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 劉權文
春季櫻花、棒球場的吶喊、自行車后座的少男少女,日本青春片搭建起如溫室花房的時空,為觀眾再造年輕時期的夢。觀眾的懷舊情緒在此處發(fā)酵,“青春”也理所當然成為褒義詞,代表最美好的時光。
青春題材電影一直是日本影視創(chuàng)作的特色,無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太陽族電影、新浪潮電影,還是20世紀90年代后的純愛青春電影、青春殘酷電影,日本青春片的模式已經成為某種范本,這是日本青春片在美學價值上的勝利。[1]《你的鳥兒會唱歌》《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夜以繼日》等幾部日本青春片問世后,引起一股新青春片的潮流,并呈現相似的風格,創(chuàng)作者對當下青春的理解有一致性、時間處理方式也有獨樹一幟的美學辨識度。
由于以上影片均跨過校園階段,聚焦“后青春期”的年輕人,因此文章以“后青春片”代指這一類電影。“后青春期”也被稱作“青春期晚期”“成年初顯期”,通常指20歲之前的兩三年到25歲左右,是向成年階段過渡的漸進期。[2]在這一時期,許多人已經結束了青少年期,脫離了父母的管束,但是還沒有完全進入成年角色,仍不能承擔成年人的責任,因而增加了青春體驗的復雜性。
青春縱然值得玩味,“后青春片”呈現出弱化敘事、放大青春虛無的特點,通過對時間的觀察和體驗,把握青春的本質和年輕人的現代狀態(tài)。在這里,時間不僅作為敘事的標尺,也構成了影片的關鍵元素,貫穿在青年人的真實生活中,承載著主人公的人生節(jié)點、青春感受和瞬時體驗。時間即是青春本身,在時間的線性流動中,青春搭載人類意志的速度,它行進并流失,直到主人公們意識到青春已逝。
一、年齡
地方之于空間,就像年齡之于時間。生理年齡是人類界定自我的標簽,年齡差異使人們面臨“社會時鐘”的期待,對照自己是否在適當時間達到生命基準點。在“后青春片”中,年齡的界限尤為敏感,青春質感的源頭,便是青年人正在使用的身體、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以及青年所面臨的獨有的問題。
“后青春片”的表層時間意識體現為年齡要素。根據費爾德曼的理論,人類成年早期的年齡在20~40歲之間?!昂笄啻浩本劢沟臅r間,是成年早期中的第一個階段,即年輕人離開校園、直到組建家庭前的時期。年輕人早期體驗多局限在儕輩群體中,伴隨著進入社會工作,進入“異齡共存”世界,同事、上司等,都可能不是同齡人。與異齡人的互動,有增加人生體驗的作用,處于不同年齡時刻人群的樣貌,影響到后青春期年輕人對生命歷程的理解,年輕人進而做出模仿或規(guī)避某些行為的決策。
身體機能下降而無力拉褲子拉鏈的工友、在高溫中死去的獨居鄰居老人、更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后輩職員,給主人公們窺探年齡奧秘的“他者窗口時間”,從而觀照個人的二十幾歲。青春本無形無味、不易被當事者察覺,但在與異齡人的對比中,逐漸顯現出鮮明的輪廓,主人公們因覺知年齡而自我定義及歸位。
同時,當今日本經濟發(fā)展動力不足,社會從“中流社會”向“下流社會”轉變,跌入“下流”階層的年輕人,對全盤人生熱情低下[3]。影片中處于后青春期的年輕人呈現顯著“幼態(tài)持續(xù)”特征:①靜雄失業(yè)不工作、濮曠班去影院消磨時間、宮本承擔不起保護女友的責任、“麥”無故消失去流浪……幼年心性傳遞到成年期,這些年輕人選擇鉆入幼年期土壤,拒絕長大。但是幼年心態(tài)與成年年齡必然齟齬,后青春期的陣痛始終難以避免,年輕人離開寄居殼的時刻,則是告別青春的時刻。
既然后青春期是處在幼年轉向成年的真空時段,置于“真空罐頭”的青春如何展開?由于年齡坐標指向相應的人生活動,影片中借助具象活動和抽象標識指代年齡,時刻提醒觀眾——這是正當年的年輕人和青春況味的生活。
