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電視劇《小別離》熱播,把人們的目光聚焦到小孩子出國留學問題;2019年,《小歡喜》火熱,把人們的情感聚焦到萬眾矚目的高考升學;今年,《小舍得》火爆,又把人們的焦慮傾注到“教育內卷”問題。
藝術高于生活,但畢竟源于生活,現(xiàn)實中教育的熱點焦慮問題,似乎并不比電視劇里差多少,甚至有過之無不及。截至2020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9億人,按照一個孩子有3個直接關系人關注來計算,起碼全國有8.67億人密切關注教育的一舉一動。由此可見,教育關系著千家萬戶這句話,一點也不夸張。
大家關注教育,本來不是壞事,但人人都關注,而且是過度關注,盯著自己孩子的一舉一動,挖空心思讓孩子事事爭第一,這就是問題了,而且是大問題。
小時候,用放大鏡聚焦太陽光在火柴頭上,不一會兒,火柴就“噌”地一下燃燒起來。從幼兒園入園開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在關心孩子的成長。每一個家長,都想讓自家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選最好的老師,成為整個班級乃至整個幼兒園最好的孩子。
第一畢竟只有一個,于是競爭愈演愈烈。幼升小、小升初、高考上大學、大學畢業(yè)就業(yè)……就像唐三藏師徒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每一次都是“生死考驗”。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于是家長始終擺脫不了焦慮。再加上,我們教育體制設計確實存在問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家長哪有不焦慮的?
這時候,一部分“覺醒”的家長搶先想到“借力”。讓專業(yè)的輔導機構幫助自己孩子先學一步,搶跑一步,這樣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在資本驅使下,培訓機構應運而生?!皠鲂彬屖顾屑议L,為了給孩子上“雙保險”,不得不把財力和精力乖乖送到培訓機構。
侯保成
一個班上輔導班的孩子占90%以上,校外輔導最瘋狂的一個孩子,居然報了13個輔導班。有孩子還沒有上小學,校外輔導班投資已經超過10萬元。如今家長們一見面,問候語不是“吃飯了嗎”,而是“你孩子都在哪里上輔導班”,或者“你在哪里買了學區(qū)房”。
冷靜看中國當下的教育,我們和發(fā)達國家比或許還有差距,但和自己比,發(fā)展是巨大的。不信用現(xiàn)在初中生的試卷考一下20年前的高中生,無論是知識深度還是寬度,都會明白什么叫今非昔比。
當下中國教育的問題,不是老百姓沒有學校上,而是沒有好學校上。或者說,一部分家長以為自己孩子的學校不是最好的,優(yōu)質教育不夠均衡,教育公平有待提高。我們的孩子不錯,但是人家的孩子更優(yōu)秀,高考時“一分干掉幾千人”,誰也不希望被干掉的是自己的孩子。這就是中國家長焦慮的主要原因。
這是培訓機構的問題嗎?
說是,其實也不是。
當微信、支付寶進入百姓生活,多數(shù)人家里不放現(xiàn)金,出門不帶現(xiàn)金,不用警察嚴打,小偷就慢慢“轉行”了。培訓機構也是如此,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控,當教育基本均衡的時候,家長不為孩子上學焦慮,培訓機構慢慢也就關門大吉了。
如何讓家長不為孩子上學焦慮?我認為有以下四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就是學制問題。
當下,對一般家長而言,孩子高中畢業(yè)是基本要求。至于高中畢業(yè)是選擇就業(yè)還是繼續(xù)上學,都可以做第二步考慮。無論再宣傳引導,初中畢業(yè)就讓孩子去讀職專,家長不甘心,孩子不情愿,這是客觀事實。如果上高中的愿望都不能滿足,非要50%的初中生去讀職業(yè)中專,這顯然不符合老百姓的心理期望。
“把選擇和競爭放在高中畢業(yè)后,而不是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基礎教育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應試教育屢禁不止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不攻自破?!?/blockquote>
高中畢業(yè)考大學,是學技術還是走學術道路,甚至直接進工廠打工,這些老百姓都能淡定接受。所以,普及高中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正常享受高中教育,這應該是政府盡快實現(xiàn)的奮斗目標。
在此基礎上,取消重點高中、重點初中、重點小學、重點幼兒園,都采取劃片招生方式,都在家門口上學,都是直升,把選擇和競爭放在高中畢業(yè)后,而不是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基礎教育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應試教育屢禁不止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等先后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大學擴招、學前三年行動、加強職業(yè)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提高義務教育教學質量、作業(yè)問題、體質健康問題、勞動教育問題、“雙減”工作等方面頻頻發(fā)文,希望撥亂反正,糾正教育亂象。
但是,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到了基層,再好的設計都落不了地。筆者以為,教育的一切問題,歸根結底是體制問題。體制問題的關鍵,首先是學制問題。
1986年,我國提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取消小升初考試,小學應試教育問題得到一定范圍的遏制。如果初中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高中高質量普及發(fā)展,相信初中階段的應試教育問題也會迎刃而解。至于高中階段,孩子稍微大一些,身心發(fā)展相對成熟,吃一些苦,努一把力,考個心儀的大學,學個心儀的專業(yè),適當有一些競爭,也未嘗不可。所以,緩解教育焦慮的第一關鍵是均衡發(fā)展義務教育,普及和高質量發(fā)展高中教育。
至于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我以為不是一味增加農村學校投入就能解決的,而要雙管齊下。一方面,順時而動,順勢而為。中國快速城鎮(zhèn)化是大趨勢,農村勞動力進城,連帶學生必然跟著父母進城,這不是要限制,而是要適應。買了房子就會有人住,有人住就要有學位,有學位就應該有學校,這是教育規(guī)劃應該遵循的規(guī)律。
猜你喜歡易筋經(九) 保健與生活(2020年18期)2020-09-26 12:19:37易筋經(八) 保健與生活(2020年17期)2020-09-26 12:19:125G手機打響“普及戰(zhàn)”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28“癸卯學制”與晚清女子教育 社會生活探索(2016年0期)2016-09-26 11:48:14基于熱掃描成像系統(tǒng)探討易筋經“托天樁”對陽虛質督脈紅外熱成像的影響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6年3期)2016-07-10 12:07:23中國近代的學制流變 新校長(2016年6期)2016-01-15 06:31:53長學制醫(yī)學生全程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 醫(yī)學教育管理(2015年3期)2015-12-01 06:43:05中國易筋經與印度瑜伽的比較研究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年9期)2015-07-01 15:57:52大學推出“彈性學制”值得期待 教育與職業(yè)(2014年28期)2014-04-17 06:46:29天文知識普及 視野(2012年2期)2012-07-26 02: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