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大程度改變了大眾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方式??v觀現(xiàn)代社會,大眾已經(jīng)被網(wǎng)絡所包圍,被網(wǎng)絡服務。而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也開始出現(xiàn)在我國的教育領域。微課憑借自身短小精悍便捷等優(yōu)勢,在多種信息化教學工具中突出重圍,受到了師生的青睞。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能極大程度填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失。本文將對如何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微課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微課
前言:在高中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化學是公認的難度極高的一門學科。并且,由于化學中會涉及較多的實驗,而大部分教師會采取口述式教學方式對學生實施指導,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逐步提高,對于知識的理解卻并沒有加深。微課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方法,在現(xiàn)代的教育領域擁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利用微課手段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可以突破固有教學思想的壁壘,豐富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對于學生學習效率、學習能力的提高,有極高的積極影響。
一、構建合適的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在化學教學體系中,實驗占據(jù)著相對較高的位置,也具有較高的重要性特殊性。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時,教師不能采取理論性知識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背誦概念或背誦原理。并且,在預習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即便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合理的導學案,也無法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實驗的重點或者內涵,只能夠使只死記硬背并產(chǎn)生較高的學習壓力。除此之外,我國現(xiàn)階段雖然全面推行了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對于高中教師形成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在長期接受被動教育模式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學習思維相對較為匱乏,也很難自主的對知識形成形象化的理解[1]。
二、有效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
在數(shù)字化信息化技術源源不斷出現(xiàn)的過程中,我國教育行業(yè)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在現(xiàn)代化課堂上,教師所能夠應用的信息化設備軟件相對較為豐富。這些軟件設備能大程度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探索性。但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來看,很多高中院校由于并不具備充足的條件,加之化學實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實驗活動在開展過程中,仍就會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以及限制。例如,在學習堿金屬與水的反應這一實驗時。實驗中會涉及到鉀銣等金屬。將這些金屬與水放置到一起,所發(fā)生的反應相對較為劇烈,操作不慎很容易傷害到學生的人身安全。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這一實驗,然后帶領學生開展一些不具有危險性的同類性質實驗,例如鈉與水的反應。利用微課,幫助學生理解實驗的流程現(xiàn)象與基本原理;通過后續(xù)的簡單操作,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實驗。也有部分實驗雖不具有危險性,但卻會耗費較長的時間,無法在有限的課堂上開展,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錄制提前完成的實驗過程,并通過加速的方法,為學生展現(xiàn),真正的發(fā)揮實驗教學的本質,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三、體驗探究性實驗的主導性
雖然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領域,應試教育思想仍舊占據(jù)主導,但是隨著教學改革任務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也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的比重越來越高,尤其是探究性實驗,在化學課堂上出現(xiàn)的頻率逐漸提升。
相比于常規(guī)的演示性實驗,探究實驗可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加深其對于知識的感知以及理解,并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但是高中學生并沒有積累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在短短幾年的學習中,很多學生無法憑借自己的能力自主的完成實驗探究。面對這些限制條件,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解決。
例如,在實驗活動開始前,錄制一份與選擇實驗儀器有關的微課,讓學生在了解完微課內容后,根據(jù)其中的信息要點合理的選擇實驗儀器,并明確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再比如,部分的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也可提前將這些要點錄制在微課中,便于學生自行查找自行分析[2]。通過這一方式,間接的為學生提供課堂輔助,增強實驗的探究性。
四、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
分層教學是現(xiàn)代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核心本質在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能力,合理的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對其實施針對性教學。這一方式能夠有效縮小學生彼此之間的差距。
在分層性教學模式的輔助下,教師不必再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手段,既控制了對優(yōu)等生的限制,同時也緩解了中等生活后進生的學習壓力。而在分層教學中,教師也可適當?shù)娜谌胛⒄n教學手段,以此更好地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其學習效果。例如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可以針對于學生所處的層次設計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三種不同的實驗資源,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所處的層次,自己下載相對應的資料,利用課余時間吸收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實驗信息,同時也可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全面發(fā)揮以生為本思想的作用。
結論: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領域,微課技術的出現(xiàn)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拓展,更是教學改革任務的一大成果。利用微課技術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活動,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真實性,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為進一步發(fā)揮技術的應用價值,教師要合理掌握技術的應用策略注意技術的應用要點,合理的穿插微課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積極的教學輔助,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
參考文獻:
[1]陳鈺純,潘慧.基于微課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用初探——以“黑面包實驗”為例[J].教育觀察,2019,8(21):76-77.
[2]王中慧.微課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才智,2019(14):158.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蘇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