夜晚是屬于年輕人的自由時間。幾部“后青春片”均留給夜晚充足的鏡頭,《你的鳥兒會唱歌》《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分別以夜晚海邊小城函館、東京高樓大廈的全貌空鏡作為開場,可見創(chuàng)作者對青春和夜晚的關聯(lián)感受是接近的。白天的青春規(guī)范、需要按耐的沖動,主人公扮演成年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充斥著職業(yè)不如意、原生家庭的羈絆。青春的肆意和歡愉全部在夜晚浮動,電影中每個處在后青春期的人物都在夜晚釋放生長,與同輩群體通宵達旦、搭乘最晚的公車、沒收入也可以享受共舉杯的快樂。白天的后青春期是無法抗拒的正向成長,夜晚則獲得平行時空的喘息,年輕人在夜晚的不負責任、無憂無慮,可說是成人前青春最后的乍現。
身體特征是年齡的參照物,裸露于短衫短褲下的身體、因夏日汗液而有翕動感的皮膚,釋放出青春荷爾蒙的訊號。具象的生活元素也在強化主人公的“生命時刻表”指在后青春之點,年輕人擁有更多元的活動選擇,酒吧、跳舞、逛城市商圈、打臺球、戶外露營等活動,承擔著呈現主人公生活片段、構建戲劇沖突的多重功能。幾部影片也刻畫了后青春期獨有的拮據,享樂消費欲望與初入社會較低的職業(yè)地位產生矛盾,年輕人面臨“自立危機”,如濮手機屏幕上的裂紋、智之遺物里的一沓賬單、靜雄向身邊人借錢,以及頻頻出現的年輕人在便利店就餐、搭乘地鐵和電車等細節(jié)。
除卻追求歡愉活動、揮灑個人青春外,處在后青春期的年輕人還面臨成長要求,需認領這一時期的年齡任務,包括交織的同一性、職業(yè)、愛情等問題。自我同一性的本質是證明身份,個體嘗試把與自己有關的各方面綜合起來以理解自己是誰,解答“我是誰”“我將來的發(fā)展方向”等問題。根據艾里克森自我發(fā)展理論,解決自我同一性危機和角色混亂的沖突,是青春期(12~18歲)的主要任務,但是在當代年輕人中,這一危機的化解在后青春期延遲完成?!稄膶m本到你》的主角宮本因女友被侵犯而復仇,一次次被打倒又站起,最后當他坦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時,作為人的尊嚴和同一性也失而復得。
與同一性相交織的還有工作和儕輩友誼,對職業(yè)和友情的探索也是自我認知的一部分,如慎二被問到為何做建筑工人時,他的回答是:“因為這最適合我。”處在后青春期的年輕人,游離于多重職業(yè)中,這些職業(yè)多是隨意得來、不穩(wěn)定且短期,同時因年齡享受著較低的失業(yè)成本和再次就業(yè)便利,“后青春片”中年輕人對工作往往欠缺敬業(yè)精神,如濮對書店的偷書賊置之不理。友情也會因工作關系網衍生,并遵循“相似”原則,個體的階層地位、受教育經歷、觀念越是相似,越容易建立交情。與此同時,后青春期的友情呈松散狀態(tài),即使同住一個屋檐下,朋友間相互尊重又獨立,各自仍有工作圈子和其他朋友。
成年早期面臨的事情也與羅曼史有關,完成“親密對疏離”任務是主要的發(fā)展任務。年輕人一方面渴望愛情、希望與異性交流,另一方面又畏懼承諾、長久的關系。佐知子與濮交往時,即使兩人有過肌膚之親,仍不以男女朋友自居,反問“我們是朋友嗎”這種游移態(tài)度自然帶來愛情的曖昧狀態(tài),幾部“后青春片”的愛情關系均是多角,愛情充滿不確定氣息。假如年輕人在這階段的親密勝過疏離,建立了良好愛情關系,便意味著形成了愛的品質,美香從懷疑愛情、擔心被拋棄,到最后接受慎二的告白,敢于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意味著自我同一性已經確定,因為與他人產生愛的關系,就是把個人同一性與他人同一性相融合。
二、青春意識
青春是人生的一段時期,也是心靈的一種狀態(tài)。意大利詩人萊奧帕爾迪主張人隨著年齡的不同對事物有不同的體會,年輕人傾向在大自然中看到無限應許。換言之,不是人們把自己的年紀加給現象,而是現象通過“我”年紀專有的形式抵達“我”,孩提時代和成年時代的時間覺知形式不同,想象力用來圖示化時間的方式也不同。[4]“后青春片”的中層時間意識,表現為戲中人對青春的意識和感受,以及他們接收“時間信號”和解碼的方式。
