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管理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由于小學生天性好動,再加上他們做事缺乏主見,班主任除教學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其進行有序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小學班主任需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狀況??梢哉f,良好的溝通是班級良性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溝通藝術
中圖分類號:G45?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5-0095-02
引? 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班主任是他們接觸最多的人。班主任對于一個班級來說,就像一個燈塔,起著引導學生樹立方向和目標、照亮學生前進道路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掌握溝通藝術,通過良好的溝通來了解學生,解決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使班級活動能夠更好地開展。但是,溝通不僅僅是簡單的談話,重點在于揣摩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想法。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采用溝通藝術的必要性
(一)分析具體問題,實現因材施教
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問題,班主任如果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僅不能實現溝通的目的,還會讓學生更加封閉自己。因此,班主任必須及時掌握每位學生的不同狀態(tài),再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溝通方法,使每位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溝通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自己當前存在的問題,使其成為更好的自己。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是思維發(fā)散能力強,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如果班主任不能因人而異地與學生進行溝通,班級氛圍將會變得低沉、壓抑,從而不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
(二)樹立集體觀念,增強班級榮譽感
溝通藝術的重要性還體現在讓班級成員樹立集體意識。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班主任就是大家長。如果家庭成員里沒有人為了這個家的整體建設而努力,這個家庭就注定難以長足發(fā)展。同樣的道理,如果班級學生沒有集體意識,認為班級與自己無關的話,那么,這個班級不會進步。班主任要注意利用溝通藝術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為了集體榮譽而努力。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學生為了集體而努力,班級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凝聚力,最后這種凝聚力又會反作用于學生,使學生成為積極向上、具備競爭力的人才[1]。
(三)營造和諧氛圍,促進共同成長
溝通是雙向的,良好的溝通不僅可以加深班主任和學生對彼此的了解,還可以增進雙方的感情,讓雙方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雙方的關系變好了,學生就不再對班主任有畏懼感或者抗拒感,而是將班主任變成自己的朋友,并服從班主任的管理。如此一來,班級活動將開展得更加順利,學生也會更加熱愛學習,其性格也更加開朗。此外,班主任也要注意協(xié)調學生與朋友、與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化解他們在校園中存在的矛盾,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活。
二、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采用溝通藝術的具體方法
(一)公平地對待每位學生
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時,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他們提出的建議,班主任會比較容易認同;如果是比較調皮、成績也不理想的學生,對于他們提出的建議,班主任多會持否定的態(tài)度。這表明班主任沒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消除學生之間的差距感。如此一來,師生之間的溝通才能變得更加融洽,學生才能更理解教師,同時在公平、友好的班級氛圍中更好地鞭策自己。
(二)及時關注每位學生
小學生思維比較單純,他們渴望得到外界的關懷與認同。因此,班主任要想在班級管理中進行良好溝通,就需要及時關注每位學生,更多地支持與理解他們,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比如,班主任可能發(fā)現班級里有的學生成績不突出,性格也比較內向,往往不會引起老師與同學的注意,但是,身為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渴望被關懷、被關注。因此,班主任要多關注這樣的學生,通過及時的溝通讓他們試著敞開心扉;要對他們進行耐心的引導,幫助他們變得積極開朗起來。除此以外,有時候,班級中還會出現學生因為個人原因,導致學習狀態(tài)不好的情況,這時,班主任要及時關注他們,多與其溝通,找出問題所在,幫助其走出困境,使其以更好的狀態(tài)面對學習和生活[2]。
(三)尊重每位學生
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要注意尊重每位學生。尊重不同于關懷,尊重直接決定著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好壞。小學生比較敏感,他們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理解比我們想象中要深刻。如果班主任沒有對學生表現出足夠的尊重,學生就不會對班主任產生足夠的尊重,也不會信服教師,久而久之,班級管理中溝通工作的開展就會無比困難。因此,班主任要尊重每位學生,及時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如果學生真的存在不良行為,班主任就更應該與其多交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雙方的溝通就會更加順暢,學生對班主任也會更加尊重[3]。
(四)與家長溝通,深入了解學生
溝通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的事,如果班主任想要更好地了解學生,可以從家長身上找到學生近期的心理變化原因。有時候,間接的溝通往往能避免尷尬,增強客觀性,最后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對于學生來說,與他們溝通最多、最了解他們的是家長。因此,班主任可以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近期在家的學習、生活狀況,詢問他們近期的心態(tài)變化、是否存在什么困難等。班主任與家長建立溝通后,將更加了解近期學生的狀態(tài),便于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同時,班主任也要對家長進行指導,有時候,家長面對學習狀態(tài)變化較大的孩子往往不知所措,或者根本不和孩子溝通。此時,班主任要教給家長一些溝通技巧,雙管齊下,共同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五)協(xié)調學生與科任教師的關系
通過上面的方法,學生將對班主任產生足夠的信任,并愿意聽班主任的話、愿意與班主任進行交流。但是,面對其他科任教師,有的學生往往仍不為所動。誠然,班主任和學生相處時間最長,如果放任學生對科任教師的態(tài)度,就會發(fā)生學生頂撞教師等情況,這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成長。班主任要對學生循循善誘,讓他們發(fā)現其他教師的優(yōu)點。學生發(fā)現了教師的優(yōu)點,就會對其更加信服,會聽從教師的教導。此時,學生與科任教師的關系就會更加和諧、融洽,無論在哪個課堂上氣氛都能變得融洽[4]。
(六)寬容地對待每位學生
小學生正處于容易犯錯的年齡,班主任在溝通前必須了解這一點,以便更加寬容地對待學生[5]。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朋友的身份給出正確的建議;在溝通時必須放平心態(tài),秉承著幫助學生變得更好的原則,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如此一來,學生即便犯了錯,在面對班主任時也不會有畏懼心理,能與班主任真誠交流。此時,學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誨,對自己的錯誤也會感到羞愧。
結? 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想消除師生差距、實現協(xié)調教學,溝通藝術必不可少[6]。班主任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化解彼此的矛盾,引導學生吐露心聲,最后和學生成為朋友。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讓所有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黃穎.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語言藝術及溝通方法的運用[J].新課程,2021(30):223.
張東.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探究[J].讀寫算,2021(21):121-122.
張振.小學班主任管理技巧中語言藝術的應用研究[J].家長,2021(21):36-37.
韓冰.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與創(chuàng)新探索[J].小學生(下旬刊),2021(07):56.
王倩.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溝通藝術的創(chuàng)新方向與途徑[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176.
張瑪亞.談小學班主任管理溝通藝術的創(chuàng)新方向與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20(35):17-18.
作者簡介:安萬馨(1971.6-),女,甘肅古浪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