tài)循環(huán),將此運用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流程為:線上主動學習階段進行績效計劃(P)的制定;線下教學階段進行績效溝通與輔導(D)和績效考核與反饋(C);師生互動階段進行績效診斷與改進(A)。四個過程周而復始,先解決一些問題,剩下未解決的在下一個循環(huán)中解決,慢慢完善混合式教學,形成完整的閉環(huán)?;诖?,“PDCA”運用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還是比較符合的,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成為一個獨立的閉環(huán),可單獨實施。經(jīng)過教學實踐與教研,筆者對影響混合式教學績效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
“線上學習”是績效管理中最關鍵的部分,此階段教師先要明確自己在其中應該履行的義務與責任,然后清晰指出學生在此階段需要完成的目標與內容,以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教師與其進行績效溝通與指導。在學生完成線上學習后,教師給予考核,以此為線下教學計劃(P)提供指導。從學生的角度分析,此階段影響績效的因素大致分為行為上與結果性的因素。細分為:學生線上學習時長、參與度、線上學習成績檢測。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影響線上學習階段績效的主要因素有:與學生溝通活躍度、任務設計與完成效果、學習資源提供豐富性。
“線下學習”就是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已經(jīng)對知識點有了一些了解,課中一般是學生反饋學習效果與提問,教師整合分析并重點講解重難點與學生困惑的知識點。因此此階段的績效管理包括“績效溝通、輔導(D)”“績效考核、反饋(C)”。確定績效目標的制定,師生開始互相合作,完成任務目標。學生依據(jù)線上學習階段性成果,依附教師的任務清單,開始進行課上學習,學習的難度也逐漸遞增。教師此過程中巡回觀察,做好指導與監(jiān)督,了解學生知識掌握中的不足,完成評價,以此討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然后依據(jù)此優(yōu)化學生學習難度與進度,科學收集資料,整合“績效考核與反饋”內容。實際上“績效考核與反饋”是師生一起完成的??己藘热莅ǎ翰僮骷寄堋I(yè)知識、素質能力等。評價的方式可通過同伴互評與自我評價,嘗試多方面參與評價,以此完全、真實展現(xiàn)績效反饋效果,有助于師生達成一致,發(fā)現(xiàn)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而優(yōu)化改進,內化專業(yè)技能,提升學習質量。基于此,從學生的角度分析,此階段影響績效的因素包括:課堂表現(xiàn)、課堂出勤、素質能力。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影響績效的因素有:教學能力、課程設計、信息技術使用手段、教學態(tài)度、教學效果等。
此階段就是“PDCA”循環(huán)中的A,即績效診斷與提高階段,可助學生鞏固與升華知識。教師通過線上布置作業(yè),監(jiān)督學生鞏固知識點,通過線上復習,可讓學生對再次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二次學習,查看教學資源,再通過教學平臺完成師生的溝通。對學生作業(yè)進行評分,此是對其學習效果的反饋,可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哪部分知識有疑惑,便于教師后期教學方式、方法的調整。這樣教師還可對學習能力強,有探索精神的學生布置開放式的作業(yè),形成差異化,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目標。此階段影響績效的主要因素有:作業(yè)完成的評價。
以湖南城市學院2019 級建筑工程專業(yè)學生為對象,在房屋建筑學專業(yè)課程中實施線上線下教學績效管理的分析。以三個月的“PDCA”循環(huán)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績效的管理,并在此期間進行一次階段性考核與最終考核,對最后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具體操作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運用“PDCA 循環(huán)”進行動態(tài)教學績效管理預測
3.1.1 績效計劃(P)
以《房屋建筑學》第二十一章建筑隔聲為例,教師在教學平臺中上傳“建筑不同部位的隔聲構造”微視頻與相關學習資料,重點闡述本次任務的學習重點是了解墻體、頂棚、樓板與門窗的隔聲構造;難點為門窗與墻體的隔聲構造,要求學生進行線上學習,并在學習后完成知識點測試。之后學生登錄學習平臺,依據(jù)教師布置的任務,觀看視頻,預習不同結構的隔聲構造,并完成本階段學習測試題,平臺自動打分。此過程中學生可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線上討論與交流,互相擴展思維,答疑解惑。然后根據(jù)學生在線學習時間,在互動平臺與同伴、教師互動活躍度,測試題完成情況,進行績效評分。
3.1.2 績效溝通、輔導(D)與績效考核、反饋(C)
績效溝通與輔導:教師在教學平臺中發(fā)布視頻及介紹墻體隔聲構造中,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其在掌握空氣隔聲需求基礎上,討論影響單層均質密實墻的隔聲與雙層均質密實墻隔聲構造的要點。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做巡回指導,觀察、糾正與評估學生個體的表現(xiàn)。學生在此完成基礎任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推舉代表在全班中分享成果。學生借助多媒體共享屏幕,將討論結果在全班分享,并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討論,教師適時指點,幫助學生更好提煉知識。接著教師再嘗試引導學生做進階任務,即經(jīng)過對兩種墻面隔聲構造特點分析,探究滿足墻體隔聲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為了解答問題,會主動查找資料,分工合作完成進階任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中分享成果。此階段的任務評價為:教師對小組活動進行點評,并在與學生的溝通下,選出最佳小組,給予鼓勵。教師最后總結滿足隔聲需求采取的措施。
績效考核、反饋,教師組織學生進入答題頁面,完成答題,提交答案,由系統(tǒng)匯總錯誤答案。學生通過課堂的考核,根據(jù)測試反饋,及時了解自身問題,查漏補缺。線下教學的評價則依據(jù)本次任務完成情況填寫評價單,如表1 所示。
表1 任務評價單
3.1.3 績效診斷與改進
此階段是通過線上師生互動來完成的,依據(jù)之前線下教學的反饋,集中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布置適合的課后作業(yè),在學生完成后拍照上傳到教學平臺,平臺自動判分。此階段可設計難度適合的任務,然后對完成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在此階段的活動為,登錄學習平臺,獨立完成課后作業(yè),直接上傳或者以拍照的形式上傳作業(yè)。此階段教師依據(jù)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實施評分。
經(jīng)過以上研究,對高校線上線下教學的績效管理手段進行優(yōu)化,借助“PDCA”循環(huán)模式制定更優(yōu)化的評價指標,評價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以此豐富高校教師教學績效管理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