青春意識是窺測日本民族內心世界的一個窗口。傳統(tǒng)的共同體時間是無始無終的,盡管四季更替影響著日本古時的循環(huán)時間觀,但是人生的線性進程與循環(huán)時間沖突。人生時間是分節(jié)化的,可以分為青年、中年、老年,一個分節(jié)過去便不可反復,即使追憶“失去的時光”,它也不會再現。人生的時間是非可逆性的流逝,與無限的歷史時間不同,人生所經歷的有限的時間被無限結構化。[5]
所有文化面對青春的基調是珍視,但這種珍視往往來自于“大人”,是已失去青春的人回首青春時,摻雜著自我憐惜和懷舊情愫的幻想。青春的美好在“鏡中”,是前人追憶過往的回溯之美,而在真實的青春時間里,絕對美好的純度并不高。幾部“后青春片”的相同之處在于,創(chuàng)作者均拋卻了“過來人”的青春回溯慣性,站在后青春期的真實刻度處,再現年輕人的時間感受。
首先體現為青春時光的無覺察性?!拔乙詾檫@個夏天永不會結束,哪怕到了九月、十月,下個季節(jié)也不會到來?!卞г陔娪伴_場的自白,準確地傳達出年輕人對青春的不自知。對于這樣一段時光,戲中人并未意識到自己處在青春時期,也不抱有“刻意的珍視”,只是在日常中度日、時、分、秒。甚至與珍視相反,年輕人迷失在青春汪洋中,面對自己無法解答的青春,在疑惑和迷茫中荒廢時間。這點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均有體現。當女伴談到年紀話題時,佐知子提出疑惑,“青春真的會消逝嗎?”兩人的答案是:“誰知道呢?!庇阢露兔曰笾邢碛星啻菏浅B(tài)。
后青春期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因為處在成人期來臨前的最后一程,于是有“青春夕照”的意味?!赌愕镍B兒會唱歌》的后半部分,雖然還是一起喝酒、玩游戲,歡愉的青春感已喪失。
靜雄:“遭了報應。就像這樣每天荒廢日子?!?/p>
佐知子:“不用想那么多,喝喝玩玩,有什么錯嗎?”
靜雄:“別說些小孩子這樣的話?!?/p>
佐知子:“就是這樣?!?/p>
靜雄:“你還是不懂,佐知子?!?/p>
影片中場景未變,但是主人公對青春和時間的感受已經改變,與青春一同逝去的,不僅有年輕的身體,也有歡愉、無所顧忌的心境。青春“知”與“不知”的感受,并非交織進行,而是先“不知”、后“知”。濮在影片最后自白:“我努力回想三個人一起生活的房子的味道,還有街上的味道,但是我怎么樣都想不起來。”戲中人覺察到青春,便是將失去青春時,在后青春期與成年期的分割點,時間線性前進,年輕人想抓住青春卻抓不住了。
年輕人秉持的青春觀念,對應著使用時間的方式。由于對青春不自知,也沒有先知視角預知青春終將逝去,年輕人往往“短視”,及時行樂、消磨時間?!昂笄啻浩鄙婕暗娜宋锷矸萦胁町?,但是每部均有跳舞場景,即使《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聚焦較底層的青年建筑工人,仍構建了建筑工人宿舍內的“工友酒吧”,電子音樂此起彼伏,十幾個年輕人共同消耗青春。如果時間可以物化,處在后青春期的年輕人便是時間的富裕持有者,這一階段尚不面臨婚姻、育兒、養(yǎng)老等任務,時間的主體使用者還是個人,可以自由而隨意地消費時間。
享樂是后青春期的淺表皮膚,孤獨和痛苦作為內里被暫時掩蓋起來。在共同舉杯、起舞的時刻,享樂主義是共享的,年輕人的快樂無阻礙傳遞,但是人類還有一種自感被疏離的本能,這種“內在白化癥”的體驗在青春階段尤為顯著。慎二在工友群體中不停地說話、美香在酒吧的四人約會中恍惚,孤獨這種主觀體驗與客觀狀態(tài)無關,建立親密聯(lián)系的需要與孤獨感受相伴相生,并且他人無法真正分擔這分孤獨。與此同時,現實的痛苦隱藏在享樂主義表層下,譬如無業(yè)、沒有積蓄、同齡朋友死亡等。片中每個人物都面臨各自的問題,他們卻選擇忽視和回避以冷處理問題,如不接母親電話、辭職去山中露營,但是問題帶來的焦慮感受一直存在,與享樂的歡愉感交織,并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放大。
