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平
[摘要] 中年女性正處于人生的黃金階段,她們中的大多數都有著熱愛的事業(yè),和諧穩(wěn)定的家庭,明確的人生方向;她們氣宇軒昂,目光從容,步伐堅定;她們會因為年齡的增長出現一些身體肌能的減退,但是這些并不妨礙她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更加輝煌燦爛的人生。
[關鍵詞] 中年女性;情緒;發(fā)展;認知;親密關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到四十歲已經明白了很多事物的本質和道理,不會輕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五十歲知道自己是誰,一方面了解自己的有限性,另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六十歲能夠聽得進他人的忠言逆耳,即可以做到心與耳相從?!墩撜Z》中的這段話寓意著中年人成熟睿智的思想和海納百川的胸懷。如今,中年女性大多數都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幸福的家庭,且成熟有魅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階段的女性是享受人生的階段,也是幸福指數較高的階段。盡管如此,按照自然規(guī)律,步入中年的女性會面臨著身體與心理上的些許變化,如何應對與調整,值得探討。
更年期是指女性生育期結束,月經期停止的過程。更年期會帶來一系列的身體變化和情緒變化。這一過程可能會給女性帶來不適,如潮熱、抑郁焦慮、精力無法集中等。每個女性的更年期癥狀不盡相同,一般來講,在同一個人身上不會經歷所有的不適癥狀。
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經這樣描述更年期:“女性在更年期后感覺比以往更好,尤其是在社會中,年長的女性通常更被人尊敬,因為她們睿智、經驗豐富,而且擺脫了惱人的更年期癥狀。很多疾病和癥狀在更年期后都會減輕,包括纖維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和月經量大等?!?對于很多中年女性來講,更年期是她們人生下一個階段的轉折點,意味著角色的轉變,個人的再成長等諸多問題。
不過,身處這一階段的女性,只要注意健康飲食,進行定期鍛煉,正確對待和認識這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減少恐懼、多慮等不良情緒,大多數女性都會比較順利地度過這一生命中特殊的轉折時期。
談起中年,很多人就會不自覺地把它和“危機”二字相關聯。那么,到底是否存在中年危機呢?我們嘗試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觀點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埃里克森把人類的心理發(fā)展分為了8個階段:即嬰兒期、學步期、童年早期、童年中后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
上述每一個時期,人都面臨著不同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成年中期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繁殖與停滯”。這里的繁殖并不僅僅是指狹義上的繁殖后代,照顧子孫等,它可以延伸到工作、社會服務或興趣愛好等多個領域。比如,無論是在社區(qū)還是在醫(yī)院,無論是在公交車站還是在博物館,到處都能看見許許多多的中年女性志愿服務團體,她們利用自己的業(yè)余時間,憑借自身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為他人提供幫助。這其實就是繁衍感的一種典型表現。
在這個過程中,她們能特別真切地體會到幫助他人的那種愉悅感和成就感,也能真正體會到什么叫“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相反,如果這個階段的女性過度地關注于自我,缺乏對他人及社會的信任與關愛,則對其工作、生活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產生停滯感,也就會和所謂的“中年危機”不期而遇了。
當代心理學家將情緒界定為一種復雜的身體和心理變化模式,包括生理喚醒、感覺、認知過程、外顯的表達以及特殊的行為反應。這些反應都是在針對個體認為具有個人意義的情景下做出的。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年期是一個自我滿意度較高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女性,如果工作和生活都相對比較穩(wěn)定,情緒會更加的平和,更懂得接納自我,主觀幸福感也有很大的提升。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人生前40年提供了正文,而隨后30年則提供了對這正文的注釋,后者幫我們正確理解正文的真正含義及其個中相互的關聯?!?中年階段的女性,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敢于朝著自己夢想的方向不斷努力。
此外,中年女性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不會再有年少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與茫然,取而代之的可能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淡定與樂觀。幾十年的生活閱歷讓她們深刻體會到,積極愉快的情緒會和健康如影隨形,而悲觀消極的情緒則將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所以,無論現實對你報以痛苦還是歡樂,都應該用積極的態(tài)度坦然面對生活。
時常聽到一些中年女性說,歲數大了,記憶力大不如以前;也有人說,如今的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在接觸新生事物方面經常要慢半拍……那么,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中年女性的智力到底是下降了還是上升了呢?我們來看以下的研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特爾和霍恩根據智力發(fā)展與生理、文化教育的關系,將智力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流體智力是個體與生俱來就能進行智力活動的能力,比如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依賴于先天的稟賦;另一種是晶體智力,它代表了一個人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知識、語言以及社會習俗的理解,包括詞匯、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文化信息和邏輯推理能力等。比如:學者在某個研究領域進行的專項研究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就是晶體智力。
