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媛 萬 青
(河南省中醫(yī)院超聲科 鄭州 450000)
陰道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且使用便捷,便于臨床觀察子宮內膜形態(tài)、厚度變化并可對子宮動脈與其分支血管等血流動力學參數進行檢測,可為臨床評估子宮內膜容受性提供重要參考[1]。本次研究選取進行體檢的健康育齡期婦女77例以及不孕婦女59例,所選對象均自2018年3月~2020年7月接受診療,為所有研究對象實施陰道超聲檢查并檢測所有受試者子宮內膜與內膜下血流灌注情況,對子宮內膜容受性進行評估,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婦產科進行診療的不孕婦女59例,將其歸入觀察組,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29.14±3.79)歲。隨機選取在我院婦產科進行健康體檢的育齡期婦女77例,將其歸入對照組,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30.15±3.52)歲。納入標準:(1)不孕癥婦女有正常性生活且時間不短于1年;(2)健康育齡期女性無婦科疾病、月經正常且入組1年內有生育史;(3)所有受試者均具備正常的理解、表達及溝通能力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1)入組前2個月服用過可能對盆腔供血造成影響藥物的患者;(2)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史者;(3)合并卵巢囊腫等婦科疾病者;(4)雙側輸卵管不通或者有排卵障礙者;(5)并發(fā)子宮內膜炎或者盆腔感染者。對比兩組受試者基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采用彩色B超診斷儀(美國通用公司,型號:Voluson E8)為患者實施檢查,脈沖頻率:4~6cm/s,探頭頻率:4~9.5MHz。于所有受試者經期第10~12d(增殖晚期)、排卵當天~排卵后第2d(排卵期)、排卵后第8d~第10d(種植窗口期)為其實施超聲檢查,根據尿促黃體生成素濃度以及陰道超聲檢查結果確定排卵時間。獲取子宮灰階正中長軸切面并通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檢測子宮內膜與內膜下血流灌注等情況,將內膜外緣5mm設定為內膜下區(qū)域,依照內膜與內膜下血流灌注情況進行分型:Ⅰ型:內膜區(qū)域檢出血流信號并與宮腔中心接近;Ⅱ型:內膜區(qū)域檢出血流信號且不超過1/2單層內膜;Ⅲ型:內膜下區(qū)域檢出血流信號。自患者靜脈將Sonovue超聲造影劑注入患者體內,獲取子宮正中長軸切面并采用自動超聲造影模式進行檢查,將動態(tài)圖像妥善保存。通過專用軟件分析曲線下面積(AUC)及峰值強度(Pi)。
兩組增殖晚期Ⅰ型及Ⅲ型、排卵期Ⅱ型及Ⅲ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增殖晚期Ⅱ型、排卵期Ⅰ型以及種植窗口期Ⅰ型、Ⅱ型、Ⅲ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內膜與內膜下血流灌注分型比較[n(%)]
觀察組患者增殖晚期及排卵期內膜AUC值及Pi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種植窗口期AUC值及Pi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內膜AUC值及Pi值比較
觀察組增殖晚期及排卵期內膜下ACU值及Pi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種植窗口期AUC值及Pi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內膜下AUC值及Pi值比較
近年來,不孕癥發(fā)生率居高不下,該病與胚泡著床障礙等存在重要關聯(lián),而胚泡著床成功與良好的子宮內膜容受性及高質量的胚胎存在密切關聯(lián)。子宮內膜接受并允許胚胎種植的能力即為子宮內膜容受性,受嚴格的空間及時間等的限制[2]。臨床子宮內膜活檢作為判斷子宮內膜容受性的金標準,但是該檢查方可引發(fā)一定的創(chuàng)傷,使得其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4]。
此次研究中,兩組增殖晚期Ⅰ型及Ⅲ型差異、排卵期Ⅱ型及Ⅲ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陰道超聲可為臨床觀察內膜與內膜下血流灌注情況提供一定的參考。觀察組患者增殖晚期及排卵期內膜AUC值及Pi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增殖晚期及排卵期內膜下ACU值及Pi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增殖晚期及排卵期對照組子宮內膜及子宮內膜下區(qū)血流灌注明顯更佳。一旦發(fā)生真正植入時,子宮內膜隨之發(fā)生變化以為著床提供必要的支持,與未發(fā)生著床時子宮內膜情況存在顯著差異,而種植窗前子宮內膜供血不足可造成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5~6]。
綜上所述,陰道超聲能夠對子宮內膜與內膜下血流微灌注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可為臨床評估子宮容受性提供定量分析指標,有利于為臨床進行病情診治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