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晨
好習慣,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壞習慣,傷人傷己,為何而為之?
——題 ?記
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干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闭f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zhì),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zhì)如何,在這一細節(jié)中已經(jīng)有了答案。而現(xiàn)實中,還有不少與“素質(zhì)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紀錄片,在一條車水馬龍的公路上,路的紅綠燈顯示還有10秒鐘。這時,一個男青年耳朵塞著耳機,手里玩著手機正悠閑地穿過馬路。還有8秒!這個青年頭也不抬地繼續(xù)玩著手機,絲毫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地走向獰笑著的死神。還有5秒!青年仍不緊不慢地走著,而他兩側(cè)的汽車正蠢蠢欲動。三秒、兩秒、一秒!一輛汽車呼嘯著從青年身前開過,留下驚魂未定的青年和地下四分五裂的手機。
發(fā)生這一幕,既與思想認識有關(guān),更是與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分不開。滄海桑田,無人知曉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生命脆弱,不拘小節(jié)便成禍,瞧,一不留神,碾碎了小悅悅的人生;一不留神,改變了“最美女教師”的人生;一不留神,逝去了多少豆蔻年華……也許生與死之間距離的遠近橫著一個叫“習慣”的東西。
真希望我們在構(gòu)建平安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yǎng)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危險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少些,再少些。
真希望人人都能懂得生命的安全不是游戲,交通的安全更不是兒戲。
真希望人人都能做到:心中裝盞紅綠燈,文明有序又暢通;交通法規(guī)時時守,幸福生活天天有。
(指導教師 ? 陳小麗)