青春的讓人產生了一些諸如無為、焦慮和孤獨等基本感覺,一方面因不知該做什么才好顯得那樣無為而迷茫,另一方面又由于產生了“成人”的意識,感到時間流逝,很快便不得不面對迅速逼近的“大人”這一僵化的未來,從而產生焦慮、幻滅與孤獨之感。[6]當年輕人意識到時間荒廢、青春即將逝去,同時決意不再回避現實中的問題時,享樂主義與現實痛苦一瞬間互相抵消,在這個特殊時間點,諸多復雜感受加減后是平靜,青春結束也是成長的開始。
三、靜物時間
“后青春片”的內層時間意識,是創(chuàng)作者的時間觀念以及由此帶來的時間處理方式。青春片有一種潛在的躁動情緒,滲透在畫面深處和蒙太奇內部,相較于其他年齡題材影片,有更強烈、急促的情緒節(jié)奏。[7]后青春期作為青春的最后階段,特有的年齡邏輯引發(fā)特定情緒,使“后青春片”與一般青春片相比,又有獨樹一幟的標識。
其一是“靜物時間”的展示,時間被當作“靜物”來觀察、通過描畫時間細節(jié)以記錄青春的真實流動。影片《你的鳥兒會唱歌》42:32~49:48段落,用8分鐘時間呈現三個年輕人在live house的體驗:伴著DJ音樂晃動、一首完整的RAP演唱、同齡同伴一起喝酒、佐知子一個人跳舞、濮和靜雄加入跳舞。雖然8分鐘不是全程長鏡頭,單個鏡頭時間延長至接近真實,歌手唱RAP歌曲的時間是2分鐘,三個年輕人跳一小段舞的時間是3分鐘,與現實接近一致??此茻o意義的日常行為和動作在電影中獲得延時展示,配合流暢的鏡頭切換,拼貼起的電影時間近似真實時間,虛構電影與現實時間的界限模糊了。而且攝影機無主觀色彩,只客觀記錄一段時間里主人公的體驗,呈現出如紀錄片甚至手機自拍視頻的質感,增加時間的真實感。
其二是放大“陶醉狀態(tài)”?!昂笄啻浩贝蚱瞥R?guī)劇作窠臼,大幅弱化敘事,更關注人物的情緒和體驗,特別是那些帶給人強烈情感體驗的片刻。因此本不歸屬于“情節(jié)”的跳舞、走路、做飯、閑聊天,作為狀態(tài)戲都被拍攝下來,主角們在這些不同狀態(tài)中,沒有目的性,只是單純地體會快樂。狀態(tài)戲中演員表演真實流暢、調度自然,再加上有節(jié)奏感的現代音樂、主人公的聲音(如笑聲),原本平常的雨中走路,也增加了強烈的歡愉感,普通時間變成非比尋常的魔法“青春時間”,人物的陶醉狀態(tài)凝結在電影時間中。在片刻青春時間中,年輕人從日常經驗世界中剝離出來,進入短暫懸置的真空時間,享受著最富意蘊的時間和主觀的極大陶醉。
時間在客觀上僅僅是一種度量衡,也不存在能夠劃分出來的實際“青春時間”。人類卻對青春有近乎一致的感受,“青春時間”更像一個集合概念,它存在于所有人在特定年齡階段的意識中,每個人都即將、正在或曾經擁有。青春是精神的某種狀態(tài),也是純粹個人的體驗,每個處在青春中的人都有一個內在時鐘,時間的快慢依賴于內在時間觀。正因青春是一種主觀的時間感受,影片強化主人公個別時刻的體驗,并借助視聽將這種體驗外化出來,可謂把握青春的準確路徑。
《你的鳥兒會唱歌》導演三宅唱在訪談中談道,“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我決定還是把電影聚焦在這部小說的核心內容上,著重表現三位主人公一起度過的那些時光、那種氣氛、幸福感以及舒適的氛圍等等。這部作品并不需要一直推動故事情節(jié),場景變化也不是很多,影片的關鍵是要捕捉到每個場景中豐富而充實的時間,以及演員們的存在感?!盵8]青春的兩面性體現在既有無限歡愉,也有隱藏在深處的痛苦,但青春的主觀意識則更趨近前者。
時間因無限流逝而難以捕捉,能夠捕捉到的只有“此刻”,所以各個“此刻”成為時間軸上的現實的中心。在那里,人們生活在“此刻”。但是,“此刻”不是瞬間,那不是時間直線上的一點,根據狀態(tài)的不同,有時讓人感到短暫,有時讓人感覺長久的持續(xù)作為“此刻”而為人們所認知。因為承載著主人公的陶醉狀態(tài),青春的“此刻”區(qū)別于那些普通時間,極大的快樂充斥在年輕人心中。
