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多空輪轉,今天大漲,明天也有可能重新調整。買了去年明星基金的朋友,估計現在欲哭無汩;買了新能源的朋友,肯定喜上眉梢。
S姐發(fā)現,“K型復蘇”這個詞在后疫情時代,居然在收入、消費、行業(yè)發(fā)展、資本市場出現了夢幻聯動。
“k型復蘇”的意思是,在經濟出現下滑(K的一豎)后,經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復蘇,有的走高(K向上的一筆),有的走低(K向下的一筆),最后導致兩極分化。
尤其在今年的基金市場,兩極分化非常明顯。
通常來說,因為基民的追漲殺跌,要么出現全民的申購潮(基金上漲),要么出現贖回潮(基金下跌)。像今年這樣,部分基金表現非常好,部分非常差,確實不常見。
所以今年的關鍵詞,很多人已經總結過了——“分化”、“波動”。
市場的分化和波動,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今天我們把幕后真兇——內卷,拉出來公開處刑。
今年表現不佳的基金,基本都配置了低估值的股票。因為低估值,基金略有下跌?;褡窛q殺跌,一看開始跌,小部分性子急的朋友就開始贖回。
因為投資人的贖回,基金經理進一步被動減持股票。股價本來就低,基金經理還被迫賣出,股價進一步被拉低,基金估值也會繼續(xù)走低。
這樣一來,即使是性子沒那么急的投資人,一看價格還在跌,估計也忍不住開始賣。
結果就是陷入低估值的惡性循環(huán),基金越跌越慘。表現不錯的基金,基民們開始涌入申購,基金經理被迫加倉,股價繼續(xù)被抬高,然后更多的基民涌入市場。
結果就是陷入估值泡沫的循環(huán)里。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減少損失(增加收益),大家開始內卷:
只要基金一跌,擠破腦袋也要馬上下車,拼的就是手速,因為只要晚一步,就離鐵頭韭菜近一步。
只要基金一漲,擠破腦袋也要馬上上車,拼的就是手速,因為只要晚一步,就離財富自由遠一步。
越多人被卷入這樣的內耗,市場就波動得越厲害。
在追漲殺跌的投資游戲里,實現復利的不是收益,是情緒。
有幾個人扛得住價格一路走跌,旁邊還有已經下車的人在循循善誘?或者是價格一路走高,旁邊有人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或恐懼或貪婪的情緒,被每一個追漲殺跌的投資人放大了一遍。
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小小的石子,漣漪一圈圈向外散開,越來越大。
湖里的魚不明就里,以為是天降隕石,拼命跳出水面想要離開這片池塘,最后跳到旁邊的草地上干涸至死。
明明只是風吹草動,一輪輪的放大后,就變成了波濤洶涌。
市場的波動就是這么來的。
就像跳出池塘的魚一樣,在追漲殺跌的游戲里,勝者寥寥無幾。
或許有人能賺到波動的錢,但絕對不能長久地賺到錢。
如果波動不能讓我賺到錢,而且還會飽受投資內卷的摧殘,那我究竟該怎么辦?
答案是:躺平。
在別人追漲殺跌時,躺平。任市場情緒高漲也好、跌落也好,我自巋然不動。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不可理喻?
其實,躺平才是價值投資的大智慧。
巴菲特之所以能做股神,就是做到了“無為”和“躺平”。
在2008年,巴菲特用8港元買入比亞迪,在經歷了2012年暴跌至9港元、2017年漲回80港元、2020年跌至33港元后,終于在2021年2月迎來了270港元的春天。
受市場情緒影響而波動的,只有價格;而波動的價格,最后總會回歸價值。
就像是遛狗的時候,狗狗有時跑在人前,有時跑在人后,但總不會離人太遠。
價格有時高于價值,有時低于價值,但遲早會回歸價值。
趨勢投資者喜歡追著狗(價格)跑——追漲殺跌,價值投資者喜歡跟著人(價值)走——躺平。
追著狗跑的,搞不好會摔跤;跟著人走的,會一直向前,緩慢穩(wěn)步前進,跑累了總會回到主人身邊。
或許有時候,狗跑離主人的距離之遠、時間之長會超出你能忍受的范圍,讓你懷疑繩索是否斷了。
其實,繩索只是有時比你想象的長,但從來不會斷。
堅守住內在價值,做時間的朋友,市場情緒來襲時,躺平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