對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的最佳數據信息來自于西雅圖追蹤研究4。這項研究表明:流體智力3個分測驗(知覺速度、數字能力和空間定向能力)的得分在中年時期會有所下降,但在晶體智力3個分測驗(言語能力、演繹能力和言語記憶)的得分,則會在成年中期達到頂峰,成年晚期才會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很多中年女性在工作中都承擔著重要的領導職務,或者在專業(yè)領域享有較高聲望,其中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許多的專業(yè)能力都需要到中年時期才能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
在親密關系當中,至關重要的是夫妻關系,如果雙方關系和睦,就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和焦慮。很多的夫妻經過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磨合,早已做到“心有靈犀一點通”,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便能知曉對方的所思所想。這是多么美妙的一種人生體驗??!也有一些夫妻關系可能會在這個階段出現一些裂痕,然而“結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既然夫妻一場,何不互為榜樣,相互欣賞?和諧美好的婚姻生活是中年女性通往幸?;▓@的橋梁,也為其個人在社會性發(fā)展當中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
其次是和子女的關系。人到中年,有些家庭的子女已經步入了中學或大學,忙于學業(yè);也有些家庭的子女已經長大成人,開始談婚論嫁,生兒育女。作為中年女性,面對孩子的外出求學或成家立業(yè),起初可能會有一些不習慣,甚至有一些小失落,但是一般很快就會過去,逐漸適應這種距離感與生活節(jié)奏。這個階段的女性可以適當轉移對孩子的過度關注,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愛好當中,更多地關注家庭中其他成員的健康,或者自我的提升與完善。
再者就是和老人的關系。這個時候,父母已經逐漸步入了年邁階段,中年女性們在照顧配偶和子女的同時,不能忽略向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盡孝。對他們除了經濟上的支持,還需要經常陪他們聊聊天,了解他們內心的需求,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來自子女的溫暖和關懷。如此一來,老人的心情就會更加的愉悅和舒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部分疾病的發(fā)生率。此外,就照顧者而言,贍養(yǎng)老人也是提升其幸福感和價值感的重要源泉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對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尊重和敬仰,也表達出了繼承和發(fā)揚傳統文化的一份決心和信心。尤其是央視《朗讀者》和《詩詞大會》節(jié)目的熱播,更是為推廣和傳播傳統文化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文化思潮。許多中年女性紛紛加入到了學習者和傳播者的行列,各種線上詩詞朗誦群和線下朗誦團數不勝數。在朗讀、學習和傳播的過程中,情感體驗更加豐富,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華。
此外, 隨著國家全民閱讀工作的推進,許多企事業(yè)單位、政府組織、社會團體、書店等都開辦了不同形式的免費文化娛樂活動。比如,北京市東城區(qū)婦聯在所轄各社區(qū)組織了讀書會,并常年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內容涵蓋哲學、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等多個類別。在讀書會上,大家不但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上的知識,還可以暢所欲言、相互探討,觸碰了思想的火花,結交了深厚的友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年階段的女性,經濟開始富足,時間也逐漸自由。很多人利用閑暇時間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5的巍峨壯觀;感受“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6的生機盎然;也感受“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7的寧靜與悠閑。旅行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同時還可以增進家庭成員或朋友間的情感。
習近平主席在《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3年10月31日)中指出:“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中,每一個勝利都有著廣大婦女的積極參與和卓越貢獻?!敝心昱允巧鐣l(fā)展進程中的中堅力量,她們成熟睿智、足智多謀,無論是在家庭、企業(yè),還是在社會中,都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廖明英.中年女性的復原力與幸福感關系的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101-105.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 王磊等譯《心理學與生活》中國工信出版集團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6版.
[3]宋健.中年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破除[J].人民論壇,2020(28):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