據《你的鳥兒會唱歌》出品方菅原先生表述,盡管可以請老一代的大導演拍攝這部20多歲年輕人的故事,但是并不想看那個年代的人拍出來的青春片,三宅唱的年齡與登場人物比較接近。因此30歲的三宅唱獲得影片執(zhí)導機會,原著作者佐藤泰志寫作這部小說時也是30歲。創(chuàng)作者對青春時光的理解較接近年輕人,著重于在被荒廢的大好時光中——懸浮著的美好快樂,當然也摻雜著些許懷舊心態(tài),經過回憶濾鏡的處理,記錄下來大都是美好瞬間。
由于創(chuàng)作者已經走過后青春期,也是失去青春的群體,因此以緬懷的方式處理時間和時間當中的回憶,是他們當下青春觀的折射?!白x小說時感覺到,雖然無可挽回的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但是正因如此,才顯得到目前為止所度過的無所事事的時間有多幸福。因此在翻拍時,我認為比起不幸的瞬間,能將那些幸福的時間刻畫出幾分才是關鍵。如果不是那樣的話,就描繪不出那種無可挽回了。其實幸福的時間也是無可挽回的。因此,我希望能醞釀出他們之間的友情達到最巔峰的放松狀態(tài)?!盵9]
在戲中人內時間觀、創(chuàng)作者緬懷情愫的共同導向下,“后青春片”的時間元素得到靜態(tài)化處理,把青春的美好放大并留存住。當觀眾感受著重復而綿長的情緒,跟隨主人公一起在夜雨中飛奔、聽著演奏,沉浸在真實的青春時間中時,仿佛獲得再一次年輕的體驗。除了喚起青春的體會,對青春的不舍,試圖減緩流逝、與時間對抗,是每個已失去青春的觀眾內心深處的愿望。
①“幼態(tài)持續(xù)”(neoteny):在演化生物學中,指胎兒或幼兒階段的特征持續(xù)至成年階段,是一種延緩發(fā)展的形式。
參考文獻:
[1]張愉.日本青春電影物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40.
[2][美]勞拉·E·伯克.伯克畢生發(fā)展心理學:從青年到老年[M].陳會昌,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429.
[3][日]三浦展.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8.
[4][美]羅伯特·波格·哈里.我們?yōu)楹文ぐ萸啻海耗挲g的文化史[M].梁永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8:6.
[5][日]加藤周一.日本文化中的時間和空間[M].彭曦,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16,13.
[6]清真人,洪旗.現代日本的青春——巖井俊二的影像世界[ J ].世界電影,2002(04):150.
[7]崔子恩.年齡:永恒的電影話題[ J ].電影藝術,1991(05):19.
[8]野村正昭,李鳳娟.由于年齡接近劇中人物而獲得執(zhí)導機會——《你的鳥兒會唱歌》編劇、導演三宅唱訪談[ J ].
世界電影,2020(02):157-160.
[9]三宅唱接受《電影旬報》采訪(2019年5月),深焦編輯部.在這部電影中,石橋靜河散發(fā)出光芒[EB/OL].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14224133&ver=2911&signature=xmr1vcMRExpYTgeDNUiHHn-azTd4iv8Im8RscKHcilF76KsBJo*P5QY-9smWEfXyf0ZJZazUhEbob-SaQZbBnNccVMS6*7u9gK0A2nlo6*MzVKxjLtuvembLWGEE72Cq&new=1.
【作者簡介】 孫 芳,女,山東濟南人,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助教;
劉權文,男,云南昆明人,青年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